本发明属于检测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镁合金纯度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镁合金是最轻的结构材料之一,有着其它金属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其特点密度低、比强度和比刚度高、减振性好、电磁屏蔽性能优异、切削加工性和热成形性好、耐有机物和碱的腐蚀性能好。
目前使用最广的是镁铝合金,其次是镁锰合金和镁锌锆合金。镁合金因其优良的性能使其在移动通信、手提计算机等的壳体结构件上以及在汽车、电子、电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交通等领域都得到了广阔的应用。
镁合金的纯净度会影响镁合金制品质量,如果氯含量过高会使产品容易腐蚀,产生黑斑等现象,尤其镁合金作3c类产品更为需要控制氯含量,因此,需要对镁合金中氯进行检测,提高镁合金纯净度。
镁合金在熔炼的过程中,始终要有覆盖剂保护着,为了去除镁液中的氧化物杂质,要撒入足够量熔剂阻止镁合金与空气中的氧气及水发生反应。在熔炼过程中由于使用熔剂的添加带入了氯盐,氯盐可以引起镁合金强烈溶解,产生氯化物夹杂倾向大,它也是成为镁合金制品的腐蚀源。同时熔剂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刺激性气体(如hcl、cl2等),并易造成氯化物夹杂,使合金纯净度下降。
目前镁合金以用sf6、co2、so2、n2等保护性气体为主,提高镁合金纯净度,但sf6是有害气体,其温室效应是co2的24000倍,将来会被禁用。
所以镁合金在使用熔剂容易造成非金属夹渣,产生氯化物使镁合金纯度降低,目前有采用超声波检测合金的内部质量,但超声波只能识别合金内部有杂质很难判断是否氯化物生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种镁合金中氯离子含量越低合金纯净度越高,当cl—≤0.0020%时,合金的纯净度达到最佳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镁合金纯度检测方法采用氯化银浊度法,根据氯离子和银离子相互作用产生白色氯化银沉淀,沉淀中的氯离子的含量就是氯化物的氯离子含量,其反应式如下:
ag++cl-→agcl↓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镁合金纯度检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取多个镁合金样品,每个所述镁合金样品的厚度不大于1mm,重量为2.5g;
步骤二,分别将每个镁合金样品置于50ml的硫酸溶液中充分溶解,冷却至常温后置于100ml的容量瓶中;
步骤三,在步骤二的容量瓶中加入3ml的硝酸、2ml的丙酮、2ml的硝酸银溶液后混匀并用纯净水稀释至100ml,将容量瓶放置于70℃±1℃的水浴锅中加热8min,取出流水冷却至室温,移入暗室放置10min;
步骤四,取所述步骤三中的溶液移至3cm的比色皿中并在7221分光光度计420nm波长处测量其吸光度,从工作曲线上查的相应的氯含量;
步骤五,按照步骤二、步骤三、步骤四的顺序进行空白试验,得到空白值,并以氯含量与所述空白值的差值作为样品的纯度值。
优选的是,所述的镁合金纯度检测方法中,
当氯含量小于0.0020%时,该镁合金样品视为合格;
当氯含量大于0.0020%时,该镁合金样品视为不合格。
优选的是,所述的镁合金纯度检测方法中,所述多个镁合金样品选自不同炉号的镁合金产品。
优选的是,所述的镁合金纯度检测方法中,所述步骤二中现将所述镁合金样品置于300ml的烧杯中后加入所述硫酸溶液,所述硫酸溶液中硫酸与水的质量份数比为1:3。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本发明提供的镁合金纯净度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从不同炉号的镁合金选定部位钻取厚度不大于1mm的碎屑2.5g的样品;
步骤二,将上述的样品置于300ml的烧杯中加入50ml的硫酸(1:3)充分溶解。冷却至常温,移入100ml的容量瓶中(如混浊需重新制样),同时做空白试验;
步骤三,加入3ml的硝酸、2ml的丙酮、2ml的硝酸银溶液,混匀,用纯净水稀释至刻度,混匀。将容量瓶放置于70℃±1℃的水浴锅中加热8min,取出,流水冷却至室温,移入暗室放置10min;
步骤四,将步骤三部分溶液移入3cm的比色皿中,以空白试验溶液作为参比,于7221分光光度计420nm波长处测量其吸光度,从工作曲线上查的相应的氯含量。
当氯含量小于0.0020%视为合格样品,镁合金达到纯净度要求,在后续制成品中不容易产生黑斑腐蚀氧化缺陷,当含量大于0.0020%时视为不合格样品,同时判定镁合金氯化物夹杂。
本发明所述的镁合金纯净度的氯含量的检测中,以各炉号对应的氯含量值为该被检测镁合金的含量值。
本发明所述的判断氯含量采用氯化银浊度法是最为快速、严谨的判断方法,准确度高,非常合理的指导了镁合金在生产过程中纯净度的控制,因此非常适合工业生产中镁合金纯净度的检测。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