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电梯安全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限速器响应速度测试架。
背景技术:
限速器作为电梯的重要安全部件,其性能对电梯的安全运行有重要影响。其中限速器的电气动作速度和机械动作速度是两个关键参数,因此准确测试出这两个参数,对限速器的整体性能掌握至关重要。
现有的限速器测试台大多是硬性连接,即电机与限速器的接触力不可调、不可控,这样的工作条件下限速器的圆度对测试结果有不利影响,并且电机与限速器接触部分因为接触力的不可控,磨损比较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相对恒定接触力的限速器响应速度测试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中限速器响应速度测试架的技术方案如下:
限速器响应速度测试架,包括支撑架及其上设置的浮动台,浮动台可相对于支撑架上下浮动,浮动台上连接有用于相对于支撑架向下拉紧浮动台的弹簧,浮动台通过弹簧浮动连接在支撑架上,浮动台上设有供驱动电机安装的电机机位。
支撑架上固定连接有与浮动台上下导向移动配合的固定座。
浮动台上设有竖向延伸的调节螺柱,调节螺柱沿轴向导向穿装在固定座上设置的穿孔中,调节螺柱的穿过部分上连接有调节螺母,弹簧抵顶配合在调节螺母和固定座之间,弹簧通过调节螺母和调节螺柱连接浮动台。
调节螺母、调节螺柱和弹簧组合形成浮动单元,浮动单元有两组以上,并相对间隔分布。
固定座和浮动台为相对扣合的u形台座,浮动台反扣在固定座上,电机机位位于浮动台的腹部上。
固定座的相对两侧分别开设有调节豁口,调节豁口内可拆嵌装有调节板,调节板上开设有沿两调节豁口相对方向延伸的调节长孔,调节长孔中安装有连接在支撑架上的蝶形螺栓。
支撑架包括底板,底板上立设固定有开口相对两槽钢组成的支撑架体,支撑架体的顶部固定有用以安装浮动台的支撑台。
支撑架体的一侧固定有遮板,另一侧设有用以放置限速器的限速器机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安装有电机的浮动台可相对于支撑架,在弹簧的作用下,上下浮动,以使得驱动电机持续可靠的压紧在限速器上,使得驱动电机作用在限速器上的接触力恒定,一方面以持续恒定的接触力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另一方面通过弹簧的浮动作用实现对限速器圆度误差补偿。
附图说明
图1是测试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测试架的使用状态图;
图3是图1中固定座和浮动台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中限速器响应速度测试架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该测试架包括支撑架4及其上设置的浮动台2,浮动台2可相对于支撑架4上下浮动,浮动台2上连接有用于相对于支撑架4向下拉紧浮动台2的弹簧5,浮动台2通过弹簧5浮动连接在支撑架4上,浮动台2上设有供驱动电机1安装的电机机位。
支撑架4上固定连接有与浮动台2上下导向移动配合的固定座6。固定座6和浮动台2为相对扣合的u形台座,浮动台2反扣在固定座6上,电机机位位于浮动台2的腹部上。浮动台2上设有竖向延伸的调节螺柱7,调节螺柱7沿轴向导向穿装在固定座6上设置的穿孔中,调节螺柱7的穿过部分上连接有调节螺母8,弹簧5抵顶配合在调节螺母8和固定座6之间,弹簧5通过调节螺母8和调节螺柱7连接浮动台2。调节螺母8、调节螺柱7和弹簧5组合形成浮动单元,浮动单元有两组以上,并相对间隔分布。
固定座6的相对两侧分别开设有调节豁口,调节豁口内可拆嵌装有调节板9,调节板9上开设有沿两调节豁口相对方向延伸的调节长孔,调节长孔中安装有连接在支撑架4上的蝶形螺栓10。
支撑架4包括底板41,底板41上立设固定有开口相对两槽钢组成的支撑架体42,支撑架体42的顶部固定有用以安装浮动台2的支撑台。支撑架体42的一侧固定有遮板,另一侧设有用以放置限速器3的限速器机位。
浮动台2的朝向限速器机位的一侧连接有可与限速器3抵顶配合的转动轴11。
驱动电机1固定在浮动台2上,驱动电机1与限速器3的接触力通过浮动台2进行调节控制。调节板9与蝶形螺栓10配合可以快速固定或释放浮动台2,便于电机的安装与拆卸,驱动电机1与浮动台2连接,并随浮动台2的浮动而浮动,从而可以实现与限速器3的接触力的调节。
工作原理是:浮动台2正常工作时,固定座6与固定件连接在一起,不可动,调节调节螺母8,使弹簧5压缩,因为固定座6固定不动,故弹簧5拉动浮动台2向下压紧,而电机又在浮动台2上固定,从而浮动台2带动电机向下压紧到限速器3上,从而调节并可控制电机与限速器3的接触力在预定范围内。驱动电机1的固定台是浮动的,驱动电机1与限速器3的接触力大小可调可控,从而可以更准确的测试限速器3的响应速度,并可提高驱动电机1与限速器3接触件的使用寿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