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扣固定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37115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卡扣固定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卡扣固定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能源逐步取代传统能源俨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并逐步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无论是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还是家用储能系统,电池箱体的制造成本还是居高不下,这就给它的推广应用和用户的承受能力带来了挑战。

在电动汽车领域和储能领域的一些电池安装设计中,由于一般是多个电池固定在一个电池箱内,而为了保证电池供电稳定性,一般设置多个电池与电池箱相对固定,两者之间的常用的固定方式大多为螺丝固定、铝排固定、模具固定以及卡扣固定等,其中,卡扣固定能够使电池与电池箱安装拆卸更加简单方便,卡扣固定一般是通过卡钩穿过卡孔,并使卡钩的阻挡部限制卡孔所在的连接部的移动,进而完成两连接部的固定;然而,在实际卡扣固定过程中,有的卡钩并未完全穿过卡孔,卡钩的末端的阻挡部并没能限制卡孔所在的连接部,而此时人眼并不能轻易地发现卡钩与卡孔间是否连接牢靠,此时很容易对其他连接牢靠的卡钩产生更大的压力,进而造成卡钩断裂,电池从电池箱松脱,对电动汽车的供电造成影响,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扣固定检测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卡扣固定容易出现因卡钩未完全穿过卡孔而造成卡扣连接不牢靠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卡扣固定检测装置,包括固定座以及一个检测触脚;

所述固定座的一端面为基准面,所述检测触脚固设在所述基准面上;

当带卡钩的第一连接部与带卡孔的第二连接部卡扣固定时,所述检测触脚末端插入所述卡孔并抵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所述卡钩的一面,所述基准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外端面互不接触;

当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未卡扣固定时,所述检测触脚插入所述卡孔,所述基准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外端面贴合接触。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准面上的定位触脚,所述定位触脚与所述检测触脚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定位触脚的长度大于所述卡钩穿过所述卡孔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外端面之外的长度;

在所述检测触脚插入所述定位触脚的末端能够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外端面贴合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触脚与所述固定座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触脚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基准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基准面上设有贯穿所述固定座的螺纹孔,所述检测触脚与所述基准面连接一端设有与所述螺纹孔配合的外螺纹,所述检测触脚通过旋入所述螺纹孔内的长度控制所述检测触脚露出所述基准面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卡扣固定检测装置,包括固定座和多个检测触脚;

所述固定座的一端面为基准面,所述检测触脚固设在所述基准面上,多个所述检测触脚的位置与第二连接部的多个卡孔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基准面上设有至少三个定位触脚;

当带卡钩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卡扣固定时,所有所述检测触脚末端插入所述卡孔并抵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所述卡钩的一面,所有所述定位触脚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外端面互不接触;

当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未卡扣固定时,所述检测触脚插入所述卡孔,所有所述定位触脚的末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外端面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为方形板状结构,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基准面背离的一面设有便于手持的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触脚为四个,所述定位触脚分别设置在所述基准面的四角所在位置处。

进一步的;四个所述定位触脚的末端端面均位于同一个平面内。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触脚由可弹性变形的金属制成。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卡扣固定检测装置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卡扣固定检测装置,包括固定座和一个检测触脚,其中,固定座为平面的一端面设为基准面,检测触脚固设在基准面上,易知,卡扣固定是通过卡钩完全穿过卡孔并使卡钩末端的阻挡部抵在第二连接部背离第一连接部的一面上,或者卡钩并未完全穿过卡孔且卡钩末端的阻挡部卡在卡孔侧壁的一处凹槽内,进而使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的位置相对固定,而卡扣的末端由于有阻挡部的存在,为了能够穿过卡孔,卡孔的截面积要大于卡钩的截面面积,因此在卡扣固定后,卡钩与卡孔之间会留有缝隙,此时,通过测量第一连接部固定卡钩的一面和第二连接部背离第一连接部的端面中作为基准的平面之间的距离大小即可得出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是否卡接固定。

具体的,设置检测触脚的长度略大于卡扣固定后第一连接部固定卡钩的一面和第二连接部背离第一连接部的端面中作为基准的平面之间的距离。检测时,将检测触脚插入该缝隙内,此时,如果检测触脚的末端抵在第一连接部固定卡钩的一面,而此时固定座的基准面与第二连接部作为基准的平面并不接触,则代表卡扣固定;如果固定座的基准面与第二连接部作为基准的平面相互贴合接触,则代表卡钩末端的阻挡部为到达卡接位置,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未卡扣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卡扣固定检测装置一次检测一处的卡扣固定位是否卡扣固定,小巧灵活;且检测时不会受到其他卡扣处的干扰,检测更加准确,更适合卡扣固定位数量少、相互之间关联性强且卡钩朝向方向不一致的场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卡扣固定检测装置,是一个固定座固设有多个检测触脚,多个检测触脚的排列对应待检测的第二连接部上的各卡孔之间的排列位置,此时,卡扣固定检测装置可以同时检测多个卡扣固定位,简单快捷,更适合卡扣固定位数量多、分布密集且卡钩朝向方向一致的场合;此外,通过设置至少三个定位触脚,更便于与第二连接部的作为基准的平面相互校准,保证了检测的准确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卡扣固定检测装置的其他技术优势与上述卡扣固定检测装置的技术优势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卡扣固定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卡扣固定检测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卡扣固定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卡扣固定检测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固定座;2-检测触脚;3-定位触脚;4-把手;11-基准面;12-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卡扣固定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卡扣固定检测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卡扣固定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卡扣固定检测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卡扣固定检测装置,包括固定座1以及一个检测触脚2;固定座1的一端面为基准面11,检测触脚2固设在基准面11上;当带卡钩的第一连接部与带卡孔的第二连接部卡扣固定时,检测触脚2末端插入卡孔并抵在第一连接部设有卡钩的一面,基准面11与第二连接部外端面互不接触;当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未卡扣固定时,检测触脚2插入所述卡孔,基准面11与第二连接部外端面贴合接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扣固定检测装置,包括固定座1和一个检测触脚2,其中,固定座1为平面的一端面设为基准面11,检测触脚2固设在基准面11上,易知,卡扣固定是通过卡钩完全穿过卡孔并使卡钩末端的阻挡部抵在第二连接部背离第一连接部的一面上,或者卡钩并未完全穿过卡孔且卡钩末端的阻挡部卡在卡孔侧壁的一处凹槽内,进而使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的位置相对固定,而卡扣的末端由于有阻挡部的存在,为了能够穿过卡孔,卡孔的截面积要大于卡钩的截面面积,因此在卡扣固定后,卡钩与卡孔之间会留有缝隙,此时,通过测量第一连接部固定卡钩的一面和第二连接部背离第一连接部的端面中作为基准的平面之间的距离大小即可得出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是否卡接固定。

具体的,设置检测触脚2的长度略大于卡扣固定后第一连接部固定卡钩的一面和第二连接部背离第一连接部的端面中作为基准的平面之间的距离。检测时,将检测触脚2插入该缝隙内,此时,如果检测触脚2的末端抵在第一连接部固定卡钩的一面,而此时固定座1的基准面11与第二连接部作为基准的平面并不接触,则代表卡扣固定;如果固定座1的基准面11与第二连接部作为基准的平面相互贴合接触,则代表卡钩末端的阻挡部为到达卡接位置,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未卡扣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扣固定检测装置一次检测一处的卡扣固定位是否卡扣固定,小巧灵活;且检测时不会受到其他卡扣处的干扰,检测更加准确,更适合卡扣固定位数量少、相互之间关联性强且卡钩朝向方向不一致的场合。

值得注意的,该检测装置更适合用于卡钩的阻挡部卡扣固定在第二连接部内部的情形,此时,第二连接部作为基准的平面为与卡孔接触的端面所在的平面。

进一步的;为了让该卡扣固定检测装置也适合用于卡钩完全穿过第二连接部的情形,本实施例在基准面11上设有定位触脚3,定位触脚3与检测触脚2相互平行设置,定位触脚3的长度大于卡钩穿过卡孔并位于第二连接部外端面之外的长度;在检测触脚2插入定位触脚3的末端能够与第二连接部外端面贴合接触。

第二连接部的外端面即为与卡孔接触的端面所在的平面,此时的固定座1的体积更加小巧,检测更加灵活方便,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进一步的;由于卡钩和卡孔之间形成的缝隙很小,因为检测触脚2的横截面积也会很小,本实施例设置检测触脚2与固定座1一体成型,以保证检测触脚2与固定座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或者,本实施例还可以设置检测触脚2可拆卸的固定在基准面11上,在检测触脚2不小心或使用时间过长而损坏时,可以更换新的检测触脚2,保证检测卡扣固定的准确性。

在此基础上,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还在基准面11上设有贯穿固定座1的螺纹孔12,检测触脚2与基准面11连接一端设有与螺纹孔12配合的外螺纹,检测触脚2通过旋入螺纹孔12内的长度控制检测触脚2露出基准面11的长度。

通过螺纹连接,可以调节检测触脚2在基准面11之外的长度,进而可以检测卡钩长度不同的卡扣固定位,实现一个检测装置检测多种类型的卡扣固定位,使用方便且便于携带,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实施例二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卡扣固定检测装置,包括固定座1和多个检测触脚2;固定座1的一端面为基准面11,检测触脚2固设在基准面11上,多个检测触脚2的位置与第二连接部的多个卡孔的位置一一对应,基准面11上设有至少三个定位触脚3;当带卡钩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卡扣固定时,所有检测触脚2末端插入卡孔并抵在第一连接部设有卡钩的一面,所有定位触脚3与第二连接部外端面互不接触;当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未卡扣固定时,触脚插入卡孔,所有定位触脚3的末端与第二连接部外端面抵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卡扣固定检测装置,是一个固定座1固设有多个检测触脚2,多个检测触脚2的排列对应待检测的第二连接部上的各卡孔之间的排列位置,此时,卡扣固定检测装置可以同时检测多个卡扣固定位,简单快捷,更适合卡扣固定位数量多、分布密集且卡钩朝向方向一致的场合;此外,通过设置至少三个定位触脚3,更便于与第二连接部的作为基准的平面相互校准,保证了检测的准确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扣固定检测装置的其他技术优势与上述卡扣固定检测装置的技术优势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固定座1为方形板状结构,固定座1与基准面11背离的一面设有便于手持的把手4。

通过设置便于手握的把手4,使检测触脚2插入缝隙的过程更加稳定,并时刻保持基准面11与第二连接部的作为基准的平面基本相互平行,防止检测触脚2的弯折损坏。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设置定位触脚3为四个,定位触脚3分别设置在基准面11的四角所在位置处。

四个定位触脚3设置在基准面11的四角位置处,使其更加分散,能够更精准的表现出定位触脚3的端面与第二连接部的作为基准的面之间的距离变化,使得到的检测结果更加精准。

本实施例还设置四个定位触脚3的末端端面均位于同一个平面内,保证人在同一水平面更精准的观察定位触脚3的端面与第二连接部作为标准的一面之间的距离,进一步保证检测结果的精准性。

最后,本实施例设置检测触脚2由可弹性变形的金属制成。

在多个检测触脚2插入缝隙的过程中,很容易因手的抖动或视角不可见导致检测触脚2不能正对缝隙插入,通过设置检测触脚2可弹性变形,使检测触脚2更方便插入缝隙且不会因为频繁的弯折而改变其整体的长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