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水资源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厂用水量智能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工厂的用水定额越来越大,用水类型也逐渐增多。通过监测工厂用水中各种用水类型的用水量,进行科学调控,可以在提高工厂用水效率的同时,抑制用水量的过快增长。而现有的工厂用水基本都是通过总的水表进行计量的,其只能用于记录总的用水量,无法对各分项用水进行计量监测,不能达到智能监测、科学调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工厂用水量智能监测方法,其应用时,可以对工厂用水中各种类型用水量进行智能监测,提高工厂用水量监测效率,便于后续对工厂用水进行科学调控。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工厂用水量智能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工厂各用水终端处安装流量监测装置,每个流量监测装置内均设置两个编址器,其中一个编址器根据各用水终端的用水类型进行用水类型编址,另一个编址器用于在各类型编址下进行单体编址;
s2、各流量监测装置将监测的第一设定时间段内的用水量信息连同两个编址器的用水类型编址信息和单体编址信息一起发送至用水监测终端;
s3、用水监测终端自动生成用水类型记录表格,并将接收到的用水量监测信息按照用水类型编址分别填入表格中各用水类型项目下,每个用水类型项目下的用水量监测信息按照单体编址进行顺序排列;
s4、用水监测终端通过用水类型记录表格中填入的数据进行各用水类型的用水总量统计,并将统计后的用水类型记录表格打上时间编码,存入数据库;
s5、用水监测终端将数据库内存储的第二设定时间段内的用水类型记录表格进行数据提取,并计算出将该时间段内各用水类型的平均用水量,作为该时间段内该用水类型的标准用水量。
优选地,在工厂设有一个总的用水量计量表,用水量计量表将每次监测的总用水量同步传输至用水监测终端,监测终端将对应时间段内的各用水类型的用水量进行累加,并将累加后的数值与总用水量进行比对,进而判断各流量监测装置的运行是否正常。
优选地,在步骤s2中,所述第一设定时间段至少为7个自然日。
优选地,在步骤s5中,所述第二设定时间段的时间跨度至少为三个第一设定时间段。
优选地,所述流量监测装置和用水量计量表每次均同步向用水监测终端发送监测信息。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一种工厂用水量智能监测方法,可以对工厂用水中各种类型用水量进行智能监测。
2、本发明一种工厂用水量智能监测方法,可以计算出设定时间段内各用水类型的标准用水量,便于后续对工厂用水进行科学调控。
3、本发明一种工厂用水量智能监测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工厂用水量监测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
一种工厂用水量智能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工厂各用水终端处安装流量监测装置,每个流量监测装置内均设置两个编址器,其中一个编址器根据各用水终端的用水类型进行用水类型编址,另一个编址器用于在各类型编址下进行单体编址;
s2、各流量监测装置将监测的第一设定时间段内的用水量信息连同两个编址器的用水类型编址信息和单体编址信息一起发送至用水监测终端;
s3、用水监测终端自动生成用水类型记录表格,并将接收到的用水量监测信息按照用水类型编址分别填入表格中各用水类型项目下,每个用水类型项目下的用水量监测信息按照单体编址进行顺序排列;
s4、用水监测终端通过用水类型记录表格中填入的数据进行各用水类型的用水总量统计,并将统计后的用水类型记录表格打上时间编码,存入数据库;
s5、用水监测终端将数据库内存储的第二设定时间段内的用水类型记录表格进行数据提取,并计算出将该时间段内各用水类型的平均用水量,作为该时间段内该用水类型的标准用水量。
在工厂设有一个总的用水量计量表,用水量计量表将每次监测的总用水量同步传输至用水监测终端,监测终端将对应时间段内的各用水类型的用水量进行累加,并将累加后的数值与总用水量进行比对,进而判断各流量监测装置的运行是否正常。
所述第一设定时间段至少为7个自然日,所述第二设定时间段的时间跨度至少为三个第一设定时间段。
所述流量监测装置和用水量计量表每次均同步向用水监测终端发送监测信息。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