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车灯设计用防雾性能的验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27034发布日期:2019-09-20 22:58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车灯设计用防雾性能的验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用于车灯设计用防雾性能的验证装置,属于机动车灯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前照灯是汽车安全技术领域中重要的一部分,对行车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汽车的日常使用中,有时会发现在汽车外饰灯具内部,特别是配光镜内侧表面出现雾气或水滴结露现象,如果水量较多就会出现车灯内部集水现象,对行车安全有很大影响。目前汽车车灯大都采用灯泡作为光源,而灯壳、灯罩面以及饰圈均由塑料制作,故具有成本低、重量轻便等特点。但汽车车灯在工作时,在光源被点亮后会产生高温区与冷区,若热量不能均匀的散出时,会影响周围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及性能。在灯具温差较大时,就会在灯罩内表面产生雾气,尤其是灯具尖角处气流流通不畅的区域是起雾的高发区,车灯起雾不仅会影响车灯外观,还会给行车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车灯雾气问题是目前汽车行业的一个难题,目前行业解决车灯起雾措施,主要有在灯罩面加防雾涂层,灯内加干燥剂,在壳体处增开透气孔,但都无法从根本上消除雾气的存在,长期下去灯内会有积水的风险,严重威胁车灯灯泡的使用寿命和车灯内电路的安全。本实用新型从灯具自身结构出发,通过简化灯具模型,调整灯罩灯罩与饰圈的间隙,灯罩面下翻边曲边角度,饰圈与灯罩面边缘进出口距离等影响灯内流道的结构因素,总结流道结构对灯内气流速度的影响规律,从而在车灯设计初期,对灯具起雾问题进行预防和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模拟雾气对灯内气流的影响,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车灯设计用防雾性能的验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灯罩,所述灯罩底部设有朝向壳体内腔的翻边,所述灯罩内设有与所述翻边形状相对应的饰圈,所述饰圈与所述翻边形成间隙,所述壳体与所述间隙相对应位置处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风速测速仪连通,所述壳体一侧设有透气孔,所述壳体底部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两侧设有挡板,所述壳体与所述导流板和所述挡板形成气腔,所述气腔底部设有进气孔,所述气腔一端与所述间隙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透气孔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灯罩倾斜设置,所述灯罩的斜面与所述壳体底部的夹角为60°。

进一步地,所述翻边为上翻边和下翻边,所述翻边呈L型,所述上翻边与所述灯罩连接,所述下翻边倾斜向下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上翻边和所述下翻边之间的角度为90°~180°。所述翻边角度不同,通过更换不同角度的翻边,模拟不同的角度下气流的情况,作出分析。

作为优选,所述气腔的高度3-5mm。所述导流板高于所述进气孔,方便气流在所述导流板内流动,引导气流均匀流入饰圈与灯罩面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两侧设有刻度槽。所述刻度槽方便将所述饰圈移动的距离记录下来,方便后续实验完成。

作为优选,所述饰圈和所述导流板两端面粘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粘接方便后续拆装,满足不同条件下的实验需求。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验证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操作方便,由于能在车灯设计阶段通过测试验证饰圈与灯罩面的间隙,灯罩翻边的角度,饰圈上下端出入口距离的大小对气流流速大小的影响,得到对雾气的消散的理想气流流速,从而有效降低车灯总成起雾风险,提高灯具的使用性能,对车灯起雾问题起到预防和控制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1、灯罩;2、壳体;3、安装孔;4、导流板;5、进气孔;6、透气孔;7、饰圈;8、翻边;81、上翻边;82、下翻边;9、刻度槽;10、进口;11、出口;12、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车灯设计用防雾性能的验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所述壳体2上设有灯罩1,所述灯罩1设有翻边8,所述灯罩1内侧设有与所述翻边8形状相对应的饰圈7,所述壳体2与所述间隙相对应位置处设有安装孔3,所述安装孔3与风速测速仪连通,所述壳体2一侧设有透气孔6,所述透气孔6向灯内输入稳定气源,所述壳体2上设有透气孔6,所述透气孔6促进腔体内气流循环。所述壳体2一侧设有透气孔6,所述壳体2底部设有导流板4,所述导流板4两侧设有挡板12,所述壳体2与所述导流板4和所述挡板12形成气腔,所述气腔底部设有进气孔5,所述气腔一端与所述间隙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透气孔6连通。所述翻边8为上翻边81和下翻边82,所述翻边8呈L型,所述上翻边81与所述灯罩1连接,所述下翻边82倾斜向下与所述壳体2连接,所述上翻边81和所述下翻边82之间的角度为90°~180°。所述翻边8角度不同,模拟不同的角度下气流的情况,作出分析;饰圈7设置在壳体2内壁,通过在壳体2内壁刻出具有不同刻度的槽去调整饰圈7与灯罩1面的间隙位置;所述气腔的高度为3-5mm。如图,所述导流板4引导气流均匀流入饰圈7与灯罩1面间隙;气源从所述透气孔6处稳定输出,气流通过导流板4向灯具前后分散流出,前端均匀的流入饰圈7与灯罩1面的间隙中,通过间隙从饰圈7上端口流出,壳体2安装孔3处装有风速测速仪。

具体工作方式:调节气源使其稳定在1000mm/s,从壳体2底部透气孔6通入壳体2内部,通过导流板4流入饰圈7与灯罩1间隙内,从壳体2后部透气孔6流出。

(1)保持饰圈7与灯罩1间隙不变,灯罩1两翻边8长度保持不变,饰圈7与灯罩1进口10出口11口径保持不变,改变灯罩1两翻边8的角度,分别测量饰圈7出口11处流速,记录数据。

(2)保持灯罩1两翻边8角度不变,灯罩1两翻边8长度保持不变,饰圈7与灯罩1进口10出口11口径保持不变,改变饰圈7与灯罩1间隙,分别测量饰圈7出口11处流速,记录数据。

(3)保持饰圈7与灯罩1间隙不变,灯罩1两翻边8角度不变,饰圈7与灯罩1面进口10出口11口保持不变,灯罩1上翻边81长度保持不变,改变灯罩1下翻边82长度,分别测量饰圈7出口11处流速,记录数据;再保持灯罩1下翻边82长度保持不变,改变灯罩1上翻边81长度,再分别测量饰圈7出口11处流速,记录数据。

(4)保持饰圈7与灯罩1间隙不变,灯罩1两翻边8长度保持不变,灯罩1两翻边8角度不变,饰圈7与灯罩1出口11口径保持不变,改变饰圈7与灯罩1进口10口径,分别测量饰圈7出口11处流速,记录数据;再保持饰圈7与灯罩1进口10口径保持不变,改变饰圈7与灯罩1出口11口径,分别测量饰圈7出口11处流速,记录数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