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型波形弹簧弹性系数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22795发布日期:2019-10-09 01:03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简易型波形弹簧弹性系数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簧弹性系数检测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简易型波形弹簧弹性系数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波形弹簧检测工具主要经检测波形弹簧的弹性系数判定其是否失效,但是目前在波形弹片检测过程中都需要去专门的检测机构进行实验室检测,这种检测方法具有耗时长、成本高、检测不便捷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易型波形弹簧弹性系数检测设备,只需将波形弹簧套接在刻度棒上,而后在套接上配重压套后加装计量砝码,最后经读取刻度条上的刻度值即可得出弹性系数,简单便捷,无需复杂的电子检测设备,检测成本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简易型波形弹簧弹性系数检测设备,包括检测平台,所述检测平台顶部固定有刻度棒,所述刻度棒向远离所述检测平台的方向依次套接有波形弹簧和配重压套,所述配重压套底端与所述波形弹簧压接,所述配重压套顶端放置有计量砝码,所述刻度棒外侧设置有朝向所述检测平台的方向延伸的刻度条,所述刻度条的起始位置与所述配重压套于所述波形弹簧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位置平齐。

优选的,所述配重压套包括压板和至少两根支撑柱,所述压板中心开设有用于套接所述刻度棒的套接孔,所述压板底部与所述波形弹簧压接,所述波形弹簧顶部经所述支撑柱与所述计量砝码压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高度不小于所述刻度棒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配重压套包括四根所述支撑柱,四根所述支撑柱所在外接圆与所述刻度棒同心。

优选的,所述刻度条的起始位置与所述压板于所述波形弹簧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位置平齐。

优选的,所述检测平台顶部开设有插接孔,所述插接孔与所述刻度棒插接。

优选的,所述刻度条的量程为10mm,所述刻度条的分度值为0.1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1、操作简单方便,不会依赖于电子设备操作。

2、省时省费,通过简单的装置即可达到检测效果。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简易型波形弹簧弹性系数检测设备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简易型波形弹簧弹性系数检测设备的波形弹簧处于自然状态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简易型波形弹簧弹性系数检测设备的立体图。

其中:1、计量砝码;2、支撑柱;3、波形弹簧;4、压板;5、刻度棒;6、刻度条;7、检测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本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简易型波形弹簧弹性系数检测设备的剖面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简易型波形弹簧弹性系数检测设备的波形弹簧处于自然状态下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简易型波形弹簧弹性系数检测设备的立体图,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包括检测平台7,检测平台7顶部固定有刻度棒5,具体的,检测平台7顶部开设有插接孔,插接孔与刻度棒5插接,刻度棒5向远离检测平台7的方向依次套接有波形弹簧3和配重压套,配重压套底端与波形弹簧3压接,配重压套顶端放置有计量砝码1,刻度棒5外侧设置有朝向检测平台7的方向延伸的刻度条6,刻度条6的量程为10mm,刻度条6的分度值为0.1mm,刻度条6的起始位置与配重压套于波形弹簧3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位置平齐。

具体的,配重压套包括压板4和至少两根支撑柱2,且支撑柱2的高度不小于刻度棒5的高度,压板4中心开设有用于套接刻度棒5的套接孔,压板4底部与波形弹簧3压接,波形弹簧3顶部经支撑柱2与计量砝码1压接,其中,刻度条6的起始位置与压板4于波形弹簧3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位置平齐。进一步的,配重压套包括四根支撑柱2,四根支撑柱2所在外接圆与刻度棒5同心,便于保持平衡。

使用时,首先将波形弹簧3套接在刻度棒5上,而后在刻度棒5外侧套接配重压套,此时压板4位于刻度起始位置,即0刻度处,在支撑柱2顶部放置计量砝码1,读取变化的刻度值,即借助计量砝码1的压力,使得波形弹簧3发生弹变,读取计量砝码1加装前后变化的刻度值,由弹性系数计算公式:k=F/s,其中k为弹性系数,F为施加力(此时未计量砝码1的重量),s为变形量(计量砝码1加装前后变化的刻度值),即可得到其弹性系数,从而检测它的性能。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采用上述结构的简易型波形弹簧弹性系数检测设备,只需将波形弹簧套接在刻度棒上,而后在套接上配重压套后加装计量砝码,最后经读取刻度条上的刻度值即可得出弹性系数,简单便捷,无需复杂的电子检测设备,检测成本低。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