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夹温度越限飘带警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45071发布日期:2020-06-17 01:33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夹温度越限飘带警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系统高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夹温度越限飘带警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输送过程中,各类导线、电气节点长期工作在大负荷、大电流的工况下,尤其是各类线夹,由于金属的氧化及空气中灰尘油污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连接部位电阻增大,造成发热温度升高。长时间工作在高温状态下不仅影响线夹的使用寿命,还会引发故障和造成事故。

线夹在工作时的温度参数至关重要,掌握线夹温度的异常变化,就可以及时发现故障隐患。目前检测接头温度的主要方法是手持红外线检测仪,其主要不足之处在于费时费力,不能连续监测接头温度,监测盲点多,不能及时发现温度异常情况,其检测精度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和制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导线、电气节点温度检测费时费力,无法实现连续检测、不能及时发现温度异常、检测精度受环境影响等问题,提出一种线夹温度越限飘带警示装置。

为了达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线夹温度越限飘带警示装置,安装于线夹上,包括底座、顶盖、弹簧、飘带和合金螺丝;所述的底座内部设有空腔,顶部设有敞口;所述的顶盖通过合金螺丝固定在底座的敞口处;所述的飘带呈折叠状态并置于底座的空腔内,飘带顶端与顶盖连接,底端与底座的底板连接;所述的弹簧置于底座的空腔内并且套设在飘带外,弹簧的顶端与顶盖接触,底端与底座的底板接触。

优选地,所述的顶盖的周向设有卡槽,底座的侧壁上对应卡槽的位置设有若干第一螺孔,所述的合金螺丝旋拧于对应的第一螺孔内,合金螺丝的内侧一端插入卡槽中。

所述的合金螺丝采用熔点较低的特制合金材料制成。

所述的飘带采用较为显眼的颜色。

优选地,所述的飘带的上下两端均设有紧固螺丝,所述的顶盖的底面以及底座底板的顶面分别设有与紧固螺丝对应的第二螺孔,飘带的顶端通过紧固螺丝与顶盖连接,飘带的底端通过紧固螺丝与底座的底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螺孔设置两个,且两个第一螺孔的轴线重合。

优选地,所述的底座的底面设有第三螺孔,所述的线夹上设有与第三螺孔对应的安装螺丝,底座与线夹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线夹温度越限飘带警示装置安装于线夹上,当线夹温度过高时,合金螺丝熔化,顶盖失去合金螺丝约束后通过弹簧弹出,与此同时内部折叠的飘带展开并外露,提醒此处线夹温度过高,存在故障隐患,与传统采用红外线检测仪检测相比,本装置安装后无需人工对每个电气节点进行检测,省时省力,同时实现连续监测,便于及时发现温度异常,受环境因素影响小。

2、本实用新型的飘带的两端分别与底座和顶盖连接,弹簧套设在飘带的外侧,当检测温度过高时,合金螺丝熔化,顶盖飞出,飘带、底座和顶盖均不会丢失,排除故障后只需更换新的合金螺丝重新安装即可重新投入使用,材料浪费少。

附图说明

图1是线夹温度越限飘带警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线夹温度越限飘带警示装置的爆炸图;

图3是线夹温度越限飘带警示装置的剖面图;

图4是线夹温度越限飘带警示装置安装于线夹上的示意图;

图5是线夹温度越限飘带警示装置安装于线夹的a-a剖面图。

标注说明:1-底座,11-第一螺孔,12-第二螺孔,13-第三螺孔,2-顶盖,21-卡槽,3-弹簧,4-飘带,5-合金螺丝,6-紧固螺丝,8-线夹,9-线夹紧固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结合附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线夹温度越限飘带警示装置包括底座1、顶盖2、弹簧3、飘带4和合金螺丝5。所述的底座1呈圆柱体结构,底座1的内部设有空腔,底座1的顶部设有圆形的敞口,底座1底板的底面设有第三螺孔13,底座1底板的顶面设有第二螺孔12,底座1的侧壁上设有两个第一螺孔11,两个第一螺孔11的轴线重合;当然,第一螺孔11也可以是三个或三个以上,本实施例不再一一举例阐述。

结合附图1~3所示,所述的顶盖2为圆形结构,顶盖2的底面也设有第二螺孔12,顶盖2的周向设有卡槽21,卡槽21的位置与第一螺孔11的位置相对应,顶盖2通过合金螺丝5固定在底座1的敞口处,固定顶盖2时,合金螺丝5的数量与第一螺孔11的数量相同(本实施例为两个),合金螺丝5旋拧于对应的第一螺孔11内,合金螺丝5的内侧一端插入卡槽21中卡住顶盖2。此处所用的合金螺丝5采用熔点较低的特制合金材料制成,如以锡为基加入锑合金元素组成锑锡配方合金,其熔点在70度。

所述的飘带4呈折叠状态并置于底座1的空腔内,飘带4的上下两端均设有紧固螺丝6,飘带4上端的紧固螺丝6拧入顶盖2底面的第二螺孔12内,实现飘带4顶端与顶盖2的连接,飘带4下端的紧固螺丝6拧入底座1底板顶面的第二螺孔12内,实现飘带4底端与底座1底板的连接。飘带4采用显眼的颜色,如红色,便于检测人员发现。

所述的弹簧3置于底座1的空腔内并且套设在飘带4外,弹簧3处于压缩状态,弹簧3的顶端与顶盖2接触,底端与底座1的底板接触。

结合附图4和5所示,线夹温度越限飘带警示装置组装时,首先将弹簧3套设在飘带4的外侧;然后通过紧固螺丝6将飘带4的底端旋拧在底座1的底板上,通过紧固螺丝6将飘带4的顶端旋拧在顶盖2上;然后将顶盖2放在底座1的敞口处,向第一螺孔11处拧入合金螺丝5,且合金螺丝5的端部插入卡槽21中,进而固定顶盖2。线夹温度越限飘带警示装置组装完成后,将其安装至线夹8上,该线夹8由上下两瓣组成,且上下两瓣之间通过多个(本实施例中是3个)线夹紧固螺丝9锁紧,且线夹紧固螺丝9贯穿线夹8,顶端伸出线夹8的顶面,安装时只需要将底座1上的第三螺孔13旋拧至线夹的其中一个线夹紧固螺丝9上即可。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线夹温度越限飘带警示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线夹8的温度通过底座1传导至合金螺丝5处,当线夹8的温度超过合金螺丝5的熔点时,合金螺丝5熔化,顶盖2失去合金螺丝5的约束,在弹簧3的作用下弹出,同时内部折叠的飘带4弹出后展开暴露在外,并随着风力作用飘舞。检测人员观察到飘带4后,即可判断对应的线夹8位置的温度偏高,存在故障风险,此时可及时排除故障,排除故障后,将弹簧3和飘带4塞回底座1内,更换新的合金螺丝5锁紧顶盖2,继续监测该处电力节点的温度。

以上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线夹温度越限飘带警示装置,安装于线夹上,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座、顶盖、弹簧、飘带和合金螺丝;所述的底座内部设有空腔,顶部设有敞口;所述的顶盖通过合金螺丝固定在底座的敞口处;所述的飘带呈折叠状态并置于底座的空腔内,飘带顶端与端盖连接,底端与底座的底板连接;所述的弹簧置于底座的空腔内并且套设在飘带外,弹簧的顶端与端盖接触,底端与底座的底板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夹温度越限飘带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盖的周向设有卡槽,底座的侧壁上对应卡槽的位置设有若干第一螺孔,所述的合金螺丝旋拧于对应的第一螺孔内,合金螺丝的内侧一端插入卡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夹温度越限飘带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飘带的上下两端均设有紧固螺丝,所述的顶盖的底面以及底座底板的顶面分别设有与紧固螺丝对应的第二螺孔,飘带的顶端通过紧固螺丝与顶盖连接,飘带的底端通过紧固螺丝与底座的底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夹温度越限飘带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螺孔设置两个,且两个第一螺孔的轴线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夹温度越限飘带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的底面设有第三螺孔,所述的线夹上设有与第三螺孔对应的安装螺丝,底座与线夹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线夹温度越限飘带警示装置,安装于线夹上,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座、顶盖、弹簧、飘带和合金螺丝;所述的底座内部设有空腔,顶部设有敞口;所述的顶盖通过合金螺丝固定在底座的敞口处;所述的飘带呈折叠状态并置于底座的空腔内,飘带顶端与端盖连接,底端与底座的底板连接;所述的弹簧置于底座的空腔内并且套设在飘带外,弹簧的顶端与端盖接触,底端与底座的底板接触。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对电气节点进行检测时省时省力,检测时受环境影响小,实现了连续监测,便于及时发现温度异常。

技术研发人员:施国良;郑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科大方诚(杭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3
技术公布日:2020.06.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