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片抗渗漏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91182发布日期:2020-10-13 08:01阅读:80来源:国知局
管片抗渗漏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片测试技术领域,具体为管片抗渗漏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管片的管片环形式只有一种,它既可用在直线段也可用在曲线段,而不象普通的管片形式将这两者加以区分,管片是盾构法隧道的永久衬砌结构,管片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盾构隧道的质量和寿命,盾构隧道的断面形状一般多为圆形,单层钢筋混凝土管片是目前使用最多的盾构隧道的衬砌结构形式之一,影响管片设计的因素包括,隧道的使用功能,如作为公路隧道、排水管、地铁隧道等。

管片同一批次在生产结束后需要使用抗渗漏实验装置对其强度进行测试,但是现有的抗渗漏实验装置安装比较繁琐,不便于使用者对大批量管片进行测试,降低了管片的测试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管片抗渗漏实验装置,具备便于安装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抗渗漏实验装置安装比较繁琐,不便于使用者对大批量管片进行测试,降低了管片的测试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管片抗渗漏实验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左侧与右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实验装置本体,所述实验装置本体的底部设置有若干螺杆,所述螺杆的顶端贯穿实验装置本体并延伸至实验装置本体的顶部,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顶部的前侧与后侧均固定连接有位于实验装置本体外侧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顶部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位于实验装置本体顶部的挤压板,所述定位板的左侧设置有位于实验装置本体后侧的轴杆,所述轴杆的右端依次贯穿定位板与挤压板并延至定位板的右侧,所述定位板和挤压板均与轴杆活动连接,所述轴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位于定位板右侧的螺套。

所述定位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位于实验装置本体前侧的立板,所述立板的顶部与挤压板底部的水平高度一致。

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套设在气缸表面的定位架,所述定位架的内表面与气缸的表面接触,所述定位架为不锈钢热熔且一体成型铸造。

所述定位架的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套设在气缸表面的减震环,所述减震环的内表面与气缸的表面接触,所述减震环的材质为阻尼。

所述螺杆的顶端开设有倒角,所述倒角为直角、锐角或钝角。

所述挤压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护垫,所述防护垫远离挤压板的一侧与实验装置本体的顶部接触,所述防护垫为可塑耐磨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管片抗渗漏实验装置,通过旋转挤压板使挤压板以前侧定位板内部的销轴为轴心旋转,当挤压板底部防护垫与实验装置本体的顶部接触且挤压板的后端完全移动至定位板内部时,通过轴杆与螺套将定位板与挤压板连接并启动气缸,气缸通过连接板与定位板向下拉动挤压板,挤压板推动实验装置本体向下移动使实验装置本体内部与管片之间完全密封,解决了现有的抗渗漏实验装置安装比较繁琐,不便于使用者对大批量管片进行测试,降低了管片的测试效率的问题,该管片抗渗漏实验装置,具备便于安装等优点。

2、该管片抗渗漏实验装置,通过设置立板,能够对挤压板起到支撑的效果,避免挤压板在开启过程中与定位板发生碰撞,通过设置定位架,能够提高气缸与底板的接触面积,避免气缸因承重过高出现损坏,通过设置凹槽与减震环,能够消除气缸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震动,从而达到减震缓冲的效果,通过设置倒角,能够便于实验装置本体与螺杆对齐,可以提高实验装置本体的安装效率,通过设置防护垫,能够减少挤压板与实验装置本体之间的摩擦,减弱挤压板与实验装置本体碰撞时产生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主视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支架、3实验装置本体、4螺杆、5气缸、6连接板、7定位板、8挤压板、9轴杆、10螺套、11立板、12定位架、13凹槽、14减震环、15倒角、16防护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5,管片抗渗漏实验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顶部的左侧与右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架2,支架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实验装置本体3,实验装置本体3的底部设置有若干螺杆4,螺杆4的顶端贯穿实验装置本体3并延伸至实验装置本体3的顶部,螺杆4的顶端开设有倒角15,倒角15为直角、锐角或钝角,通过设置倒角15,能够便于实验装置本体3与螺杆4对齐,可以提高实验装置本体3的安装效率,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气缸5,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套设在气缸5表面的定位架12,定位架12的内表面与气缸5的表面接触,定位架12为不锈钢热熔且一体成型铸造,通过设置定位架12,能够提高气缸5与底板1的接触面积,避免气缸5因承重过高出现损坏,定位架12的顶部开设有凹槽13,凹槽1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套设在气缸5表面的减震环14,减震环14的内表面与气缸5的表面接触,减震环14的材质为阻尼,通过设置凹槽13与减震环14,能够消除气缸5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震动,从而达到减震缓冲的效果,气缸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连接板6顶部的前侧与后侧均固定连接有位于实验装置本体3外侧的定位板7,定位板7的顶部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位于实验装置本体3顶部的挤压板8,定位板7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位于实验装置本体3前侧的立板11,立板11的顶部与挤压板8底部的水平高度一致,通过设置立板11,能够对挤压板8起到支撑的效果,避免挤压板8在开启过程中与定位板7发生碰撞,挤压板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护垫16,防护垫16远离挤压板8的一侧与实验装置本体3的顶部接触,防护垫16为可塑耐磨材质,通过设置防护垫16,能够减少挤压板8与实验装置本体3之间的摩擦,减弱挤压板8与实验装置本体3碰撞时产生的噪音,定位板7的左侧设置有位于实验装置本体3后侧的轴杆9,轴杆9的右端依次贯穿定位板7与挤压板8并延至定位板7的右侧,定位板7和挤压板8均与轴杆9活动连接,轴杆9的表面螺纹连接有位于定位板7右侧的螺套10。

在使用时将管片移动至实验装置本体3的内部并将实验装置本体3的上半部分通过螺杆4的导向放置在管片的顶部,然后旋转挤压板8使挤压板8以前侧定位板7内部的销轴为轴心旋转,当挤压板8底部防护垫16与实验装置本体3的顶部接触且挤压板8的后端完全移动至定位板7内部时,通过轴杆9与螺套10将定位板7与挤压板8连接并启动气缸5,气缸5通过连接板6与定位板7向下拉动挤压板8,挤压板8推动实验装置本体3向下移动使实验装置本体3内部与管片之间完全密封,然后使用者通过向实验装置本体3的内部注入水流并对管片进行测试。



技术特征:

1.管片抗渗漏实验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的左侧与右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架(2),所述支架(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实验装置本体(3),所述实验装置本体(3)的底部设置有若干螺杆(4),所述螺杆(4)的顶端贯穿实验装置本体(3)并延伸至实验装置本体(3)的顶部,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气缸(5),所述气缸(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所述连接板(6)顶部的前侧与后侧均固定连接有位于实验装置本体(3)外侧的定位板(7),所述定位板(7)的顶部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位于实验装置本体(3)顶部的挤压板(8),所述定位板(7)的左侧设置有位于实验装置本体(3)后侧的轴杆(9),所述轴杆(9)的右端依次贯穿定位板(7)与挤压板(8)并延至定位板(7)的右侧,所述定位板(7)和挤压板(8)均与轴杆(9)活动连接,所述轴杆(9)的表面螺纹连接有位于定位板(7)右侧的螺套(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片抗渗漏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7)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位于实验装置本体(3)前侧的立板(11),所述立板(11)的顶部与挤压板(8)底部的水平高度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片抗渗漏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套设在气缸(5)表面的定位架(12),所述定位架(12)的内表面与气缸(5)的表面接触,所述定位架(12)为不锈钢热熔且一体成型铸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片抗渗漏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架(12)的顶部开设有凹槽(13),所述凹槽(1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套设在气缸(5)表面的减震环(14),所述减震环(14)的内表面与气缸(5)的表面接触,所述减震环(14)的材质为阻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片抗渗漏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4)的顶端开设有倒角(15),所述倒角(15)为直角、锐角或钝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片抗渗漏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板(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护垫(16),所述防护垫(16)远离挤压板(8)的一侧与实验装置本体(3)的顶部接触,所述防护垫(16)为可塑耐磨材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管片抗渗漏实验装置,属于管片测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左侧与右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实验装置本体,所述实验装置本体的底部设置有若干螺杆,所述螺杆的顶端贯穿实验装置本体并延伸至实验装置本体的顶部,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顶部的前侧与后侧均固定连接有位于实验装置本体外侧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顶部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位于实验装置本体顶部的挤压板。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抗渗漏实验装置安装比较繁琐,不便于使用者对大批量管片进行测试,降低了管片的测试效率的问题,该管片抗渗漏实验装置,具备便于安装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谢中富;杨杰;周覃波;李刚明;胡芳;叶润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绍兴中亚工贸园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14
技术公布日:2020.10.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