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水量平衡场修建观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14764发布日期:2020-10-02 08:40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水量平衡场修建观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场地修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水量平衡场修建观测装置。



背景技术:

水量平衡是水文现象和水文过程分析研究的基础,也是水资源数量和质量计算及评价的依据,传统的水量平衡观测依靠人为模拟一定坡度的径流小区,坡底修建积水装置,以人为模拟降雨或自然降雨,通过坡底的积水装置收集的水来评估地表径流、下渗等的关系,其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试验坡面和集流系统,传统的坡面径流小区通过集流槽只能收集坡面在降雨过程中产生的径流和泥沙,但土壤的入渗过程以及土壤中的渗流过程不能观测出来,这就直接导致坡面的水量平衡过程不能得到验证,不能满足部分实验要求,所以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一种新型水量平衡场修建观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新型水量平衡场修建观测装置,水体流入水泥围挡所形成的空间,顺着坡度流淌并下渗入测量分层,测量分层分为三等分且均连通有集流管道,集流管道接入自动流量记录仪,能够测量出不同分层的渗水量,方便研究水量平衡。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水量平衡场修建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土壤表面、岩石表面、四周围板和集水管道,所述土壤表面和岩石表面之间为测量分层,土壤表面向下开设横截面为矩形的凹槽,所述四周围板包括上围板、下围板和两侧的菱形围板,上围板、下围板和两侧的菱形围板设置于凹槽之内,三个所述集水管道设置于下围板于测量分层处的外侧面,集水管道的出水管道连通自动流量记录仪。

进一步的,所述土壤表面的上端面坡度为15-30。

进一步的,所述上围板和下围板均高于土壤表面的长度为30cm。

进一步的,所述上围板向内侧倾斜。

进一步的,所述下围板内侧面于集水管道处设置有过滤筛网,所述过滤筛网为30~200目的过滤纱网。

进一步的,所述测量分层上下均分为三等分且分别对应集水管道。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水体流入水泥围挡所形成的空间,顺着坡度流淌并下渗入测量分层,测量分层分为三等分且均连通有集流管道,集流管道接入自动流量记录仪,能够测量出不同分层的渗水量,方便研究水量平衡。

2.下围板内侧面于集水管道处设置有过滤筛网,可阻挡杂物进入集流管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1-土壤表面;2-岩石表面;3-四周围板;4-集水管道;5-测量分层;6-自动流量记录仪;7-过滤筛网;31-上围板;32-下围板;33-菱形围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新型水量平衡场修建观测装置,包括土壤表面1、岩石表面2、四周围板3和集水管道4,所述土壤表面1和岩石表面2之间为测量分层5,土壤表面1向下开设横截面为矩形的凹槽,所述四周围板3包括上围板31、下围板32和两侧的菱形围板33,上围板31、下围板32和两侧的菱形围板33设置于凹槽之内,三个所述集水管道4设置于下围板32于测量分层5处的外侧面,集水管道4的出水管道连通自动流量记录仪6。

其中,所述土壤表面1的上端面坡度为15-30;所述上围板31和下围板32均高于土壤表面1的长度为30cm;所述上围板31向内侧倾斜;所述下围板32内侧面于集水管道4处设置有过滤筛网7,所述过滤筛网7为30~200目的过滤纱网;所述测量分层5上下均分为三等分且分别对应集水管道4。

本实用新型提到的一种新型水量平衡场修建观测装置,其在具体使用时,选择坡度15-30的土地,沿坡挖取矩形的凹槽,四周围板3埋入凹槽内,上围板31和下围板32均需要高出土壤表面30cm,可避免四周围板3内的土壤与外侧土壤相互渗透,土壤表面1和岩石表面2之间为测量分层5,测量分层5上下均分为三等分,三个集水管道4设置于下围板32于测量分层5处的外侧面,三个集水管道4对应各个分层,集水管道4的出水管道连通自动流量记录仪6,可测量不同分层的渗水量,方便研究水量平衡,下围板32内侧面于集水管道4处设置有过滤筛网7,可阻挡杂物进入集流管道4。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水量平衡场修建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土壤表面(1)、岩石表面(2)、四周围板(3)和集水管道(4),所述土壤表面(1)和岩石表面(2)之间为测量分层(5),土壤表面(1)向下开设横截面为矩形的凹槽,所述四周围板(3)包括上围板(31)、下围板(32)和两侧的菱形围板(33),上围板(31)、下围板(32)和两侧的菱形围板(33)设置于凹槽之内,三个所述集水管道(4)设置于下围板(32)于测量分层(5)处的外侧面,集水管道(4)的出水管道连通自动流量记录仪(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量平衡场修建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表面(1)的上端面坡度为15-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量平衡场修建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围板(31)和下围板(32)均高于土壤表面(1)的长度为3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量平衡场修建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围板(31)向内侧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量平衡场修建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围板(32)内侧面于集水管道(4)处设置有过滤筛网(7),所述过滤筛网(7)为30~200目的过滤纱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量平衡场修建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分层(5)上下均分为三等分且分别对应集水管道(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水量平衡场修建观测装置,包括土壤表面、岩石表面、四周围板和集水管道,土壤表面和岩石表面之间为测量分层,土壤表面向下开设横截面为矩形的凹槽,四周围板包括上围板、下围板和两侧的菱形围板,上围板、下围板和两侧的菱形围板设置于凹槽之内,三个集水管道设置于下围板于测量分层处的外侧面,集水管道的出水管道连通自动流量记录仪,本实用新型水体流入水泥围挡所形成的空间,顺着坡度流淌并下渗入测量分层,测量分层分为三等分且均连通有集流管道,集流管道接入自动流量记录仪,能够测量出不同分层的渗水量,方便研究水量平衡。

技术研发人员:张庆有;何昌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测方绘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19
技术公布日:2020.10.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