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压流通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67945发布日期:2021-01-08 11:11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压流通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监测工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耐压流通池。



背景技术:

流通池又称为流通杯、流通件,是广泛应用于生物萃取领域的重要零部件,在生物萃取领域,经常需要对萃取液进行分析,对于监测水样的流速、压力、流向等工况条件均有一定要求,为了能正常进行水质检测,需要设计与水质分析仪相匹配的流通池,以满足水质分析仪对流速、压力、流向的要求。在很多流通池应用场合,由于待检测水流的流速快,容易导致流通池的水压较大,造成流通池损坏、从管道处脱落等各种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耐压流通池,主要包括:

壳体;

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

检测部,其设置于所述进液管路和所述出液管路之间,所述检测部与所述进液管路和所述出液管路分别联通;

所述壳体在所述进液管路远离所述检测部的一端的管路口处设置有第一环形槽;

所述壳体在所述出液管路远离所述检测部的一端的管路口处设置有第二环形槽;

所述第一环形槽和所述第二环形槽均用于与零部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一部分为立方体,所述检测部、所述进液管路的部分管体和所述出液管路的部分管体设置在所述立方体内;

所述壳体还分别向所述进液管路和所述出液管路远离所述检测部的一端的管路口处延伸,并完全包裹住所述进液管路和所述出液管路的管体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在所述进液管路远离所述检测部的一端的管路口处向外扩张形成有第一柱形环壁,所述第一柱形环壁与所述壳体延伸至所述进液管路的部分形成有所述第一环形槽;

所述壳体在所述出液管路远离所述检测部的一端的管路口处向外扩张形成有第二柱形环壁,所述第二柱形环壁与所述壳体延伸至所述出液管路的部分形成有所述第二环形槽。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管路、出液管路和所述检测部的内部电解抛光算术平均粗糙度小于或等于0.4微米。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锐边倒钝0.3毫米。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4个安装孔,其用于安装玻璃镜片。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提示待检测液体流通方向的流向标识。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相较于现有技术,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起到稳固流通池的作用,由于出液管路和进液管路通道较宽,检测部内部空间大,因此具备了很好的耐压效果,实际测试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耐压流通池可以在6bar的压力下,保压至少1小时,同时两侧连接的零部件不会出现连接松动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耐压流通池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耐压流通池的剖面图。

附图中:1-进液管路;2-出液管路;3-壳体;4-检测部;5-安装孔;6-流向标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参照图1至图2,一种流通池,包括壳体3;设置于所述壳体3内的进液管路1和出液管路2;检测部4,其设置于所述进液管路1和所述出液管路2之间,所述检测部4与所述进液管路1和所述出液管路2分别联通;所述壳体3在所述进液管路1远离所述检测部4的一端的管路口处设置有第一环形槽;所述壳体3在所述出液管路2远离所述检测部4的一端的管路口处设置有第二环形槽;

所述第一环形槽和所述第二环形槽均用于与零部件连接。

所述壳体3的一部分为立方体,所述检测部4、所述进液管路1的部分管体和所述出液管路2的部分管体设置在所述立方体内;

所述壳体3还分别向所述进液管路1和所述出液管路2远离所述检测部4的一端的管路口处延伸,并完全包裹住所述进液管路1和所述出液管路2的管体侧壁。

所述壳体3在所述进液管路1远离所述检测部4的一端的管路口处向外扩张形成有第一柱形环壁,所述第一柱形环壁与所述壳体3延伸至所述进液管路1的部分形成有所述第一环形槽;

所述壳体3在所述出液管路2远离所述检测部4的一端的管路口处向外扩张形成有第二柱形环壁,所述第二柱形环壁与所述壳体3延伸至所述出液管路2的部分形成有所述第二环形槽。

所述进液管路1、出液管路2和所述检测部4的内部电解抛光算术平均粗糙度小于或等于0.4微米。

所述壳体3的锐边倒钝0.3毫米。

所述壳体3上设置有4个安装孔5,其用于安装玻璃镜片。

所述壳体3上设置有提示待检测液体流通方向的流向标识6。

检测时,水流在通过进液管路1进入流通池时进入到检测部4,然后从检测部4进入到出液管路2流出,光线从玻璃镜片处射入检测部4内,玻璃镜片上安装有检测装置,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起到稳固流通池的作用,由于出液管路2和进液管路1通道较宽,检测部4内部空间大,因此具备了很好的耐压效果,实际测试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耐压流通池可以在6bar的压力下,保压至少1小时,同时两侧连接的零部件不会出现连接松动的情况。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耐压流通池,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

壳体(3);

设置于所述壳体(3)内的进液管路(1)和出液管路(2);

检测部(4),其设置于所述进液管路(1)和所述出液管路(2)之间,所述检测部(4)与所述进液管路(1)和所述出液管路(2)分别联通;

所述壳体(3)在所述进液管路(1)远离所述检测部(4)的一端的管路口处设置有第一环形槽;

所述壳体(3)在所述出液管路(2)远离所述检测部(4)的一端的管路口处设置有第二环形槽;

所述第一环形槽和所述第二环形槽均用于与零部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流通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的一部分为立方体,所述检测部(4)、所述进液管路(1)的部分管体和所述出液管路(2)的部分管体设置在所述立方体内;

所述壳体(3)还分别向所述进液管路(1)和所述出液管路(2)远离所述检测部(4)的一端的管路口处延伸,并完全包裹住所述进液管路(1)和所述出液管路(2)的管体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压流通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在所述进液管路(1)远离所述检测部(4)的一端的管路口处向外扩张形成有第一柱形环壁,所述第一柱形环壁与所述壳体(3)延伸至所述进液管路(1)的部分形成有所述第一环形槽;

所述壳体(3)在所述出液管路(2)远离所述检测部(4)的一端的管路口处向外扩张形成有第二柱形环壁,所述第二柱形环壁与所述壳体(3)延伸至所述出液管路(2)的部分形成有所述第二环形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流通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路(1)、出液管路(2)和所述检测部(4)的内部电解抛光算术平均粗糙度小于或等于0.4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耐压流通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的锐边倒钝0.3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流通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上设置有4个安装孔(5),其用于安装玻璃镜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流通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上设置有提示待检测液体流通方向的流向标识(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监测工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耐压流通池,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检测部,其设置于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之间,检测部与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分别联通;壳体在进液管路远离检测部的一端的管路口处设置有第一环形槽;壳体在出液管路远离检测部的一端的管路口处设置有第二环形槽;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均用于与其他零部件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由于出液管路和进液管路通道较宽,检测部内部空间大,因此具备了很好的耐压效果,同时由于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起到稳固流通池的作用,因此两侧连接的零部件不会出现连接松动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杨杰;王文东;王中懋;仇广金;吉怀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格莱锐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03
技术公布日:2021.01.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