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副驾驶座椅调节检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95395发布日期:2021-05-28 10:55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主副驾驶座椅调节检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调节检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主副驾驶座椅调节检具。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是连接驾驶员与车身的纽带,是最典型、与人接触最频繁的人机界面点,必须满足消费者购车时的意向要求。汽车座椅在车辆中负责支撑坐姿、固定驾驶员、减振等,影响其舒适性的最主要的因素不外是消费者个体、座椅自身设计、坐姿三种。不合理的座椅系统设计不仅让驾驶员感到不舒适,而且很容易产生疲劳,并引起身体的病变。研究表明人机界面的压力分布是影响舒适性的关键因素。由于人体各部位对压力的承受能力不同,压力过高或者过低都会使乘员感到不舒适。汽车座椅设计的合理性与否,直接影响着人机界面设计的优化是否成功。

现有的汽车座椅靠背前靠面的固有弹性轮廓的设计虽已考虑人体真实形态,但仍为固定形态,无法匹配不同驾驶员的腰背部真实形态,导致驾驶疲劳。不少驾驶员只能使用腰枕以垫高座椅靠背的前靠面,以求营造更舒适的驾驶环境。现有的汽车座椅的前后移动以及靠背座椅的移动,相互独立设置在座椅出厂之前进行调节检测,在具体实际使用过程中座椅前后移动中靠背部分始终处于静止状态不可调节保证座椅前后移动时靠背不后移。目前用于检测两者相互移动时不干涉的检测手段,通过人工手动的检测方式,检测效率低不利于大批量座椅的调节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主副驾驶座椅调节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目前用于检测主副驾驶座椅的调节干涉的方式,由人工手动完成,整个检测方式的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主副驾驶座椅调节检具,包括有工作底座,所述工作底座由相应的型材焊接而成,所述工作底座上安装有模拟机构,所述工作底座上且位于模拟机构的中间位置上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的上方设置有压紧机构。

优选的,所述模拟机构包括有中控定位块,所述中控定位块的左侧设置有副驾驶座位限位块,所述中控定位块的右侧设置有主驾驶座位限位块,所述副驾驶座位限位块以及主驾驶座位限位块的两侧设置有固定框架,所述副驾驶座位限位块以及主驾驶座位限位块呈对称分布在工作底座上,所述中控定位块的中间呈凹型设计。

优选的,所述定位机构呈多组设置在模拟机构中,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工作底座上,所述固定板的上方固定设置有定位块。

优选的,所述压紧机构呈多组设置在定位机构的上方,所述压紧机构包括有压紧块夹,所述压紧块夹的压紧块可转动连接在工作底座上,所述压紧块与座位的接触面呈矩形面设计。

优选的,所述工作底座的底部设置多组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的右侧设置有支撑柱,所述工作底座上对称设置有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模拟机构的设置,实现座椅前后调节以及座椅后背角度调节的同时进行,方便工作人员直观观察座椅的位置变化是否产生干涉,便于工作人员及时检测出次品率,提高座椅的检测效率的同时保证座椅的加工质量;

(2)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检具的造价成本低,方便安装座椅,检测过程简单直观,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解放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主副驾驶座椅调节检具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主副驾驶座椅调节检具装有座椅的示意图;

其中,1-工作底座、101-万向轮、102-支撑柱、103-控制装置、2-模拟机构、201-中控定位块、202-副驾驶座位限位块、203-主驾驶座位限位块、204-固定框架、3-定位机构、301-固定板、302-定位块、4-压紧机构、401-压紧块夹、402-压紧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提供了一种主副驾驶座椅调节检具,包括有工作底座1,所述工作底座1由相应的型材焊接而成,所述工作底座1上安装有模拟机构2,所述工作底座1上且位于模拟机构2的中间位置上设置有定位机构3,所述定位机构3的上方设置有压紧机构4。

进一步来说,所述模拟机构2包括有中控定位块201,所述中控定位块201的左侧设置有副驾驶座位限位块202,所述中控定位块201的右侧设置有主驾驶座位限位块203,所述副驾驶座位限位块202以及主驾驶座位限位块203的两侧设置有固定框架204,所述副驾驶座位限位块202以及主驾驶座位限位块203呈对称分布在工作底座1上,所述中控定位块201的中间呈凹型设计。

进一步来说,所述定位机构3呈多组设置在模拟机构2中,所述定位机构3包括有固定板301,所述固定板301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工作底座1上,所述固定板301的上方固定设置有定位块302。

进一步来说,所述压紧机构4呈多组设置在定位机构3的上方,所述压紧机构4包括有压紧块夹401,所述压紧块夹401的压紧块402可转动连接在工作底座1上,所述压紧块402与座位的接触面呈矩形面设计。

进一步来说,所述工作底座1的底部设置多组万向轮101,所述万向轮101的右侧设置有支撑柱102,所述工作底座1上对称设置有控制装置103。

所述主副驾驶座椅调节检具的工作原理如下:工作人员将待检测的主驾驶座位以及副驾驶座位在定位机构3中的定位块302的作用下,放置至工作底座1上再通过压紧机构4中的压紧块夹401下压使得主驾驶座位以及副驾驶座位被稳定地固定在工作底座1上,工作人员通过操作控制装置103,使得主驾驶座位以及副驾驶座位在模拟机构2中进行单一的前后移动同时观察座椅后背是否产生移动,反之在调节座椅的后背角度的同时座椅前后不发生位移,工作人员通过直观的观察座椅在模拟环境下调节时的状态变化,一旦发现出现调节干涉时及时作出残次品归类,保证座椅出厂的正品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模拟机构的设置,实现座椅前后调节以及座椅后背角度调节的同时进行,方便工作人员直观观察座椅的位置变化是否产生干涉,便于工作人员及时检测出次品率,提高座椅的检测效率的同时保证座椅的加工质量;结构紧凑,检具的造价成本低,方便安装座椅,检测过程简单直观,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解放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多种标准件均是可以从市场上得到的,非标准件则是可以特别定制,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连接方式比如螺栓连接、焊接等也是机械领域中非常常见的手段,发明人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主副驾驶座椅调节检具,包括有工作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底座(1)上安装有模拟机构(2),所述工作底座(1)上且位于模拟机构(2)的中间位置上设置有定位机构(3),所述定位机构(3)的上方设置有压紧机构(4),所述模拟机构(2)包括有中控定位块(201),所述中控定位块(201)的左侧设置有副驾驶座位限位块(202),所述中控定位块(201)的右侧设置有主驾驶座位限位块(203),所述副驾驶座位限位块(202)以及主驾驶座位限位块(203)的两侧设置有固定框架(204),所述副驾驶座位限位块(202)以及主驾驶座位限位块(203)呈对称分布在工作底座(1)上,所述中控定位块(201)的中间呈凹型设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主副驾驶座椅调节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3)呈多组设置在模拟机构(2)中,所述定位机构(3)包括有固定板(301),所述固定板(301)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工作底座(1)上,所述固定板(301)的上方固定设置有定位块(30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主副驾驶座椅调节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构(4)呈多组设置在定位机构(3)的上方,所述压紧机构(4)包括有压紧块夹(401),所述压紧块夹(401)的压紧块(402)可转动连接在工作底座(1)上,所述压紧块(402)与座位的接触面呈矩形面设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主副驾驶座椅调节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底座(1)的底部设置多组万向轮(101),所述万向轮(101)的右侧设置有支撑柱(102),所述工作底座(1)上对称设置有控制装置(10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主副驾驶座椅调节检具,其涉及座椅调节检测设备领域,旨在解决目前用于检测主副驾驶座椅的调节干涉的方式,由人工手动完成,整个检测方式的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包括有工作底座,所述工作底座由相应的型材焊接而成,所述工作底座上安装有模拟机构,所述工作底座上且位于模拟机构的中间位置上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的上方设置有压紧机构。通过模拟机构的设置,实现座椅前后调节以及座椅后背角度调节的同时进行,方便工作人员直观观察座椅的位置变化是否产生干涉,便于工作人员及时检测出次品率,提高座椅的检测效率的同时保证座椅的加工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李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君工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04
技术公布日:2021.05.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