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回收矿用微震监测传感器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33534发布日期:2021-07-20 16:17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回收矿用微震监测传感器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采矿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易回收矿用微震监测传感器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在采矿工程中,岩体中应力受开挖扰动的影响会重新分布,局部会产生应力集中,导致发生微破裂。岩体发生微破裂时,会释放弹性波,向周围岩体传播。微震监测就是通过在岩体中布置多个微震监测传感器接受微破裂释放的弹性波,以便对受破坏的岩体的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因此,微震监测传感器的安装是保证微震监测效果的前提条件,通常情况下,巷道施工环境复杂,传感器的安装范围有限。目前常见的微震监测传感器安装结构中,微震监测传感器大多安装在围岩表面,容易受到外界噪音的侵扰,影响监测所获得的电子数据信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且也容易受到施工人员或施工机械设备无意识的破坏,影响监测效果,例如在采用大型车辆运输的巷道,巷道支护结构常因车辆刮擦而受损,如果微震监测传感器安装在矿井巷道内壁上,容易被施工机械器械刮擦造成传感器的损坏,即便将微震监测传感器安装在矿井内预设的安装孔内,仍然面临着矿井围岩坍塌的风险,并且当需要转移微震监测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或将微震监测传感器取出时极不方便,若出现围岩坍塌,则会对微震监测传感器造成掩埋,微震监测传感器无法取出,造成电器元件资源浪费。而已有的安装在钻孔内可回收式微震传感器安装方式,需要对传感器外形有所要求,且材料加工要求较高。需要一种适用于人员器械干扰较大等环境中,材料要求不高便于加工的可回收利用微震传感器安装方法和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易回收矿用微震监测传感器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易回收矿用微震监测传感器安装结构,包括微震监测传感器、套筒、转接杯、顶管和拉绳,所述转接杯两端均开口,所述微震监测传感器套装于所述套筒内,所述拉绳的一端与所述套筒外周面固定连接,使所述拉绳的另一端延伸出矿井内预设的安装孔以外,所述转接杯的一端与所述微震监测传感器的一端套合连接,所述转接杯内盛装有粘胶,当通过将所述顶管抵靠在所述微震监测传感器的另一端,并且使所述转接杯的另一端抵靠于矿井内预设的安装孔底壁上,所述转接杯另一端通过所述粘胶与所述安装孔底壁粘接在一起。

所述微震监测传感器上连接有导线,该导线穿过所述顶管后延伸出矿井内预设的安装孔以外。

所述套筒上还螺接有锁紧螺栓,锁紧螺栓抵靠在所述微震监测传感器的表面上。

所述套筒上套装有拉环,所述拉绳通过该拉环与所述套筒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转接杯是将一次性纸杯杯底剪破开口后制成。

所述安装孔孔口处还填塞有封口楔子。

所述封口楔子是采用木材、发泡胶或隔音棉制成。

所述粘胶是树脂型粘胶。

所述拉绳是钢绞线。

所述顶管的材质是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当通过将所述顶管抵靠在所述微震监测传感器的另一端,并且使所述转接杯的另一端抵靠于矿井内预设的安装孔底壁上,所述转接杯另一端通过所述粘胶与所述安装孔底壁粘接在一起后,即完成对微震监测传感器的安装,一方面,微震监测传感器安装在矿井内预设的安装孔内,能够有效避免其被施工机械器械刮擦损坏的风险,另一方面,当需要转移微震监测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或将微震监测传感器取出时,只需通过对拉绳施加拉力,在拉绳拉力的作用下先使粘胶与安装孔底壁之间的粘接关系松脱,再将顶管、微震监测传感器沿着安装孔轴线拉出即可,避免了对电器元件资源造成的浪费,此外,顶管还对微震监测传感器上的导线起到了防护作用,避免围岩坍塌对微震监测传感器造成掩埋,封口楔子采用隔音材料制成,能够屏蔽外界环境中的噪音对导线内传输的电子数据信号造成干燥,有利于提升监测结果数据信号的信噪比,提升监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ⅰ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微震监测传感器,2-套筒,3-转接杯,4-顶管,5-拉绳,6-安装孔,7-粘胶,8-导线,9-锁紧螺栓,10-拉环,11-封口楔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易回收矿用微震监测传感器安装结构,包括微震监测传感器1、套筒2、转接杯3、顶管4和拉绳5,转接杯3两端均开口,微震监测传感器1套装于套筒2内,拉绳5的一端与套筒2外周面固定连接,使拉绳5的另一端延伸出矿井内预设的安装孔6以外,转接杯3的一端与微震监测传感器1的一端套合连接,转接杯3内盛装有粘胶7,当通过将顶管4抵靠在微震监测传感器1的另一端,并且使转接杯3的另一端抵靠于矿井内预设的安装孔6底壁上,转接杯3另一端通过粘胶7与安装孔6底壁粘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微震监测传感器1上连接有导线8,该导线8穿过顶管4后延伸出矿井内预设的安装孔6以外。由于微震监测传感器1上连接有导线8延伸出安装孔6以外,同时拉绳5末端也延伸出安装孔6以外,即便出现围岩坍塌使微震监测传感器1被掩埋,用户仍然可以通过导线8快速锁定微震监测传感器1的安装位置,通过拉绳5将微震监测传感器1从掩埋的位置中拉取出来。

另外,套筒2上还螺接有锁紧螺栓9,锁紧螺栓9抵靠在微震监测传感器1的表面上。套筒2上套装有拉环10,拉绳5通过该拉环10与套筒2固定连接在一起。优选套筒2壁厚不小于2mm。套筒2与微震监测传感器1之间配合间隙为1.6mm至2mm。

此外,转接杯3是将一次性纸杯杯底剪破开口后制成。从而有利于就近利用废弃物资,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降低本实用新型的制作成本。安装孔6孔口处还填塞有封口楔子11。优选封口楔子11是采用木材、发泡胶或隔音棉制成。粘胶7是树脂型粘胶7。拉绳5是钢绞线。顶管4的材质是钢。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当通过将顶管抵靠在微震监测传感器的另一端,并且使转接杯的另一端抵靠于矿井内预设的安装孔底壁上,转接杯另一端通过粘胶与安装孔底壁粘接在一起后,即完成对微震监测传感器的安装,一方面,微震监测传感器安装在矿井内预设的安装孔内,能够有效避免其被施工机械器械刮擦损坏的风险,另一方面,当需要转移微震监测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或将微震监测传感器取出时,只需通过对拉绳施加拉力,在拉绳拉力的作用下先使粘胶与安装孔底壁之间的粘接关系松脱,再将顶管、微震监测传感器沿着安装孔轴线拉出即可,避免了对电器元件资源造成的浪费,此外,顶管还对微震监测传感器上的导线起到了防护作用,避免围岩坍塌对微震监测传感器造成掩埋,封口楔子采用隔音材料制成,能够屏蔽外界环境中的噪音对导线内传输的电子数据信号造成干燥,有利于提升监测结果数据信号的信噪比,提升监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易回收矿用微震监测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微震监测传感器(1)、套筒(2)、转接杯(3)、顶管(4)和拉绳(5),所述转接杯(3)两端均开口,所述微震监测传感器(1)套装于所述套筒(2)内,所述拉绳(5)的一端与所述套筒(2)外周面固定连接,使所述拉绳(5)的另一端延伸出矿井内预设的安装孔(6)以外,所述转接杯(3)的一端与所述微震监测传感器(1)的一端套合连接,所述转接杯(3)内盛装有粘胶(7),当通过将所述顶管(4)抵靠在所述微震监测传感器(1)的另一端,并且使所述转接杯(3)的另一端抵靠于矿井内预设的安装孔(6)底壁上,所述转接杯(3)另一端通过所述粘胶(7)与所述安装孔(6)底壁粘接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回收矿用微震监测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震监测传感器(1)上连接有导线(8),该导线(8)穿过所述顶管(4)后延伸出矿井内预设的安装孔(6)以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回收矿用微震监测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2)上还螺接有锁紧螺栓(9),锁紧螺栓(9)抵靠在所述微震监测传感器(1)的表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回收矿用微震监测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2)上套装有拉环(10),所述拉绳(5)通过该拉环(10)与所述套筒(2)固定连接在一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回收矿用微震监测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杯(3)是将一次性纸杯杯底剪破开口后制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回收矿用微震监测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6)孔口处还填塞有封口楔子(1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易回收矿用微震监测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楔子(11)是采用木材、发泡胶或隔音棉制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回收矿用微震监测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胶(7)是树脂型粘胶(7)。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回收矿用微震监测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绳(5)是钢绞线。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回收矿用微震监测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管(4)的材质是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易回收矿用微震监测传感器安装结构,包括微震监测传感器、套筒、转接杯、顶管和拉绳,转接杯两端开口,微震监测传感器套装于套筒内,拉绳一端与套筒固定,拉绳另一端延伸出安装孔以外,转接杯一端与微震监测传感器一端套合连接,转接杯内盛装有粘胶,当通过将顶管抵靠在微震监测传感器的另一端,并且使转接杯的另一端抵靠于矿井内预设的安装孔底壁上,转接杯另一端通过粘胶与安装孔底壁粘接在一起。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微震监测传感器安装在安装孔内,能够避免其被施工机械器械刮擦损坏的风险,封口楔子屏蔽了外界环境中的干扰信号,只需通过对拉绳施加拉力即可取出微震监测传感器,减少了资源浪费。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新;王杰明;万入祯;吴炜;郑禄璟;吴岩佩;陈斌;刘镐;王英乐;金开玥;高猛江;刘伦;胡亚飞;王堃;王能跃;毕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锦丰矿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30
技术公布日:2021.07.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