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流交汇处水污染检测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8920569发布日期:2022-02-16 13:02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流交汇处水污染检测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水质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河流交汇处水污染检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尤其是对河流的水资源的保护;采用水质检测设备对河流内水质进行定点监测;以及采用人工采样取水方式进行水质检测,以实现对河流内水质的监控。
3.我国水资源丰富,河流众多,形成了很多由主流和支流组成的庞大水系,使得河流交汇现象普遍存在。交汇水流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如主支流交汇后会产生回水影响,水流相互会产生顶托效应,交汇后还会产生分离区、二次流、水位壅高等,这些均会影响水质检测在河流交汇处的检测;因此亟需一种河流交汇处水污染检测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了一种河流交汇处水污染检测方法,通过建立河流交汇处的三维模型,结合当前河流交汇处的水流参数信息,确定出可以准确表示河流交汇处水质的多个水质检测点,进而对河流交汇处的水质进行准确的检测。
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河流交汇处水污染检测方法,包括:
6.获取河流交汇处的三维模型;
7.获取当前的河流交汇处的各个进水水道的第一水流参数信息和各个出水水道的第二水流参数信息;
8.基于三维模型、第一水流参数信息和第二水流参数信息,确定多个水质检测点;
9.通过水质检测设备对各个水质检测点进行水质检测。
10.优选的,获取河流交汇处的三维模型,包括:
11.获取河流交汇处的河床的三维参数;
12.基于三维参数构建初始模型空间并在初始模型空间内构建初始模型;
13.通过图像采集设备获取当前的河流交汇处及周边的河道的第一图像;
14.对第一图像进行图像识别,确定河流交汇处对应的影响区域内的预设的第一相对静止库内的第一物体的物体参数及第一位置;
15.基于物体参数,从预设的第一模型库中获取与第一物体对应的第一模型;
16.基于第一位置,将第一模型映射至初始模型空间;
17.获取各个进水水道的水体的第二模型和各个出水水道内的水体的第三模型;
18.将第二模型和第三模型映射至初始模型空间;
19.将初始模型空间内初始模型、第一模型、第二模型和第三模型的复合模型作为河流交汇处的三维模型。
20.优选的,河流交汇处对应的影响区域通过如下步骤确定:
21.获取河流交汇处的交汇区域的水体的第一水体参数信息;
22.获取进水水道的水体的第二水体参数信息和出水水道内的水体的第三水体参数信息;
23.基于第一水体参数信息和各个进水水道的水体的第二水体参数信息,确定各个进水水道的第一位置向量;
24.基于第一水体参数信息和各个出水水道的水体的第三水体参数信息,确定各个出水水道的第二位置向量;
25.解析第一水流参数信息,确定各个进水水道的第一水流方向向量和第一水流速度;
26.解析第二水流参数信息,确定各个出水水道的第二水流方向向量和第二水流速度;
27.基于第一水流方向向量、第一水流速度、第一位置向量、第一水体参数信息和第二水体参数信息,构建第一区域判断集;
28.基于第二水流方向向量、第二水流速度、第二位置向量、第一水体参数信息和第三水体参数信息,构建第二区域判断集;
29.基于第一区域判断集和预设的用于进水水道对应的影响区域确定的第一确定库,确定第一区域判断集对应的进水水道的第一区域;
30.基于第二区域判断集和预设的用于出水水道对应的影响区域确定的第二确定库,确定第二区域判断集对应的出水水道的第二区域;
31.将所有的第一区域、所有的第二区域和河流交汇处对应的第三区域作为河流交汇处对应的影响区域。
32.优选的,基于三维模型、第一水流参数信息和第二水流参数信息,确定多个水质检测点,包括:
33.基于三维模型、第一水流参数信息和第二水流参数信息,对河流交汇处的水体进行动态模拟,获取动态模拟数据;
34.解析动态模拟数据,确定河流交汇处的水体的第三水流参数信息;
35.基于第三水流参数信息,对河流交汇处的水体进行区域划分,划分为多个待检测区域并确定对应的检测规则;
36.基于检测规则,在对应的待检测区域内确定至少一个水质检测点。
37.优选的,在通过水质检测设备对各个水质检测点进行水质检测之前,还包括:
38.获取水质检测设备的设备参数;
39.基于设备参数,确定水质检测设备检测完所有的水质检测点所需的第一时间;
40.获取预设的第一历史时间段内的连续多帧的河流交汇处的第二图像;
41.以第二图像对应的拍摄时间的先后顺序,对第二图像进行识别,基于预设的第二物体图库确定第二图像内是否存在影响水质检测的第二物体;
42.基于第二图像内是否存在影响水质检测的第二物体和第一时间,确定多个可进行检测作业的第一历史时间段内的第二历史时间段;
43.基于多个第二历史时间段,确定进行水质检测作业的第二时间,在第二时间时通过水质检测设备对各个水质检测点进行水质检测。
44.优选的,获取当前的河流交汇处的各个进水水道的第一水流参数信息和各个出水水道的第二水流参数信息,包括:
45.获取当前的河流交汇处及周边的河道的第一图像;
46.对第一图像进行识别,基于预设的第二物体图库确定第一图像内是否存在影响水质检测的第二物体;
47.当不存在时,获取当前的河流交汇处的各个进水水道的第一水流参数信息和各个出水水道的第二水流参数信息。
48.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河流交汇处水污染检测系统,包括:
49.至少一个水流参数信息获取设备,设置在各个进水水道内或各个出水水道内;
50.至少一个水质检测设备,用于检测水体的水质参数;
51.中央控制器,分别与水流参数信息获取设备和水质检测设备通讯连接;
52.中央控制器执行如下操作:
53.获取河流交汇处的三维模型;
54.通过水流参数信息获取设备获取当前的河流交汇处的各个进水水道的第一水流参数信息和各个出水水道的第二水流参数信息;
55.基于三维模型、第一水流参数信息和第二水流参数信息,确定多个水质检测点;
56.通过水质检测设备对各个水质检测点进行水质检测。
57.优选的,河流交汇处水污染检测系统,还包括:
58.至少一个图像采集设备,与中央控制器通讯连接,用于拍摄河流交汇处及周边的河道的第一图像;
59.中央控制器获取河流交汇处的三维模型,包括:
60.获取河流交汇处的河床的三维参数;
61.基于三维参数构建初始模型空间并在初始模型空间内构建初始模型;
62.通过图像采集设备获取当前的河流交汇处及周边的河道的第一图像;
63.对第一图像进行图像识别,确定河流交汇处对应的影响区域内的预设的第一相对静止库内的第一物体的物体参数及第一位置;
64.基于物体参数,从预设的第一模型库中获取与第一物体对应的第一模型;
65.基于第一位置,将第一模型映射至初始模型空间;
66.获取各个进水水道的水体的第二模型和各个出水水道内的水体的第三模型;
67.将第二模型和第三模型映射至初始模型空间;
68.将初始模型空间内初始模型、第一模型、第二模型和第三模型的复合模型作为河流交汇处的三维模型。
69.优选的,河流交汇处对应的影响区域通过如下步骤确定:
70.获取河流交汇处的交汇区域的水体的第一水体参数信息;
71.获取进水水道的水体的第二水体参数信息和出水水道内的水体的第三水体参数信息;
72.基于第一水体参数信息和各个进水水道的水体的第二水体参数信息,确定各个进水水道的第一位置向量;
73.基于第一水体参数信息和各个出水水道的水体的第三水体参数信息,确定各个出
水水道的第二位置向量;
74.解析第一水流参数信息,确定各个进水水道的第一水流方向向量和第一水流流速;
75.解析第二水流参数信息,确定各个出水水道的第二水流方向向量和第二水流流速;
76.基于第一水流方向向量、第一水流流速、第一位置向量、第一水体参数信息和第二水体参数信息,构建第一区域判断集;
77.基于第二水流方向向量、第二水流流速、第二位置向量、第一水体参数信息和第三水体参数信息,构建第二区域判断集;
78.基于第一区域判断集和预设的用于进水水道对应的影响区域确定的第一确定库,确定第一区域判断集对应的进水水道的第一区域;
79.基于第二区域判断集和预设的用于出水水道对应的影响区域确定的第二确定库,确定第二区域判断集对应的出水水道的第二区域;
80.将所有的第一区域、所有的第二区域和河流交汇处对应的第三区域作为河流交汇处对应的影响区域。
81.优选的,中央控制器基于三维模型、第一水流参数信息和第二水流参数信息,确定多个水质检测点,包括:
82.基于三维模型、第一水流参数信息和第二水流参数信息,对河流交汇处的水体进行动态模拟,获取动态模拟数据;
83.解析动态模拟数据,确定河流交汇处的水体的第三水流参数信息;
84.基于第三水流参数信息,对河流交汇处的水体进行区域划分,划分为多个待检测区域并确定对应的检测规则;
85.基于检测规则,在对应的待检测区域内确定至少一个水质检测点。
86.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87.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8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8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河流交汇处水污染检测方法的示意图;
90.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水质检测点的选取方法的示意图;
91.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河流交汇处水污染检测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9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9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河流交汇处水污染检测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94.步骤s1:获取河流交汇处的三维模型;
95.步骤s2:获取当前的河流交汇处的各个进水水道的第一水流参数信息和各个出水水道的第二水流参数信息;
96.步骤s3:基于三维模型、第一水流参数信息和第二水流参数信息,确定多个水质检测点;
97.步骤s4:通过水质检测设备2对各个水质检测点进行水质检测。
98.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99.进水水道为往河流交汇处输出水流的河道;出水水道为接收河流交汇处输出水流的河道;通过进水水道的第一水流参数信息和出水水流的第二参数信息以及河流交汇处的三维模型,实现对河流交汇处的交汇区域内的水流参数的确定,基于水流参数的差异,进而提取出多个水质检测点;以检测多个水质检测点的水质参数,多个水质检测点对应不同水流参数区域内的水质情况,进而实现河流交汇处的水流情况的全面覆盖,保证河流交汇处的水质检测的准确性。其中,第一水流参数信息和第二水流参数信息的获取主要通过水流参数信息获取设备1获取;水流参数信息获取设备1布置在河流交汇附近的各个河道内,在河道与河流交汇处的连接位置的截面上阵列排布多个水流参数信息获取设备1,水流参数信息获取设备1检测水流的流速、水流位于水体的深度、水流的方向等,水流参数信息获取设备1还同步获取水体信息,例如水体的高度、水体的宽度等。
100.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河流交汇处的三维模型,包括:
101.获取河流交汇处的河床的三维参数;
102.基于三维参数构建初始模型空间并在初始模型空间内构建初始模型;
103.通过图像采集设备获取当前的河流交汇处及周边的河道的第一图像;
104.对第一图像进行图像识别,确定河流交汇处对应的影响区域内的预设的第一相对静止库内的第一物体的物体参数及第一位置;
105.基于物体参数,从预设的第一模型库中获取与第一物体对应的第一模型;
106.基于第一位置,将第一模型映射至初始模型空间;
107.获取各个进水水道的水体的第二模型和各个出水水道内的水体的第三模型;
108.将第二模型和第三模型映射至初始模型空间;
109.将初始模型空间内初始模型、第一模型、第二模型和第三模型的复合模型作为河流交汇处的三维模型。
110.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11.三维模型获取的准确性直接关系着水质检测点确定的准确及代表性;通过在初始模型空间中进行河床的初始模型、各个进水水道内的水体的第二模型、各个出水水道内的水体的第三模型复合,为了保证河流交汇处的水体的各个位置的水流参数信息的推断的准确,还需对河流交汇处对应的影响区域内的物体进行确定,确定是否有人为设置物(第一物体),如桥墩、停泊的船只等;通过将第一物体对应的模型也复合进三维模型,为水质检测点的选取提供模型基础。
112.在一个实施例中,河流交汇处对应的影响区域通过如下步骤确定:
113.获取河流交汇处的交汇区域的水体的第一水体参数信息;例如:第一水体参数信息包括:水体各个位置的深度、体积等;
114.获取进水水道的水体的第二水体参数信息和出水水道内的水体的第三水体参数信息;
115.基于第一水体参数信息和各个进水水道的水体的第二水体参数信息,确定各个进水水道的第一位置向量;通过第一水体参数信息,确定出河流交汇处的水体的水体中心,通过第二水体参数信息确定各个进水水道的水体的水体中心;第一位置向量为从河流交汇处的水体的水体中心指向进水水道的水体的水体中心;
116.基于第一水体参数信息和各个出水水道的水体的第三水体参数信息,确定各个出水水道的第二位置向量;通过第三水体参数信息确定各个出水水道的水体的水体中心;第二位置向量为从河流交汇处的水体的水体中心指向出水水道的水体的水体中心;
117.解析第一水流参数信息,确定各个进水水道的第一水流方向向量和第一水流流速;例如可以通过设置在进水水道的河道与河流交汇处的连接位置的截面上阵列排布多个水流参数信息获取设备1,获得多个水流方向和水流流速,以其中的最大值作为第一水流流速,最大水流流速的水流方向上的单位向量为第一水流方向向量;
118.解析第二水流参数信息,确定各个出水水道的第二水流方向向量和第二水流流速;例如可以通过设置在出水水道的河道与河流交汇处的连接位置的截面上阵列排布多个水流参数信息获取设备1,获得多个水流方向和水流流速,以其中的最大值作为第二水流流速,最大水流流速的水流方向上的单位向量为第二水流方向向量;
119.基于第一水流方向向量、第一水流流速、第一位置向量、第一水体参数信息和第二水体参数信息,构建第一区域判断集;例如:可以第一水流方向向量中的参数为第一区域判断集的第一部分,第一水流流速为第二部分,第一位置向量中的参数为第三部分,第一水体参数信息和第二水体参数信息为第四部分;第一水体参数信息和第二水体参数用于构建第一区域判断集的参数包括:水体的截面形状、截面积等;当然在构建第一区域判断集时还需对各个部分的参数进行量化、归一化等处理,具体可以通过预设的对应数据转换表进行。
120.基于第二水流方向向量、第二水流流速、第二位置向量、第一水体参数信息和第三水体参数信息,构建第二区域判断集;例如:可以第二水流方向向量中的参数为第二区域判断集的第一部分,第二水流流速为第二部分,第二位置向量中的参数为第三部分,第一水体参数信息和第三水体参数信息为第四部分;第一水体参数信息和第三水体参数用于构建第二区域判断集的参数包括:水体的截面形状、截面积等;
121.基于第一区域判断集和预设的用于进水水道对应的影响区域确定的第一确定库,确定第一区域判断集对应的进水水道的第一区域;
122.基于第二区域判断集和预设的用于出水水道对应的影响区域确定的第二确定库,确定第二区域判断集对应的出水水道的第二区域;
123.将所有的第一区域、所有的第二区域和河流交汇处对应的第三区域作为河流交汇处对应的影响区域。
124.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25.河流交汇处对应的影响区域包括:河流交汇处本身对应的第三区域、以及各个河道与河流交汇处连接的一定区域;本实施例主要是根据河道进入河流交汇处的水流流速、水流方向、河道内水体的中心与河流交汇处的水体的中心的方向向量,从预设的第一确定库,确定出进水水道的第一区域;以及根据河流交汇处进入河道的水流流速、水流方向、河
道内水体的中心与河流交汇处的水体的中心的方向向量,从第二确定库确定的出水水道的第二区域;实现确定影响区域,进而减少模型复合时第一模型的数量,提高模型复合的效率。其中,第一确定库为对应水流从河道流入河流交汇处的情形;第二确定库为对应水流从河流交汇处流入河道的情形;第一确定库和第二确定库都是事先通过大量的河流交汇处的数据采集进行综合分析后建立。
126.基于第一区域判断集和预设的用于进水水道对应的影响区域确定的第一确定库,确定第一区域判断集对应的进水水道的第一区域;具体为:计算第一区域判断集与第一确定库内的各个第一标准集的相似度,相似度计算公式如下:
[0127][0128]
其中,d为第一区域判断集和第一标准集的相似度;xi为第一区域判断集内第i个数据值;yi为第一标准集内第i个数据值;n为第一区域判断集或第一标准集的数据总数;
[0129]
当相似度大于预设的相似度阈值(0.95),且为计算出的相似度中的最大值时,获取对应的第一标准集相关联的影响区域的确定参数;基于确定参数确定出进水水道中对河流交汇处的影响区域;确定参数可以为水体长度等。第二区域的确定与第一区域的确定步骤相同。
[0130]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基于三维模型、第一水流参数信息和第二水流参数信息,确定多个水质检测点,包括:
[0131]
步骤s11:基于三维模型、第一水流参数信息和第二水流参数信息,对河流交汇处的水体进行动态模拟,获取动态模拟数据;已知三维模型、进水水道的水流参数和出水水道的水流参数,可以实现河流交汇处的水体的动态模拟,获得动态模拟数据;
[0132]
步骤s12:解析动态模拟数据,确定河流交汇处的水体的第三水流参数信息;第三水流参数信息包括:水流方向和水流速度等;
[0133]
步骤s13:基于第三水流参数信息,对河流交汇处的水体进行区域划分,划分为多个待检测区域并确定对应的检测规则;水体的划分主要是根据水流速度和水流方向,例如:确定水体的水流速度为零的区域为死水区;确定水流流速低于预设的第一流速阈值(0.5m/min)为低速区;确定水流流速低于预设的第二流速阈值(5m/min)且不低于第一流速阈值(0.5m/min)为中速区;确定水流流速不低于第二流速阈值为高速区;此外,还同步考虑水流方向,如形成涡流,确定为涡流区等。
[0134]
步骤s14:基于检测规则,在对应的待检测区域内确定至少一个水质检测点。其中,检测规则规定了各个待检测区域的水质检测点的取样规则;例如死水区,当死水区的面积不大于第一面积阈值(100m2)高度不大于2m时,在死水区中部的水体的高度的1/2位置进行水质检测即可;当大于第一面积阈值但高度不大于2m时,在死水区的水体的高度的1/2位置的平面上在以预设的第一间隔(间隔距离为5m)进行水质检测点的布置;当大于第一面积阈值且高度大于2m时,在死水区的水体的高度的中部位置及上下以预设的第二间隔(例如1m)确定多个检测平面,在检测平面上以预设的第一间隔(间隔距离为5m)进行水质检测点的布置。类似于死水区,低速区、中速区、高速区都是根据水体高度、面积及进行相应的水质检测点的布置;但是随着水流速度的增大,水质检测点的间隔也逐渐增大。更进一步地,当速度
大于检测允许的最大值或工作人员预设的经验值时,无需进行水质检测,流速过快,实现了少量污染更快溶于水体,体现了更快的水体的自净化能力,此处的污染不会富集。此外,对于涡流区,在涡流中心位置设置一水质检测点,并在涡流环上均匀分布多个水质检测点即可。
[0135]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通过水质检测设备2对各个水质检测点进行水质检测之前,还包括:
[0136]
获取水质检测设备2的设备参数;设备参数包括移动速度、一次水质检测所花费的时间等;
[0137]
基于设备参数,确定水质检测设备2检测完所有的水质检测点所需的第一时间;第一时间即对所有的确定的水质检测点都进行检测的所需的时间;假定第一时间为30分钟;
[0138]
获取预设的第一历史时间段(一个月内)内的连续多帧的河流交汇处的第二图像;
[0139]
以第二图像对应的拍摄时间的先后顺序,对第二图像进行识别,基于预设的第二物体图库确定第二图像内是否存在影响水质检测的第二物体;此处影响水质检测主要是对河流交汇处的水体的分区产生扰动的物体,例如:第二物体包括:移动的船只,船只的移动影响水体的水流流动,进而对分区的准确产生影响。第二物体图库内收集有各种水面航行的对水流产生扰动的船只的图片或水面航行器的图片。
[0140]
基于第二图像内是否存在影响水质检测的第二物体和第一时间,确定多个可进行检测作业的第一历史时间段内的第二历史时间段;其中,第二历史时间段为1日的8:00至8:30、22:00至22:30;2日的8:00至8:30、11:00至11:30;3日的8:00至8:30、13:00至13:30;
……
;30日的5:00至5:30、8:00至8:30、13:00至13:30;
[0141]
基于多个第二历史时间段,确定进行水质检测作业的第二时间(8:00至8:30),在第二时间时通过水质检测设备2对各个水质检测点进行水质检测。
[0142]
通过确定水质检测设备2水质检测的时间,避开出现大型船只进入河流汇流处而出现对水质检测点的确定的影响,使水质检测结果更具代表性,实现河流汇流处的水质检测的准确性。
[0143]
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当前的河流交汇处的各个进水水道的第一水流参数信息和各个出水水道的第二水流参数信息,包括:
[0144]
获取当前的河流交汇处及周边的河道的第一图像;
[0145]
对第一图像进行识别,基于预设的第二物体图库确定第一图像内是否存在影响水质检测的第二物体;
[0146]
当不存在时,获取当前的河流交汇处的各个进水水道的第一水流参数信息和各个出水水道的第二水流参数信息。
[0147]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0148]
为保证进水水道和出水水道的水流参数信息获取的准确,需要排除影响水流参数信息的第二物体(移动的大型船只等)在水体的情况。通过对河流交汇处的第一图像进行图像识别,识别图像中是否有移动的船只等水面航行工具,只有当没有航行工具航行时,获得的第一水流参数和第二水流参数才有价值。
[0149]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河流交汇处水污染检测系统,如图3所示,包括:
[0150]
至少一个水流参数信息获取设备1,设置在各个进水水道内或各个出水水道内;水
流参数信息获取设备1包括:水流流速计、深度探测仪等。
[0151]
至少一个水质检测设备2,用于检测水体的水质参数;水质检测设备2包括:船体以及设置在船体上的移动装置,移动装置可以是电机带动的螺旋桨;设置在船体底端的水质检测传感器,水质检测传感器包括:ph计、orp计、电导率计等水质检测仪器的探头。
[0152]
中央控制器3,分别与水流参数信息获取设备1和水质检测设备2通讯连接;
[0153]
中央控制器3执行如下操作:
[0154]
获取河流交汇处的三维模型;
[0155]
通过水流参数信息获取设备1获取当前的河流交汇处的各个进水水道的第一水流参数信息和各个出水水道的第二水流参数信息;
[0156]
基于三维模型、第一水流参数信息和第二水流参数信息,确定多个水质检测点;
[0157]
通过水质检测设备2对各个水质检测点进行水质检测。
[0158]
在一个实施例中,河流交汇处水污染检测系统,还包括:
[0159]
至少一个图像采集设备,与中央控制器3通讯连接,用于拍摄河流交汇处及周边的河道的第一图像;图像采集设备包括:无人机搭载的摄像头、设置在河道旁的固定杆上的摄像头等;
[0160]
中央控制器3获取河流交汇处的三维模型,包括:
[0161]
获取河流交汇处的河床的三维参数;
[0162]
基于三维参数构建初始模型空间并在初始模型空间内构建初始模型;
[0163]
通过图像采集设备获取当前的河流交汇处及周边的河道的第一图像;
[0164]
对第一图像进行图像识别,确定河流交汇处对应的影响区域内的预设的第一相对静止库内的第一物体的物体参数及第一位置;
[0165]
基于物体参数,从预设的第一模型库中获取与第一物体对应的第一模型;
[0166]
基于第一位置,将第一模型映射至初始模型空间;
[0167]
获取各个进水水道的水体的第二模型和各个出水水道内的水体的第三模型;
[0168]
将第二模型和第三模型映射至初始模型空间;
[0169]
将初始模型空间内初始模型、第一模型、第二模型和第三模型的复合模型作为河流交汇处的三维模型。
[0170]
在一个实施例中,河流交汇处对应的影响区域通过如下步骤确定:
[0171]
获取河流交汇处的交汇区域的水体的第一水体参数信息;
[0172]
获取进水水道的水体的第二水体参数信息和出水水道内的水体的第三水体参数信息;
[0173]
基于第一水体参数信息和各个进水水道的水体的第二水体参数信息,确定各个进水水道的第一位置向量;
[0174]
基于第一水体参数信息和各个出水水道的水体的第三水体参数信息,确定各个出水水道的第二位置向量;
[0175]
解析第一水流参数信息,确定各个进水水道的第一水流方向向量和第一水流速度;
[0176]
解析第二水流参数信息,确定各个出水水道的第二水流方向向量和第二水流速度;
[0177]
基于第一水流方向向量、第一水流速度、第一位置向量、第一水体参数信息和第二水体参数信息,构建第一区域判断集;
[0178]
基于第二水流方向向量、第二水流速度、第二位置向量、第一水体参数信息和第三水体参数信息,构建第二区域判断集;
[0179]
基于第一区域判断集和预设的用于进水水道对应的影响区域确定的第一确定库,确定第一区域判断集对应的进水水道的第一区域;
[0180]
基于第二区域判断集和预设的用于出水水道对应的影响区域确定的第二确定库,确定第二区域判断集对应的出水水道的第二区域;
[0181]
将所有的第一区域、所有的第二区域和河流交汇处对应的第三区域作为河流交汇处对应的影响区域。
[0182]
优选的,中央控制器3基于三维模型、第一水流参数信息和第二水流参数信息,确定多个水质检测点,包括:
[0183]
基于三维模型、第一水流参数信息和第二水流参数信息,对河流交汇处的水体进行动态模拟,获取动态模拟数据;
[0184]
解析动态模拟数据,确定河流交汇处的水体的第三水流参数信息;
[0185]
基于第三水流参数信息,对河流交汇处的水体进行区域划分,划分为多个待检测区域并确定对应的检测规则;
[0186]
基于检测规则,在对应的待检测区域内确定至少一个水质检测点。
[0187]
在一个实施例中,中央控制器3在控制水质检测设备2对各个水质检测点进行水质检测之前,还执行如下操作:
[0188]
获取水质检测设备2的设备参数;
[0189]
基于设备参数,确定水质检测设备2检测完所有的水质检测点所需的第一时间;
[0190]
获取预设的第一历史时间段内的连续多帧的河流交汇处的第二图像;
[0191]
以第二图像对应的拍摄时间的先后顺序,对第二图像进行识别,基于预设的第二物体图库确定第二图像内是否存在影响水质检测的第二物体;
[0192]
基于第二图像内是否存在影响水质检测的第二物体和第一时间,确定多个可进行检测作业的第一历史时间段内的第二历史时间段;
[0193]
基于多个第二历史时间段,确定进行水质检测作业的第二时间,在第二时间时通过水质检测设备2对各个水质检测点进行水质检测。
[0194]
在一个实施例中,中央控制器3获取当前的河流交汇处的各个进水水道的第一水流参数信息和各个出水水道的第二水流参数信息,执行如下操作:
[0195]
获取当前的河流交汇处及周边的河道的第一图像;
[0196]
对第一图像进行识别,基于预设的第二物体图库确定第一图像内是否存在影响水质检测的第二物体;
[0197]
当不存在时,获取当前的河流交汇处的各个进水水道的第一水流参数信息和各个出水水道的第二水流参数信息。
[0198]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