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塔水池渗漏点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34662发布日期:2021-08-20 16:49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却塔水池渗漏点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却塔水池渗漏点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冷却塔水池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渗漏点后,无法及时被发现,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却塔水池渗漏点监测装置,以解决冷却塔水池渗漏点无法及时被发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冷却塔水池渗漏点监测装置,包含主电源和渗水检测装置和电流转换装置和显示装置,所述主电源包括供电装置和主电缆一和主电缆二,所述主电缆一与供电装置的正极端电连通,所述主电缆二与供电装置的负极端电连通,所述渗水检测装置包含探针一和探针二,所述探针一为导电体,所述探针二为导电体并且探针二与主电缆二电连通,所述电流转换装置包含铁芯和线圈绕组一和线圈绕组二,所述铁芯由长方形中空结构的硅钢片堆叠而成,线圈绕组一缠绕在铁芯的一侧长边上,线圈绕组二缠绕在铁芯的远离线圈绕组一的另一侧长边上,所述线圈绕组一包含引出线一和引出线二,引出线一与主电缆一电连通,引出线二与探针一电连通,所述线圈绕组二包含引出线三和引出线四,所述显示装置包含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的正负端分别与引出线三和引出线四电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渗水检测装置还包含吸水块,所述吸水块为长条状,所述探针一远离引出线二的一端与吸水块一端连接,所述探针二远离主电缆二的一端与吸水块的远离探针一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吸水块中填充有固体电解质。

进一步地,所述固体电解质为食盐。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装置还包含标记盘,所述包含标记盘为板状结构,发光装置放置在标记盘上,并且标记盘靠近发光装置的表面刻有标记字符。

进一步地,所述吸水块为吸水海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设置可导电的两根探针,一根连在电源正极,另一根连在电源负极,并在探针与电源正极之间设置电流转换装置,所述电流转换装置包含铁芯和两个线圈绕组,其中一个与主电源回来连通,另一个与发光装置连通形成辅回路。当水池渗水淹没探针时,由于水的导电性,探针一和探针二将电连通,使主回路导通,按照变压器的原理,此时辅回路会产生电流,发光装置发光。根据事先标记的字符,对应找到相应渗水点;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渗水检测装置中加设吸水块,使得即使渗水点渗出少量水也能被检测出;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吸水块中填充固体电解质,以提高水的导电性,使得检测效果更好;

4)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固体电解质设置为食盐,保证装置的经济性和环保性;

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标记盘,便于观测和记录;

6)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吸水块设置为吸水海绵,以提高检测装置的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渗水检测装置剖切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流转换装置轴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轴测图;

图中:1主电源、2渗水检测装置、3电流转换装置、4显示装置、101供电装置、102主电缆一、103主电缆二、201探针一、202探针二、203吸水块、301铁芯、302线圈绕组一、303线圈绕组二、401发光装置、402标记盘、403标记字符、3021引出线一、3022引出线二、3031引出线三、3032引出线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介绍:

实施方式:参考图1至图4,一种冷却塔水池渗漏点监测装置,包括主电源1、渗水检测装置2、电流转换装置3、显示装置4,所述主电源1包括供电装置101、主电缆一102、主电缆二103,所述主电缆一102与供电装置101的正极端电连通,所述主电缆二103与供电装置101的负极端电连通,所述渗水检测装置2包含探针一201和探针二202,所述探针一201为导电体,所述探针二202为导电体并且探针二202与主电缆二103电连通,所述电流转换装置3包含铁芯301和线圈绕组一302和线圈绕组二303,所述铁芯301由长方形中空结构的硅钢片堆叠而成,线圈绕组一302缠绕在铁芯301的一侧长边上,线圈绕组二303缠绕在铁芯301的远离线圈绕组一302的另一侧长边上,所述线圈绕组一302包含引出线一3021和引出线二3022,引出线一3021与主电缆一102电连通,引出线二3022与探针一201电连通,所述线圈绕组二303包含引出线三3031和引出线四3032,所述显示装置4包含发光装置401,所述发光装置401的正负端分别与引出线三3031和引出线四3032电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渗水检测装置2还包含吸水块203,所述吸水块203为长条状,所述探针一201远离引出线二3022的一端与吸水块203一端连接,所述探针二202远离主电缆二103的一端与吸水块203的远离探针一201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吸水块203中填充有固体电解质。

进一步地,所述固体电解质为食盐。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装置4还包含标记盘402,所述包含标记盘402为板状结构,发光装置401放置在标记盘402上,并且标记盘402靠近发光装置401的表面刻有标记字符403。

进一步地,所述吸水块203为吸水海绵。

一种冷却塔水池渗漏点监测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若干个渗水检测装置2分别均匀放置于水池周边靠近水池壁的地面上,并做好相对应的标记符号;

步骤二,将显示装置4放置于便于人员观察的位置,并将对应渗水检测装置2的标记符号写在对应的发光装置401旁边;

步骤三,将整个系统连接完整;

步骤四,给供电装置101通电;

步骤五,观察发光装置401的发光情况,并记录相应的标记符号;

步骤六,通过记录的标记符号,找到渗水点。

工作时,通过设置可导电的两根探针,一根连在电源正极,另一根连在电源负极,并在探针与电源正极之间设置电流转换装置,所述电流转换装置包含铁芯和两个线圈绕组,其中一个与主电源回来连通,另一个与发光装置连通形成辅回路。当水池渗水淹没探针时,由于水的导电性,探针一和探针二将电连通,使主回路导通,按照变压器的原理,此时辅回路会产生电流,发光装置发光。根据事先标记的字符,对应找到相应渗水点。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冷却塔水池渗漏点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装置包含主电源(1)、渗水检测装置(2)、电流转换装置(3)、显示装置(4),所述主电源(1)包括供电装置(101)、主电缆一(102)、主电缆二(103),所述主电缆一(102)与供电装置(101)的正极端电连通,所述主电缆二(103)与供电装置(101)的负极端电连通,所述渗水检测装置(2)包含探针一(201)和探针二(202),所述探针一(201)为导电体,所述探针二(202)为导电体并且探针二(202)与主电缆二(103)电连通,所述电流转换装置(3)包含铁芯(301)和线圈绕组一(302)和线圈绕组二(303),所述铁芯(301)由长方形中空结构的硅钢片堆叠而成,线圈绕组一(302)缠绕在铁芯(301)的一侧长边上,线圈绕组二(303)缠绕在铁芯(301)的远离线圈绕组一(302)的另一侧长边上,所述线圈绕组一(302)包含引出线一(3021)和引出线二(3022),引出线一(3021)与主电缆一(102)电连通,引出线二(3022)与探针一(201)电连通,所述线圈绕组二(303)包含引出线三(3031)和引出线四(3032),所述显示装置(4)包含发光装置(401),所述发光装置(401)的正负端分别与引出线三(3031)和引出线四(3032)电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塔水池渗漏点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检测装置(2)还包含吸水块(203),所述吸水块(203)为长条状,所述探针一(201)远离引出线二(3022)的一端与吸水块(203)一端连接,所述探针二(202)远离主电缆二(103)的一端与吸水块(203)的远离探针一(201)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却塔水池渗漏点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块(203)中填充有固体电解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冷却塔水池渗漏点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质为食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塔水池渗漏点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4)还包含标记盘(402),所述包含标记盘(402)为板状结构,发光装置(401)放置在标记盘(402)上,并且标记盘(402)靠近发光装置(401)的表面刻有标记字符(40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却塔水池渗漏点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块(203)为吸水海绵。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却塔水池渗漏点监测装置,通过设置可导电的两根探针,一根连在电源正极,另一根连在电源负极,并在探针与电源正极之间设置电流转换装置,所述电流转换装置包含铁芯和两个线圈绕组,其中一个与主电源回来连通,另一个与发光装置连通形成辅回路。当水池渗水淹没探针时,由于水的导电性,探针一和探针二将电连通,使主回路导通,按照变压器的原理,此时辅回路会产生电流,发光装置发光。根据事先标记的字符,对应找到相应渗水点。以解决冷却塔水池渗漏点无法及时被发现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付智刚;肖明才;完金生;白淑娟;罗龙凤;徐元金;聂宗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2.01
技术公布日:2021.08.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