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供给缓冲液的蛋白转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56366发布日期:2021-11-18 01:51阅读:74来源:国知局
流动供给缓冲液的蛋白转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蛋白转印装置领域,尤其是流动供给缓冲液的蛋白转印装置。


背景技术:

2.western bolt技术被称为蛋白免疫印迹技术,其全部过程包括,首先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电泳后的凝胶进行蛋白转印(转膜),蛋白条带会转移到一张聚合物膜上,再由膜进行抗体孵育,孵育完毕进行显影。其中蛋白转印(转膜)技术为其中重要的一步。而现有的蛋白转印装置在垂直方向的供液量不均匀,引起原仪器滤纸出现上端供液不足的情况。
3.原供液模块的出口靠近电极,造成正极处正离子会被电势排斥,通过出液口流向海绵再流向负极处的正离子浓度会降低,同样在负极处负离子会被电势排斥,通过出液口流向海绵再流向正极处的负离子浓度会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的蛋白转印装置供液不足且转印效果差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流动供给缓冲液的蛋白转印装置。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流动供给缓冲液的蛋白转印装置,包括机壳、阳极板、辅助阳极板、凝胶、聚合物膜、阴极板、辅助阴极板、海绵块一、海绵块二,所述机壳由两个外壳组成,两个外壳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两个外壳内均设有给液槽,其中一个外壳上固定有阳极板和辅助阳极板,辅助阳极板位于外壳的给液槽内,另一个外壳上固定有阴极板和辅助阴极板,辅助阴极板位于外壳的给液槽内,阳极板和聚合物膜之间设有海绵块一,阴极板和凝胶之间设有海绵块二,机壳上连接有两个水泵,两个水泵分别与两个外壳上的给液槽相连通,阳极板和阴极板上均分布有数个穿孔,阳极板的轮廓及阴极板的轮廓上均固定有密封条。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密封条为u型,密封条两端与机壳的外壳之间设有溢液口。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机壳的两个外壳内均设有入液管,入液管的顶端与外壳的入液口相连通,入液管的尾端与给液槽相连通。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组成机壳的两个外壳通过卡扣卡接在一起。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阳极板的面积与辅助阳极板的面积相同,阳极板的厚度大于辅助阳极板的厚度。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阴极板的面积与辅助阴极板的面积相同,阴极板的厚度大于辅助阴极板的厚度。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辅助阳极板与辅助阴极板的厚度为0.1

0.5mm。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实用新型通过电极板和外壳的给液槽及密封条形成的空间,保持液体储量,使得垂直方向的电极液供液均匀。通过辅助电极板来保证同一模块的两侧处于相同电势,不会造成离子在电极板内部的迁移,避免离子浓度减少。
附图说明
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阳极板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阴极板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 机壳,2. 阳极板,3. 辅助阳极板,4. 凝胶,5. 聚合物膜,6. 阴极板,7. 辅助阴极板,8. 海绵块一,9. 海绵块二, 10. 给液槽,11. 密封条,12. 入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流动供给缓冲液的蛋白转印装置,包括机壳1、阳极板2、辅助阳极板3、凝胶4、聚合物膜5、阴极板6、辅助阴极板7、海绵块一8、海绵块二9,所述机壳1由两个外壳组成,两个外壳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两个外壳内均设有给液槽10,其中一个外壳上固定有阳极板2和辅助阳极板3,辅助阳极板3位于外壳的给液槽10内,另一个外壳上固定有阴极板6和辅助阴极板7,辅助阴极板7位于外壳的给液槽10内,阳极板2和聚合物膜5之间设有海绵块一8,阴极板6和凝胶4之间设有海绵块二9,机壳1上连接有两个水泵,两个水泵分别与两个外壳上的给液槽10相连通,阳极板2和阴极板6上均分布有数个穿孔,阳极板2的轮廓及阴极板6的轮廓上均固定有密封条11。
19.密封条11为u型,密封条11两端与机壳1的外壳之间设有溢液口。
20.机壳1的两个外壳内均设有入液管12,入液管12的顶端与外壳的入液口相连通,入液管12的尾端与给液槽10相连通。
21.组成机壳1的两个外壳通过卡扣卡接在一起。
22.阳极板2的面积与辅助阳极板3的面积相同,阳极板2的厚度大于辅助阳极板3的厚度。
23.阴极板6的面积与辅助阴极板7的面积相同,阴极板6的厚度大于辅助阴极板7的厚度。
24.辅助阳极板3与辅助阴极板7的厚度为0.1

0.5mm。
25.结合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将海绵块一8、聚合物膜5、凝胶4、海绵块二9依次叠合在一起,并夹持于阳极板2和阴极板6之间,两个外壳卡接在一起之后,海绵块一8、聚合物膜5、凝胶4、海绵块二9就完全置于机壳1内。此时一个水泵将阳极液送入固定有阳极板2的外壳的给液槽10内。另一个水泵将阴极液送入固定有阴极板6的外壳的给液槽10内。两个水泵分别通过两个入液管12将阳极液和阴极液送入两个给液槽10内,由于入液管12底部与给液槽10底部连通,因此阳极液和阴极液是先流入给液槽10底部,然后水位逐渐升高至给液槽10全部装满,最后从u型的密封条11顶部的开口端的溢液口处流出给液槽10,并从机壳流出,从而让阳极液或阴极液持续流动。阳极板2与阴极板6通电之后,使得阳极板2与阴极板6之间实现均匀电场,在凝胶4和聚合物膜5横截面上通过电流,让带负电荷的蛋白由阴极
板6方向向阳极板2转移,受到聚合物膜5的有效截留而由凝胶4转印到聚合物膜5上。
26.而阳极液会通过阳极板2上的穿孔进入到海绵块一8内,而阴极液会通过阴极板6的穿孔进入到海绵块二9内。由于阳极板2和阴极板6之间有凝胶4、聚合物膜5、海绵块一8、海绵块二9,因此阴极液和阳极液只会有少量接触,不会有大量混合。
27.电极在机壳1内充满阳极液和阴极液后通电,保存两个水泵不断向机壳1内供液,电极工作时加热的阳极液和阴极液因为形成液体的循环,因此达到更新电极位置及散热的目的。
28.阳极板2与辅助阳极板3相接,阴极板6与辅助阴极板7相接,分别保持与阳极板2和阴极板6一致的电势。这样两侧的进液模块不会因为电势的影响造成出液口的相应离子浓度减少。
29.给液槽10、u型的密封条11、阳极板2/阴极板6可以形成一个半封闭结构,在此结构内保持一定的阳极液/阴极液储量,从而解决原有的模块垂直供液不均匀问题以及由于电极板的排斥造成的溶液离子浓度影响。


技术特征:
1.一种流动供给缓冲液的蛋白转印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机壳(1)、阳极板(2)、辅助阳极板(3)、凝胶(4)、聚合物膜(5)、阴极板(6)、辅助阴极板(7)、海绵块一(8)、海绵块二(9),所述机壳(1)由两个外壳组成,两个外壳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两个外壳内均设有给液槽(10),其中一个外壳上固定有阳极板(2)和辅助阳极板(3),辅助阳极板(3)位于外壳的给液槽(10)内,另一个外壳上固定有阴极板(6)和辅助阴极板(7),辅助阴极板(7)位于外壳的给液槽(10)内,阳极板(2)和聚合物膜(5)之间设有海绵块一(8),阴极板(6)和凝胶(4)之间设有海绵块二(9),机壳(1)上连接有两个水泵,两个水泵分别与两个外壳上的给液槽(10)相连通,阳极板(2)和阴极板(6)上均分布有数个穿孔,阳极板(2)的轮廓及阴极板(6)的轮廓上均固定有密封条(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动供给缓冲液的蛋白转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密封条(11)为u型,密封条(11)两端与机壳(1)的外壳之间设有溢液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动供给缓冲液的蛋白转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机壳(1)的两个外壳内均设有入液管(12),入液管(12)的顶端与外壳的入液口相连通,入液管(12)的尾端与给液槽(10)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动供给缓冲液的蛋白转印装置,其特征是,组成机壳(1)的两个外壳通过卡扣卡接在一起。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动供给缓冲液的蛋白转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阳极板(2)的面积与辅助阳极板(3)的面积相同,阳极板(2)的厚度大于辅助阳极板(3)的厚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动供给缓冲液的蛋白转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阴极板(6)的面积与辅助阴极板(7)的面积相同,阴极板(6)的厚度大于辅助阴极板(7)的厚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动供给缓冲液的蛋白转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辅助阳极板(3)与辅助阴极板(7)的厚度为0.1

0.5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蛋白转印装置领域,尤其是流动供给缓冲液的蛋白转印装置。该蛋白转印装置包括机壳、阳极板、辅助阳极板、凝胶、聚合物膜、阴极板、辅助阴极板、海绵块一、海绵块二,所述机壳由两个外壳组成,两个外壳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两个外壳内均设有给液槽,其中一个外壳上固定有阳极板和辅助阳极板,辅助阳极板位于外壳的给液槽内,另一个外壳上固定有阴极板和辅助阴极板,辅助阴极板位于外壳的给液槽内。该实用新型通过电极板和外壳的给液槽及密封条形成的空间,保持液体储量,使得垂直方向的电极液供液均匀。通过辅助电极板来保证同一模块的两侧处于相同电势,不会造成离子在电极板内部的迁移,避免离子浓度减少。避免离子浓度减少。避免离子浓度减少。


技术研发人员:方利 张硕 曹飞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天地人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2.07
技术公布日:2021/11/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