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井隧道安全作业通用的智能感知预警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47144发布日期:2021-11-29 18:56阅读:72来源:国知局
坑井隧道安全作业通用的智能感知预警终端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坑井预警终端领域,特别涉及坑井隧道安全作业通用的智能感知预警终端。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发展,并伴随着国内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内大力投入新基建建设,新基建建设包括公共交通、电力传输、5g建设等,无论哪种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有可能会设计到在地面上进行坑井隧道的挖掘。
3.坑井隧道的施工中,往往会由于工人的操作失误或者本身的地址情况造成人员伤亡,工人在井下作业时必须在开工前检测井内的各项指标参数,例如井内的空气质量,隧道坑井侧壁的土质状态,地下水的水位水压状态,但实际上工人会忽视掉空气质量和土质状态带来的严重危害,往往是由于作业前的人工检测工作量大会严重影响工程的进度,其次工人也不具备相关检测的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坑井隧道安全作业通用的智能感知预警终端,能够智能监测井内的空气质量,隧道坑井侧壁的土质状态,地下水的水位水压状态。
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坑井隧道安全作业通用的智能感知预警终端,包括
6.地下水监测装置,用于检测地下水水位和孔隙水压的实时状况,所述地下水监测装置从所述坑井隧道地表插入,延伸至所述坑井隧道地底,所述地下水监测装置至少能够检测所述坑井隧道底部以下的水压状况;
7.测斜装置,用于检测坑井隧道侧壁的土层变化状况,所述测斜装置紧贴所述坑井隧道侧壁;以及
8.井内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井内的空气湿度,密度,并能检测坑井隧道内部的水位情况,所述井内检测装置包括球形感应器,所述球形感应器连接有串线,所述串线连通地面固定。
9.上述的坑井隧道安全作业通用的智能感知预警终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地下水监测装置、测斜装置和井内检测装置能够检测或监测井内水位侧壁土质的实时状况。
10.本实施例中,地下水监测装置能够监测所述坑井隧道底部以下的水压状况;测斜装置能监测坑井隧道侧壁的土层变化状况;井内检测装置能顾检测井内的空气湿度,密度,并能检测坑井隧道内部的水位情况,介于上述功能能够避免人工作业前进行复杂的检查工作,减少工程事故提高工程效率。
附图说明
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地说明;
12.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坑井隧道安全作业通用的智能感知预警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坑井隧道安全作业通用的智能感知预警终端的测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坑井隧道安全作业通用的智能感知预警终端的井内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15.附图标记:100、地下水监测装置;110、管道;120、集成传感器;200、测斜装置;210、固定件;220、限位卡;230、框体;240、检测器;250、弹簧;300、井内检测装置;310、球形感应器;320、串线;330、金属柱;340、位移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16.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发明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1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1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19.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0.本实施例中,坑井隧道安全作业通用的智能感知预警终端包括地下水监测装置100、测斜装置200和井内检测装置300。
21.本实施例中,地下水监测装置100,用于检测地下水水位和孔隙水压的实时状况,地下水监测装置100从坑井隧道地表插入,延伸至坑井隧道地底,地下水监测装置100至少能够监测坑井隧道底部以下的水压状况;测斜装置200,用于监测坑井隧道侧壁的土层变化状况,测斜装置200紧贴坑井隧道侧壁;以及井内检测装置300,用于检测井内的空气湿度,密度,并能检测坑井隧道内部的水位情况,井内检测装置300包括球形感应器310,球形感应器310连接有串线320,串线320连通地面固定。
22.本实施例中,地下水监测装置100、测斜装置200和井内检测装置300均能通过安装在地表的无线网关接收信号参数,将信号参数可视化处理得到实时的监控画面。
23.具体的,地下水监测装置100插入地底需在地面上设孔,在孔内安装管道110并且最低处预留一定的空隙,在管道110头部安装水位水压集成传感器120,使水位水压集成传感器120位于空隙处,可以理解的是水位水压集成传感器120集成了水位传感器和水压传感
器,具体的是水位传感器和水压传感器安装在同一个集成电路上。
24.具体的,测斜装置200包括预设在坑井隧道侧壁的固定件210,固定件210一端设限位卡220,还包括与固定件210滑动安装的框体230,框体230内部装水,框体230地表面安装有液面检测器240,所述框体230与限位卡220夹持安装有弹簧250,可以理解的是,框体230能够在固定件210上移动,在弹簧的固定弹力下框体230与坑井隧道侧壁靠紧,当坑井隧道侧壁的土质状态发生变化后,框体会在固定件210上滑动导致框体230中的液面发生变化,液面检测器240检测到变化并计算出坑井隧道侧壁的土质变化情况,将数据传输至无线网关。
25.具体的,串线320设有金属柱330,金属柱330按特定的预期值均匀安装在串线320上,井内检测装置300还包括安装在地表的位移传感器340,位移传感器340为金属感应器,金属感应器通过感应串线320的金属柱330数量确定球形感应器310所处与坑井中深度,可以理解的是金属柱330预期值为50cm,当位移传感器340检测到一个金属柱330通过时此时的串线长度增加50cm,进而得出球形感应器310现处的深度。
26.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1.坑井隧道安全作业通用的智能感知预警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水监测装置(100),用于检测地下水水位和孔隙水压的实时状况,所述地下水监测装置(100)从所述坑井隧道地表插入,延伸至所述坑井隧道地底,所述地下水监测装置(100)至少能够监测所述坑井隧道底部以下的水压状况;测斜装置(200),用于监测坑井隧道侧壁的土层变化状况,所述测斜装置(200)紧贴所述坑井隧道侧壁;以及井内检测装置(300),用于检测井内的空气湿度,密度,并能检测坑井隧道内部的水位情况,所述井内检测装置(300)包括球形感应器(310),所述球形感应器(310)连接有串线(320),所述串线(320)连通地面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感知预警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水监测装置(100)插入地底需在地面上设孔,在孔内安装管道(110)并且最低处预留一定的空隙,在所述管道(110)头部安装水位水压集成传感器(120),使所述水位水压集成传感器(120)位于空隙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感知预警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斜装置(200)包括预设在所述坑井隧道侧壁的固定件(210),所述固定件(210)一端设限位卡(220),还包括与固定件(210)滑动安装的框体(230),所述框体(230)内部装水,所述框体(230)地表面安装有液面检测器(24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感知预警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230)与限位卡(220)夹持安装有弹簧(25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感知预警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串线(320)设有金属柱(330),所述金属柱(330)按特定的预期值均匀安装在所述串线(320)上。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智能感知预警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内检测装置(300)还包括安装在地表的位移传感器(340),所述位移传感器(340)为金属感应器,所述金属感应器通过感应所述串线(320)的金属柱(330)数量确定所述球形感应器(310)所处与坑井中深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感知预警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水监测装置(100)、测斜装置(200)和井内检测装置(300)均能通过安装在地表的无线网关接收信号参数,将信号参数可视化处理得到实时的监控画面。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坑井隧道安全作业通用的智能感知预警终端,具体涉及涉及坑井预警终端领域,能够智能监测井内的空气质量,隧道坑井侧壁的土质状态,地下水的水位水压状态,包括地下水监测装置,用于检测地下水水位和孔隙水压的实时状况,所述地下水监测装置从所述坑井隧道地表插入,延伸至所述坑井隧道地底,所述地下水监测装置至少能够检测所述坑井隧道底部以下的水压状况;测斜装置,用于检测坑井隧道侧壁的土层变化状况,所述测斜装置紧贴所述坑井隧道侧壁;以及井内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井内的空气湿度,密度,并能检测坑井隧道内部的水位情况,所述井内检测装置包括球形感应器,所述球形感应器连接有串线,所述串线连通地面固定。定。定。


技术研发人员:杨少华 谭向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思行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2.22
技术公布日:2021/11/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