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尾气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取气结构。
背景技术:2.由于对环保的需要,发动机的排气尾气中nox的含量监测是十分重要的。现有技术中,采用横管和竖管交叉形成的十字型取气结构放于排气尾管中取气,其中,横管和竖管上均开设有多个取气孔,以便在排气尾管中取气。氮氧传感器设置在十字型取气结构的顶端,对所取气体的nox含量进行分析。
3.上述十字型的取气结构虽然做到了多点取气,但取气分布并不均匀,不能较好反映。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取气结构,用于对发动机排气尾管在排气尾管内均匀取气。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取气结构,该取气结构包括:环形管和直管;其中,所述直管沿所述环形管的一条直径延伸,且与所述环形管的所述直径的两端连通;沿所述直管间隔分布有多个第一取气孔,沿所述环形管间隔分布有多个第二取气孔。
7.在上述取气结构中,环形管沿着平行于排气尾管的圆形内轮廓的轨迹分布,且间隔分布有多个第一取气孔,而直管沿着环形管的一条直径延伸,且间隔分布有多个第二取气孔,如此,上述多个第一取气孔和多个第二取气孔可以在排气尾管的一个单位长度内大致均匀地分布,其中,单位长度是指环形管的外径和支管的外径中较大的一个。
8.可选地,所述多个第一取气孔沿所述直管均匀分布;所述多个第二取气孔沿所述环形管均匀分布。
9.可选地,每个所述第一取气孔与每个所述第二取气孔的朝向相同,且均平行于所述环形管的中心轴线。
10.可选地,所述直管的长度大于所述环形管的直径,且所述直管的中心位于所述环形管的中心轴线上。
11.可选地,所述直管的长度为所述环形管的直径长度的1.2倍至1.6倍。
12.可选地,所述直管的两端的端口分别覆盖有一个支撑板。
13.可选地,每个所述支撑板为凹型板,且所述凹型板的凹侧朝向所述环形管的中心轴线。
14.可选地,每个所述支撑板包括覆盖所述直管的对应端口的主板,以及弯折连接于所述主板两侧的翼板。
15.可选地,每个所述支撑板为弧形板。
16.可选地,所述取气结构还包括汇总管,所述汇总管的取气端与所述直管的中心位
置连通。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气结构的立体图;
18.图2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气结构装配于排气尾管内时的示意图;
19.图3表示出图2中取气结构的取气范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考图1至图3:
2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气结构包括:环形管3b和直管3a;其中,直管3a沿环形管3b的一条直径延伸,且与环形管3b的直径的两端连通;沿直管3a间隔分布有多个第一取气孔p1,沿环形管3b间隔分布有多个第二取气孔p2。
23.在上述取气结构中,环形管3b沿着平行于排气尾管2的圆形内轮廓的轨迹分布,且间隔分布有多个第一取气孔p1,而直管3a沿着环形管3b的一条直径延伸,且间隔分布有多个第二取气孔p2,如此,上述多个第一取气孔p1和多个第二取气孔p2可以在排气尾管2的一个单位长度内大致均匀地分布,其中,单位长度是指环形管3b的外径和支管的外径中较大的一个。
24.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取气孔p1沿直管3a均匀分布;多个第二取气孔p2沿环形管3b均匀分布,从而,可以确保在上述一个单位长度内第一取气孔p1和第二取气孔p2进一步均匀地分布,有利于在排气尾管2内更加均匀的分布取气点,提高nox含量的检测准确度。
25.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取气孔p1与每个第二取气孔p2的朝向相同,且均平行于环形管3b的中心轴线,以确保每个第一取气孔p1与每个第二取气孔p2尽可能地趋近于排气尾管的横截面,以使每个第一取气孔p1与每个第二取气孔p2的分布在排气尾管的延伸轴线方向上的错位尽可能的少,从而,可以更好地反应在排气尾管2一个截面内的nox含量。
26.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直管3a的长度大于环形管3b的直径,且直管3a的中心位于环形管3b的中心轴线上,以确保直管3a的两端可以撑开一段距离,使环形管3b可以与排气尾管2的内壁保持一定距离,使环形管3b上的第二取气孔p2可以在排气尾管内更均匀地分布。
27.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为了确保环形管3b与排气尾管2之间的距离使环形管3b上的第二取气孔p2的分布更加均匀,直管3a的长度为环形管3b的直径长度的1.2倍至1.6倍,具体可以是1.2倍、1.4倍、1.5倍和1.6倍等。
28.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直管3a的两端的端口分别覆盖有一个支撑板(如t1和t2),以封堵直管3a的两个端口,防止漏气,同时可以支撑于排气尾管2的内壁,以提高取气
结构与排气尾管固定的稳定性。
29.具体地,以支撑板t1为例,支撑板t1包括覆盖直管3a的端口的主板t11,以及弯折连接于主板两侧的翼板t12和t13,其中,翼板t12和t13均向直管3a的方向弯折,弯折角度可以是钝角,具体可以是120度至160度。在装配后,主板t11、翼板t12和t13可适应性地与排气尾管2的内壁抵接,提高稳定性。
30.应当理解的是,支撑板t1不一定是上述结构,其为凹型板,且凹型板的凹侧朝向环形管3b的中心轴线即可。例如,支撑板t1为弧形板,该弧形板的弧度与排气尾管2的内管壁的弧度匹配,可以稳定地支撑。
31.其中,支撑板t2具有与支撑板t1类似的结构。
32.具体地,取气结构还包括汇总管4,汇总管4的取气端与直管3a的中心位置连通,以确保每个第一取气孔p1与每个第二取气孔p2充分混合后再进入汇总管4,以便于更准确地反应排气尾管2内nox含量。汇总管4具有出气口u,氮氧传感器1放置于该出气口u的m位置,以检测nox含量。
33.具体可以参考图3,p1’表示第一取气孔p1的取气范围,p2’表示第二取气孔p2的取气范围,可见,该取气结构在排气尾管2内实现了均匀地多点取气。
34.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特征:1.一种取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管和直管;其中,所述直管沿所述环形管的一条直径延伸,且与所述环形管的所述直径的两端连通;沿所述直管间隔分布有多个第一取气孔,沿所述环形管间隔分布有多个第二取气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取气孔沿所述直管均匀分布;所述多个第二取气孔沿所述环形管均匀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取气孔与每个所述第二取气孔的朝向相同,且均平行于所述环形管的中心轴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的长度大于所述环形管的直径,且所述直管的中心位于所述环形管的中心轴线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的长度为所述环形管的直径长度的1.2倍至1.6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的两端的端口分别覆盖有一个支撑板。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取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板为凹型板,且所述凹型板的凹侧朝向所述环形管的中心轴线。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取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板包括覆盖所述直管的对应端口的主板,以及弯折连接于所述主板两侧的翼板。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取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板为弧形板。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取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气结构还包括汇总管,所述汇总管的取气端与所述直管的中心位置连通。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涉及尾气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取气结构,该取气结构包括:环形管和直管;其中,所述直管沿所述环形管的一条直径延伸,且与所述环形管的所述直径的两端连通;沿所述直管间隔分布有多个第一取气孔,沿所述环形管间隔分布有多个第二取气孔。在上述取气结构中,环形管沿着平行于排气尾管的圆形内轮廓的轨迹分布,且间隔分布有多个第一取气孔,而直管沿着环形管的一条直径延伸,且间隔分布有多个第二取气孔,如此,上述多个第一取气孔和多个第二取气孔可以在排气尾管的一个单位长度内大致均匀地分布,其中,单位长度是指环形管的外径和支管的外径中较大的一个。外径和支管的外径中较大的一个。外径和支管的外径中较大的一个。
技术研发人员:张军 田常玲 卞曾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23
技术公布日:20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