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板静载抗裂试验加载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95041发布日期:2021-12-25 02:13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板静载抗裂试验加载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轨道板的试验装置,特别是一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板静载抗裂试验加载系统,属于轨道板检测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对高质量轨道板的需求日益增大,对轨道板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轨道板静载试验采用人工下压千斤顶,在千斤顶顶端安装触感器连接显示器的方式,不仅体积大,过程繁琐,浪费人力物力,而且轨道板受力不均匀,影响试验真实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板静载抗裂试验加载系统,对轨道板抗裂性能进行检测,提高轨道板抗裂检测效率。
4.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板静载抗裂试验加载系统,平台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支撑结构,平台下方设有往复运动的行走小车,平台下端面通过预埋螺栓固定连接有平行设置的两组反力架,反力架下方固定连接有反力桩,反力桩的底面与行车轨道的底面在同一平面,两组反力桩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智能千斤顶,智能千斤顶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施力部,施力部底部设有凹槽。
5.所述的支撑结构包括多于两个的支柱,支柱下端面固定连接有行走小车,地面上设有行车轨道,行走小车在行车轨道上往复运动。
6.所述的行走轨道之间设有横向支梁和纵向支梁,对轨道板进行支撑。
7.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加载平台提高加载同步性,控制方便人力成本低。
8.此系统分两个轨道板位置,一个为横向检测,另一个为纵向检测,当检测一个类型时,另一个位置的轨道板可以同时进行准备,不会相互影响。
附图说明
9.图1为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板静载抗裂试验加载系统结构示意图。
10.图2为施力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11.图3为横向支梁和纵向支梁分布示意图。
12.其中,1

平台,2

千斤顶,3

行走轨道,4

反力架,5

反力桩,6

行走小车,7

施力部,8

凹槽,9

横向支梁,10

纵向支梁,11

支柱。
具体实施方式
13.如图1所示,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板静载抗裂试验加载系统,平台1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多于两个的支柱11,用于支撑整个平台1,支柱11下端面固定连接有行走小车6,地
面上设有行车轨道3,行走小车6在行车轨道3上来回运动,行走。
14.平台1下端面通过预埋螺栓固定连接有平行设置的两组反力架4,反力架4下方固定连接有反力桩5,反力桩5的底面与行车轨道3的底面在同一平面。两反力桩5之间的间距用于放置轨道板。
15.如图2所示,两组反力桩5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智能千斤顶2,智能千斤顶2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施力部7,施力部7底部设有凹槽8,门型筋可直接下沉至钢梁内,免去切除门型筋环节,用吊车吊起轨道板之后直接放入既定位置即可直接进行加载。所用智能千斤顶为轮辐称重变送器,型号:tb01,测量范围:0

50kn。
16.如图3所示,行走轨道3之间设有横向支梁9和纵向支梁10,均是对轨道板起到支撑作用。横向支梁9上放置横向放置的轨道板,纵向支梁10上放置纵向的轨道板,行走小车6先对横向支梁9上放置的轨道板进行横向拉力加载,在检测横向的时候,可以把纵向的轨道板放上纵向支梁10并做好准备工作,待横向支梁9上的轨道板检测结束后,行走小车6继续沿行走轨道3运动至纵向支梁10的位置,对纵向支梁10上的轨道板进行纵向拉力加载,在持荷过程中观察裂缝数量。
17.实施例:
18.首先,检测前应观察轨道板是否存在裂纹,如果有应进行标记,避免误认为是加载受拉所产生的裂纹;
19.然后,电脑控制液压装置自动进行加载,横向以不大于0.5kn/s的速率,加载至30kn,持荷3分钟,持荷过程中用倍数不低于10倍的具有照明功能的放大镜观察截面受拉区是否有裂纹,纵向以不大于0.5kn/s的速率,加载至20kn,持荷3分钟,持荷过程中用倍数不低于10倍的具有照明功能的放大镜观察截面受拉区是否有裂纹;
20.最后,根据裂缝结果进行判断:
21.1)轨道板表面无开裂,则静载抗裂性能合格;
22.2)若有2个截面开裂,则静载抗裂性能不合格;
23.3)若有1个截面开裂,允许重新抽样进行试验;若无开裂,则静载抗裂性能合格;若仍有截面开裂,则静载抗裂性能不合格。
24.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板静载抗裂试验加载系统,其特征在于:平台(1)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支撑结构,平台(1)下方设有往复运动的行走小车(6),平台(1)下端面通过预埋螺栓固定连接有平行设置的两组反力架(4),反力架(4)下方固定连接有反力桩(5),反力桩(5)的底面与行车轨道(3)的底面在同一平面,两组反力桩(5)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智能千斤顶(2),智能千斤顶(2)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施力部(7),施力部(7)底部设有凹槽(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板静载抗裂试验加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结构包括多于两个的支柱(11),支柱(11)下端面固定连接有行走小车(6),地面上设有行车轨道(3),行走小车(6)在行车轨道(3)上往复运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板静载抗裂试验加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车轨道(3)之间设有横向支梁(9)和纵向支梁(10),对轨道板进行支撑。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板静载抗裂试验加载系统,平台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支撑结构,平台下方设有往复运动的行走小车,平台下端面通过预埋螺栓固定连接有平行设置的两组反力架,反力架下方固定连接有反力桩,反力桩的底面与行车轨道的底面在同一平面,两组反力桩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智能千斤顶,智能千斤顶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施力部,施力部底部设有凹槽。此系统分两个轨道板位置,一个为横向检测,另一个为纵向检测,当检测一个类型时,另一个位置的轨道板可以同时进行准备,不会相互影响。对轨道板抗裂性能进行检测,提高轨道板抗裂检测效率。提高轨道板抗裂检测效率。提高轨道板抗裂检测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明 王培 赫英毅 全萍 崔雷 崔好林 宋天淼 赵贵珠 张哲 崔婷婷 生成元 黄志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15
技术公布日:2021/12/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