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张力放线施工用线路张紧状态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19358发布日期:2022-01-22 13:15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张力放线施工用线路张紧状态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施工领域,具体是一种张力放线施工用线路张紧状态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2.电力线路在施工时,由于其施工的跨度较大,施工距离较长,因此利用人工进行收放线比较困难,需要利用压力机、张力机等设备辅助使用,方便线路的敷设,但是由于施工的距离长,中间位置的线路在施工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测,若其中间位置的张力不足或者被其他障碍物顶起,容易造成线路的磨损或损伤,影响施工的效率以及线路施工的安全,现有的监测方式一般都是利用人工巡视,监测的效率较低,对异常状态的监测不及时,难以对线路的实时状态进行有效监测。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张力放线施工用线路张紧状态监测装置,它能够对线路的张紧状态进行实时监测,提高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4.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张力放线施工用线路张紧状态监测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固定板,所述支架上设有监测槽,所述监测槽贯穿支架的两侧,所述监测槽内设有监测轮,所述监测轮上沿径向滑动连接有多个监测板,所述监测板与监测轮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监测板上设有动触头,所述监测轮上设有静触头,所述静触头位于动触头的运动路径上,所述动触头、静触头所在的电路内电连接有电流感应器。
6.进一步的,所述监测轮的内部设有滑槽,所述监测板上设有滑杆,所述滑杆贯穿滑槽的侧壁并与其滑动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滑杆的外部,所述监测板和动触头分别位于滑杆的两端,所述动触头位于滑槽的内部。
8.进一步的,所述监测板为弧形。
9.进一步的,所述监测槽的侧壁上对称的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监测轮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滑块上。
10.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槽内转动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贯穿滑块并与其螺纹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监测轮为两个,所述螺杆为双向螺杆,两个滑块分别与双向螺杆上旋向相反的位置螺纹连接。
12.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支架上设置监测槽,线路从监测槽的一侧进入从另一侧穿出,并在监测槽内设置多个监测轮,监测轮上滑动设置监测板,这样在使用时利用固定板将支架固定,然后线路穿过监测槽,在线路张紧状态正常时,线路在监测槽内不会与监测轮上的监测板接触,而张紧状态异常时线路向下松弛或者向上凸起,从而与不同方向的监测轮
上的监测板接触,并推动监测板滑动,从而能够使监测板的状态发生变化,产生不同的监测信号进行反馈,从而能够对此处的线路状态进行及时监测,保证监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不需要人为巡视,提高了监测的效率;
14.2、在监测板上设置动触头,监测轮上设置静触头,动触头与静触头位于同一电路内,在监测板被线路带动运动时,使监测板上的动触头朝向静触头运动并与之接触,从而使电路连通,使电路内产生电流,使电流感应器感受到电流信号并发送给监测系统,从而将异常情况通过电流信号发出,监测状态的反馈更加及时,在维修或处理后线路张紧状态恢复,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监测板复位,使动触头与静触头所在的电路断路,使电流感应器不在发出信号,恢复正常的监测状态,能够保证监测的及时性,使对线路的监测更加及时和准确。
附图说明
15.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17.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附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18.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附图3中b-b方向的剖视图。
19.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附图4中c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20.附图中所示标号:
21.1、支架;2、固定板;3、监测槽;4、监测轮;5、监测板;6、复位弹簧;7、动触头;8、静触头;9、滑槽;10、滑杆;11、调节槽;12、滑块;13、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限定的范围。
23.本实用新型所述是一种张力放线施工用线路张紧状态监测装置,主体结构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一般采用金属或者木质材质,所述支架1上焊接或者螺栓固定有固定板2,固定板2上设置螺栓孔,方便使固定板2固定在其他固定物上,所述支架1上设有监测槽3,所述监测槽3贯穿支架1的两侧,使用时线路从监测槽3的一侧穿过,从另一侧穿出,所述监测槽3内设有监测轮4,监测轮4余监测槽3的侧壁转动连接,这样在监测轮4与施工中的移动线路接触时,能够在监测轮4的转动下保持与线路的动态接触,避免对施工中的线路产生摩擦阻碍,降低对线路施工的影响,所述监测轮4上沿径向滑动连接有多个监测板5,线路张紧状态正常时,线路不会与监测轮4上的监测板5接触,而线路由于张力降低或者被障碍物顶起后,线路会在监测槽3内上下移动,从而与不同的监测轮4上的监测板5接触,推动监测板4沿监测轮4的径向滑动,所述监测板5与监测轮4之间设有复位弹簧6,用于在监测板5失去动力推动后带动监测板5复位,保证监测板5继续保持监测状态,保证监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所述监测板5上设有动触头7,所述监测轮4上设有静触头8,所述动触头7、静触头8位于同一电路内,电路内设置电源,两者接触时电路接通,产生电流,两者分开时电路断路,所述静触头8
位于动触头7的运动路径上,所述动触头7、静触头8所在的电路内电连接有电流感应器,电流感应器能够监测电流有无的状态并发出信号,传输给监测的控制系统,在监测板5被带动移动时,其上的动触头7朝向静触头8移动并与其接触,从而使电路接通,电流感应器感应到电流产生感应信号,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系统,使此处的线路异常状态及时快速的传递出去,保证监测的及时和高效,不需要人为巡视,降低了监测的工作强度,保证了监测的效率。
24.优选的,所述监测轮4的内部设有滑槽9,所述监测板5上设有滑杆10,所述滑杆10贯穿滑槽9的侧壁并与其滑动连接,这样的设置能够使监测板5在相对于监测轮4滑动时,利用滑杆10相对于滑槽9的侧壁实现,能够使监测板5的滑动更加稳定,运动路径更加稳定和准确,从而保证动触头7能够准确的与静触头8相接触,保证监测的准确性。
25.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6套设在滑杆10的外部,使得复位弹簧6被压缩后复位的弹力更加稳定,保证监测板5复位的及时和准确,所述监测板5和动触头7分别位于滑杆10的两端,所述动触头7、静触头8均位于滑槽9的内部,利用滑杆10对监测板5和动触头7进行连接,一般滑杆10选用绝缘杆,避免电路电流的外泄,同时动触头7和静触头8均位于滑槽9的内部,能够使两者均隐藏在滑槽9的内部,避免两者受灰尘或者水的侵蚀,保持两者接触时的导电能力,提高使用寿命,对监测的准确性提供保障。
26.优选的,所述监测板5为弧形,弧形的结构能够与线路进行接触时,使弧形的接触位置更加缓和,避免棱角的结构对线路产生磨损或划伤,保证线路的安全,提高装置实际使用的效果。
27.优选的,所述监测槽3的侧壁上对称的设有调节槽11,调节槽11由监测槽3的内壁向内凹陷形成,所述调节槽11内滑动连接有滑块12,所述监测轮4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两个滑块12上,在滑槽12沿着调节槽11上下滑动时,能够带动其上的监测轮4进行移动,从而改变监测轮4的位置,从而在不同尺寸的线路施工、对张紧偏移量的要求不同时,调整监测轮4与线路平衡位置的距离,从而能够适用于不同线路不同监测要求的使用,使用的适应性大大提高。
28.优选的,所述调节槽11内转动连接有螺杆13,螺杆13的两端与调节槽11的两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螺杆13贯穿滑块12并与其螺纹连接,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转动螺杆13使与其螺纹连接的滑块12在调节槽11上上下滑动,调节起来更加方便快捷,且利用两者之间的螺纹连接方式对滑块12调节后的位置进行固定,提高了滑块12位置的稳固。
29.优选的,所述监测轮4为两个,能够同时对线路上下运动的异常状态进行监测,提高监测的能力和适用范围,所述螺杆13为双向螺杆13,两个滑块12分别与双向螺杆13上旋向相反的位置螺纹连接,双向螺杆在转动时,能够使其上的两个滑块12相对或者相背运动,同时对两个滑块12的位置进行对称调节,提高了调节的便捷性,使调节的距离更加对称和准确,保证调节的效果和便捷。
30.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支架1上设置监测槽3,线路从监测槽3的一侧进入从另一侧穿出,并在监测槽3内设置多个监测轮4,监测轮4上滑动设置监测板5,这样在使用时利用固定板2将支架1固定,然后线路穿过监测槽3,在线路张紧状态正常时,线路在监测槽3内不会与监测轮4上的监测板5接触,而张紧状态异常时线路向下松弛或者向上凸起,从而与不同方向的监测轮4上的监测板5接触,并推动监测板5滑动,从而能够使监测板5的状态发生变化,产生不同的监测信号进行反馈,从而能够对此处的线路状态进行及时监测,保证
监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不需要人为巡视,提高了监测的效率;在监测板5上设置动触头7,监测轮4上设置静触头8,动触头7与静触头8位于同一电路内,在监测板5被线路带动运动时,使监测板5上的动触头7朝向静触头8运动并与之接触,从而使电路连通,使电路内产生电流,使电流感应器感受到电流信号并发送给监测系统,从而将异常情况通过电流信号发出,监测状态的反馈更加及时,在维修或处理后线路张紧状态恢复,在复位弹簧6的作用下监测板5复位,使动触头7与静触头8所在的电路断路,使电流感应器不在发出信号,恢复正常的监测状态,能够保证监测的及时性,使对线路的监测更加及时和准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