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属于四棱豆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四棱豆栽培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2.四棱豆是豆科,四棱豆属一年生或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茎长可达3米或更长,小叶片卵状三角形,全缘,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截平或圆形;总状花序腋生,小苞片近圆形,花萼绿色,钟状,旗瓣圆形,翼瓣倒卵形,浅蓝色,花药同形;荚果四棱状,黄绿色或绿色,边缘具锯齿;种子各种颜色,近球形,边缘具假种皮,在农业上,在进行作物的栽培之前,我们需要对土壤的环境和参数进行检测,从而对土壤环境的数据进行分析,为此来达到降低作物栽培风险的目的。
3.然而,现有技术中,土壤环境检测装置检测时需要人工操作插入土壤中,检测完成后需要人工抬起土壤环境检测装置,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4.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四棱豆栽培用检测装置,解决了土壤环境检测装置检测时需要人工操作插入土壤中,检测完成后需要人工抬起土壤环境检测装置,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四棱豆栽培用检测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设置有调控箱,所述调控箱的顶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部设置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的外部设置有调控板,所述调控板的内部贯穿设置有立柱,所述调控板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一侧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一侧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设置有电池盒,所述电池盒的一侧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内部贯穿设置有滑柱,所述电池盒的内部设置有蓄电池,所述电池盒的底部设置有土壤检测器,所述土壤检测器的前表面设置有显示面板,所述土壤检测器的底部设置有ph值检测电极,所述ph值检测电极的一侧设置有温湿度检测电极,所述温湿度检测电极的一侧设置有水分检测电极。
6.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四角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调控箱与安装板焊接成一体。
7.优选的,所述立柱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四个立柱相对称设置在调控箱内部。
8.优选的,所述螺纹管的内部开设有与螺纹杆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且螺纹管焊接安装在调控板内部。
9.优选的,所述滑柱固定安装在安装架一侧,且滑块与滑柱滑动连接。
10.优选的,所述气缸固定安装在安装架一侧,所述电池盒与伸缩杆固定安装。
11.优选的,所述土壤检测器通过连接线与蓄电池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入端与蓄电池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通过电机的输入端与蓄电池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带动螺纹杆转动,进而根据螺纹管的内部开设有与螺纹杆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设置,螺纹杆转动调节调控板升降,通过气缸控制伸缩杆推动电池盒在安装架上进行左右移动,进而控制检测装置对栽培架上的各个栽培槽内的土壤进行检测,实现了土壤检测器自动升降的功能,提高了检测土壤的效率,解决了原有土壤环境检测装置需要人工抬起之后插入土壤进行检测的问题。
附图说明
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完整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正视结构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视角结构图。
18.图中:1安装板;2调控箱;3电机;4立柱;5调控板;6电池盒;7滑块;8伸缩杆;9滑柱;10安装架;11气缸;12土壤检测器;13显示面板;14ph值检测电极;15螺纹杆;16螺纹管;17蓄电池;18湿度检测电极;19水分检测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四棱豆栽培用检测装置,包括安装板1,安装板1的顶部设置有调控箱2,调控箱2的顶部设置有电机3,电机3的输出端设置有螺纹杆15,螺纹杆15的外部设置有螺纹管16,螺纹管16的外部设置有调控板5,调控板5的内部贯穿设置有立柱4,调控板5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架10,安装架10的一侧设置有气缸11,气缸11的一侧设置有伸缩杆8,伸缩杆8的一端设置有电池盒6,电池盒6的一侧设置有滑块7,滑块7的内部贯穿设置有滑柱9,电池盒6的内部设置有蓄电池17,电池盒6的底部设置有土壤检测器12,土壤检测器12的前表面设置有显示面板13,土壤检测器12的底部设置有ph值检测电极14,ph值检测电极14的一侧设置有温湿度检测电极18,温湿度检测电极18的一侧设置有水分检测电极19。
21.在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中,通过安装板1四角开设的安装孔,方便将检测装置安装在栽培架一侧,进行检测。
22.在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中,通过立柱4对调控板5进行限位,方便检测装置在上下移动时,稳定运行。
23.在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中,通过电机3的输入端与蓄电池17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带动螺纹杆15转动,进而根据螺纹管16的内部开设有与螺纹杆15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设置,螺纹杆15转动调节调控板5升降。
24.在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中,通过滑柱9对电池盒6进行限位,在安装架10内进行左右滑动。
25.在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中,通过气缸11控制伸缩杆8推动电池盒6在安装架10上进行左右移动,进而控制检测装置对栽培架上的各个栽培槽内的土壤进行检测,提高对土壤的栽培效率。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进行检测时,通过电机3的输入端与蓄电池17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带动螺纹杆15转动,进而根据螺纹管16的内部开设有与螺纹杆15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设置,螺纹杆15转动调节调控板5升降,通过气缸11控制伸缩杆8推动电池盒6在安装架10上进行左右移动,检测装置滑动到栽培槽正上方,螺纹杆15顺时针转动控制检测装置底部的ph值检测电极14、湿度检测电极18及水分检测电极19插入栽培槽土壤内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螺纹杆15逆时针转动控制安装架10上移,气缸11控制伸缩杆8使电池盒6滑动,移动至下一个栽培槽正上方,逐一进行检测。
2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四棱豆栽培用检测装置,包括安装板(1),所述安装板(1)的顶部设置有调控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箱(2)的顶部设置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设置有螺纹杆(15),所述螺纹杆(15)的外部设置有螺纹管(16),所述螺纹管(16)的外部设置有调控板(5),所述调控板(5)的内部贯穿设置有立柱(4),所述调控板(5)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架(10),所述安装架(10)的一侧设置有气缸(11),所述气缸(11)的一侧设置有伸缩杆(8),所述伸缩杆(8)的一端设置有电池盒(6),所述电池盒(6)的一侧设置有滑块(7),所述滑块(7)的内部贯穿设置有滑柱(9),所述电池盒(6)的内部设置有蓄电池(17),所述电池盒(6)的底部设置有土壤检测器(12),所述土壤检测器(12)的前表面设置有显示面板(13),所述土壤检测器(12)的底部设置有ph值检测电极(14),所述ph值检测电极(14)的一侧设置有温湿度检测电极(18),所述温湿度检测电极(18)的一侧设置有水分检测电极(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四棱豆栽培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的四角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调控箱(2)与安装板(1)焊接成一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四棱豆栽培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4)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四个立柱(4)相对称设置在调控箱(2)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四棱豆栽培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管(16)的内部开设有与螺纹杆(15)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且螺纹管(16)焊接安装在调控板(5)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四棱豆栽培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柱(9)固定安装在安装架(10)一侧,且滑块(7)与滑柱(9)滑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四棱豆栽培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11)固定安装在安装架(10)一侧,所述电池盒(6)与伸缩杆(8)固定安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四棱豆栽培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检测器(12)通过连接线与蓄电池(17)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电机(3)的输入端与蓄电池(17)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属于四棱豆栽培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四棱豆栽培用检测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设置有调控箱,所述调控箱的顶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部设置有螺纹管。通过电机的输入端与蓄电池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带动螺纹杆转动,进而根据螺纹管的内部开设有与螺纹杆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设置,螺纹杆转动调节调控板升降,通过气缸控制伸缩杆推动电池盒在安装架上进行左右移动,进而控制检测装置对栽培架上的各个栽培槽内的土壤进行检测,实现了土壤检测器自动升降的功能,提高了检测土壤的效率,解决了原有土壤环境检测装置需要人工抬起之后插入土壤进行检测的问题。需要人工抬起之后插入土壤进行检测的问题。需要人工抬起之后插入土壤进行检测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裴顺强 刘振令 刘雅婷 黄翠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裴顺强
技术研发日:2021.08.18
技术公布日:202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