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属于雷击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雷击次数远程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2.高压输电线路是我国电网的骨干网架,由于电压等级高,输送距离远,线路检修维护工作量大大增加,并且架空输电线路地处旷野,自然和地理条件十分复杂,输电线路和杆塔容易遭受雷击,而雷电防护系统接闪的雷击次数则是评价该系统雷电防御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雷电计数器测量结果不仅可以直观地反应雷电防护系统对直击雷的接闪能力,同时为确定雷电灾害类型、划分输电杆塔防雷等级提供依据,而目前普遍安装的机械式雷电计数器与避雷器一起安装在线路杆塔上,需要巡线人员定期查看并记录计数器所标示的雷击次数,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3.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雷击次数远程监测系统,其解决了需要巡线人员定期查看并记录计数器所标示的雷击次数,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十分不便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雷击次数远程监测系统,包括微处理器单元、雷击信号采集传感模块、数据无线传输模块、电压监测电路模块、光伏取能电源和稳压电路,所述雷击信号采集传感模块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单元相连接,所述微处理器单元通过串口与数据无线传输模块相连接,所述光伏取能电源的输出端与稳压电路相连接,所述电压监测电路模块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接稳压电路与微处理器单元,所述微处理器单元通过导线连接有继电器,所述继电器通过导线和数据无线传输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数据无线传输模块通过信号连接有监测终端。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雷击信号采集传感模块包括电流传感器,所述电流传感器通过导线连接有a\d转换电路,所述a\d转换电路的通过导线连接有单片机,所述单片机通过导线连接有led显示屏和数据储存器。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数据无线传输模块包括数据处理模块、数据接收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通过导线分别与数据接收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相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光伏取能电源包括太阳能光伏板和蓄电池,所述太阳能光伏板通过导线和蓄电池相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微处理器单元采用tms320f2812控制器。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雷击次数远程监测系统,通过设置雷击信号采集传感模块,当工作人员使用该装置对雷击次数远程监测的过程中,在电流传感器实时感应雷击电流和a/d转换电路,能够实时地将雷击大电流转换为与之具有对应关系的0~5v低压信号传送至单片机的内部进行处理,从而能够实时检测、记录雷击发生的时
间、雷击电流强度等信息;通过设置微处理器单元,当微处理器单元接收到雷击信号采集传感模块的输出电平时,即可通过串口将相应雷击次数信息发送指令传到数据无线传输模块,使其开始进行工作,发送雷击计数信息至监测终端,从而实现了雷击计数信息实时发送的功能。
附图说明
1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系统的示意图;
12.图中:1、微处理器单元;2、雷击信号采集传感模块;3、数据无线传输模块;4、光伏取能电源;5、稳压电路;6、电压监测电路模块;7、继电器;8、监测终端;9、电流传感器;10、a\d转换电路;11、单片机;12、led显示屏;13、数据储存器;14、数据处理模块;15、数据接收模块;16、数据传输模块;17、太阳能光伏板;18、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14.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雷击次数远程监测系统,包括微处理器单元1、雷击信号采集传感模块2、数据无线传输模块3、电压监测电路模块6、光伏取能电源4和稳压电路5,雷击信号采集传感模块2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单元1相连接,通过设置微处理器单元1,当微处理器单元1接收到雷击信号采集传感模块2的输出电平时,即可通过串口将相应雷击次数信息发送指令传到数据无线传输模块3,使其开始进行工作,发送雷击计数信息至监测终端8,从而实现了雷击计数信息实时发送的功能,微处理器单元1通过串口与数据无线传输模块3相连接,光伏取能电源4的输出端与稳压电路5相连接,电压监测电路模块6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接稳压电路5与微处理器单元1,微处理器单元1通过导线连接有继电器7,继电器7通过导线和数据无线传输模块3的输入端相连接,数据无线传输模块3通过信号连接有监测终端8。
15.具体的,雷击信号采集传感模块2包括电流传感器9,通过设置雷击信号采集传感模块2,当工作人员使用该装置对雷击次数远程监测的过程中,在电流传感器9实时感应雷击电流和a/d转换电路,能够实时地将雷击大电流转换为与之具有对应关系的0~5v低压信号传送至单片机11的内部进行处理,从而能够实时检测、记录雷击发生的时间、雷击电流强度等信息,电流传感器9通过导线连接有a\d转换电路10,a\d转换电路10的通过导线连接有单片机11,单片机11通过导线连接有led显示屏12和数据储存器13。
16.具体的,数据无线传输模块3包括数据处理模块14、数据接收模块15和数据传输模块16,数据处理模块14通过导线分别与数据接收模块15和数据传输模块16相连接。
17.具体的,光伏取能电源4包括太阳能光伏板17和蓄电池18,太阳能光伏板17通过导线和蓄电池18相连接。
18.具体的,微处理器单元1采用tms320f2812控制器。
1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该装置安装在合适的位置,当高压输电线路受到雷击时,首先电流传感器9实时感应雷击电流,并且通过a\d转换电路10将雷击大电流转换为与之具有对应关系的0~5v低压信号,同时通过中断的方式由单片机11进行处理,并且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led显示屏12进行显示,然后保存到数据储存器13以备查询,同时单片机11将处理后的数据传送至微处理器单元1,同时微处理器单元1接收到雷击信号采集传感模块2的输出电平并产生外部中断信号,并且通过串口将相应雷击次数信息发送指令传到数据无线传输模块3,使其开始工作,发送雷击计数信息。
20.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改动、修改、替换和变型。
技术特征:1.一种雷击次数远程监测系统,包括微处理器单元(1)、雷击信号采集传感模块(2)、数据无线传输模块(3)、电压监测电路模块(6)、光伏取能电源(4)和稳压电路(5),其特征在于:所述雷击信号采集传感模块(2)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单元(1)相连接,所述微处理器单元(1)通过串口与数据无线传输模块(3)相连接,所述光伏取能电源(4)的输出端与稳压电路(5)相连接,所述电压监测电路模块(6)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接稳压电路(5)与微处理器单元(1),所述微处理器单元(1)通过导线连接有继电器(7),所述继电器(7)通过导线和数据无线传输模块(3)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数据无线传输模块(3)通过信号连接有监测终端(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击次数远程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雷击信号采集传感模块(2)包括电流传感器(9),所述电流传感器(9)通过导线连接有a\d转换电路(10),所述a\d转换电路(10)的通过导线连接有单片机(11),所述单片机(11)通过导线连接有led显示屏(12)和数据储存器(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击次数远程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无线传输模块(3)包括数据处理模块(14)、数据接收模块(15)和数据传输模块(16),所述数据处理模块(14)通过导线分别与数据接收模块(15)和数据传输模块(16)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击次数远程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取能电源(4)包括太阳能光伏板(17)和蓄电池(18),所述太阳能光伏板(17)通过导线和蓄电池(18)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击次数远程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处理器单元(1)采用tms320f2812控制器。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属于雷击监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雷击次数远程监测系统,包括微处理器单元、雷击信号采集传感模块、数据无线传输模块、电压监测电路模块、光伏取能电源和稳压电路,所述雷击信号采集传感模块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单元相连接,所述微处理器单元通过串口与数据无线传输模块相连接。其有益效果是,该雷击次数远程监测系统,通过设置雷击信号采集传感模块,当工作人员使用该装置对雷击次数远程监测的过程中,在电流传感器实时感应雷击电流和A/D转换电路,能够实时地将雷击大电流转换为与之具有对应关系的0~5V低压信号传送至单片机的内部进行处理,从而能够实时检测、记录雷击发生的时间、雷击电流强度等信息。雷击电流强度等信息。雷击电流强度等信息。
技术研发人员:赵元林 孙君录 肖春伟 周乐超 郭晓飞 贾子昊 程传宗 屠耀宇 申思勉 宋海刚 李文玉 范松坡 林栋 朱善见 袁金东 宋国峰 刘正军 张金光 王俊峰 王兴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平顶山供电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8
技术公布日:20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