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缆弯曲半径测量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07079发布日期:2022-05-31 09:48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缆弯曲半径测量工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缆弯曲半径测量工具。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城市电网中电力光缆的使用不断增加,同时光缆运行过程中暴露出的故障数量也呈上升趋势。光缆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是其绝缘的良好程度和内部电场分布的均匀性。光缆弯曲半径则是光缆敷设施工及运行中保证其绝缘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所谓弯曲半径,是指把弯曲的光缆近似看作一段圆弧,圆弧所在圆的半径即为此弯曲光缆的弯曲半径。如果光缆在敷设施工或运行中弯曲半径小于规定值,会直接或逐渐导致光缆绝缘结构的破坏,最终造成绝缘击穿,酿成安全质量事故。因此,工程验收过程中大量存在着对弯曲半径进行测量及判断的问题。现有技术中大多通过目测或者皮尺等测量光缆最小弯曲半径,但存在误差较大、容易引起误判错判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光缆弯曲半径测量工具,能够精确测量弯曲半径,且使用简单方便。
4.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光缆弯曲半径测量工具,包括支座、两第一辅助杆、第二辅助杆、测量杆和绝缘部,两第一辅助杆相对设置在支座的两侧,两第一辅助杆位于同一平面,第二辅助杆设置在支座上端且向上延伸,第二辅助杆垂直于第一辅助杆所在平面,测量杆包括设置在支座下端的外杆和可伸缩地设置在外杆下端的内杆,内杆外侧间隔设置有多个刻度值,两第一辅助杆端部和第二辅助杆端部均设置有绝缘部。
6.进一步的,所述支座包括支撑块、间隔设置在支撑块上端的两第一支撑板和设置在两第一支撑板之间的第二支撑板,两所述第一辅助杆一端分别设置在两第一支撑板上,所述第二辅助杆下端设置在支撑块中部。
7.进一步的,所述绝缘部包括圆形连接部、与连接部间隔布置的三角形部、设置在连接部和三角形部之间的连接杆和间隔套设在连接杆上的多个圆环,三角形部顶端具有第一平面,连接部上开设有让位孔,所述第一辅助杆和第二辅助杆端部插入让位孔内以与绝缘部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两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一辅助杆端部设置有与螺孔匹配的外螺纹。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辅助杆为伸缩杆。
10.进一步的,所述外杆上端与支座下端螺纹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与让位孔连通的第二螺孔,所述两第一辅助杆和第二辅助杆端部均设置有第二平面。
12.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1、使用时,使两第一辅助杆端部的绝缘部与光缆弯曲所形成的圆弧内侧接触,再通过调节内杆与外杆的相对位置,使第二辅助杆端部的绝缘部也与圆弧内侧接触,此时根据内杆上最接近外杆的刻度值,即可得到该圆弧的半径,即该弯曲半径,内杆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刻度值,各个刻度值均对应于一个半径值,这些半径值可以根据两第一辅助杆长度、第二辅助杆长度以及内杆、外杆的长度,事先通过计算设备计算好,列成一张表格,使用时根据刻度值寻找对应的表格即可,本实用新型能够精确测量光缆的弯曲半径,使用也简单方便。
14.2、绝缘部的三角形部顶端具有第一平面,该第一平面使绝缘部在与光缆接触过程中不会损伤光缆,且使操作更为方便。
15.3、两第一辅助杆通过第一螺孔和外螺纹可拆卸地设置在支座上,外杆上端与支座下端螺纹连接,拆装方便,便于携带。
16.4、第一辅助杆为伸缩杆,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第一辅助杆的长度,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其中,11、支撑块;12、第一支撑板;13、第二支撑板;2、第一辅助杆;21、外螺纹;3、第二辅助杆;41、外杆;42、内杆;51、连接部;52、三角形部;53、连接杆;54、圆环;55、第一平面;56、第二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20.如图1所示,光缆弯曲半径测量工具包括支座、两第一辅助杆2、第二辅助杆3、测量杆和绝缘部,两第一辅助杆2相对设置在支座的两侧,两第一辅助杆2位于同一平面,第二辅助杆3设置在支座上端且向上延伸,第二辅助杆3垂直于第一辅助杆2所在平面,测量杆包括设置在支座下端的外杆1和可伸缩地设置在外杆1下端的内杆42,内杆42外侧间隔设置有多个刻度值,两第一辅助杆2端部和第二辅助杆3端部均设置有绝缘部。测量时,使两第一辅助杆2端部的绝缘部与光缆弯曲所形成的圆弧内侧接触,再通过调节内杆42与外杆1的相对位置,使第二辅助杆3端部的绝缘部也与圆弧内侧接触,根据中垂线定理,即可得到弯曲半径,而为了能够在现场更为快速地得到弯曲半径的具体值,可事先将各个刻度值所对应的弯曲半径计算出来,在现场时根据刻度值即可查询得到对应的弯曲半径。随着第一辅助杆2、第二辅助杆3、测量杆长度的不同,内杆42上各个刻度值所对应的弯曲半径是不同的,因此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第一辅助杆2、第二辅助杆3、测量杆长度。其中,内杆42可伸缩地设置在外杆1下端,实现可伸缩的结构为现有技术。
21.在本实施例中,支座包括圆柱形的支撑块11、间隔设置在支撑块11上端的两第一支撑板12和设置在两第一支撑板12之间的第二支撑板13,两第一支撑板12上设置有第一螺孔,第一辅助杆2端部设置有与螺孔匹配的外螺纹21,第一辅助杆2通过外螺纹21与第一螺孔的配合,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2上,且第一支撑板与第二辅助杆3之间存在一段距离,第一辅助杆2端部外螺纹22的长度大于该距离,通过旋进或者旋出,可调整第一辅助杆2
向外延伸的长度,从而能够适应于更多情况,第二辅助杆3下端设置在支撑块11中部,测量杆的外杆1上端与支撑块11下端螺纹连接。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辅助杆2为伸缩杆,在实际测量现场,可根据具体情况更为大幅地调整第一辅助杆2的长度,从而提高测量工具的通用性。
22.绝缘部包括圆形连接部51、与连接部51间隔布置的三角形部52、设置在连接部51和三角形部52之间的连接杆53和间隔套设在连接杆53上的多个圆环54,三角形部52顶端具有第一平面55,连接部51上开设有让位孔和与让位孔连通的第二螺孔56,两第一辅助杆2和第二辅助杆3端部均设置有第二平面,将第一辅助杆2端部插入让位孔内,再将螺丝锁紧在第二螺孔56内,螺丝抵住第二平面,即可将绝缘部固定在第一辅助杆2端部,绝缘部与第二辅助杆3的连接也如此操作。
23.本实施例中,测量工具用于测量光缆的弯曲半径,相似的,测量工具也可用于电缆弯曲半径的测量,测量方式与上述完全想通过。
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光缆弯曲半径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两第一辅助杆、第二辅助杆、测量杆和绝缘部,两第一辅助杆相对设置在支座的两侧,两第一辅助杆位于同一平面,第二辅助杆设置在支座上端且向上延伸,第二辅助杆垂直于第一辅助杆所在平面,测量杆包括设置在支座下端的外杆和可伸缩地设置在外杆下端的内杆,内杆外侧间隔设置有多个刻度值,两第一辅助杆端部和第二辅助杆端部均设置有绝缘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缆弯曲半径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包括支撑块、间隔设置在支撑块上端的两第一支撑板和设置在两第一支撑板之间的第二支撑板,两所述第一辅助杆一端分别设置在两第一支撑板上,所述第二辅助杆下端设置在支撑块中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缆弯曲半径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部包括圆形连接部、与连接部间隔布置的三角形部、设置在连接部和三角形部之间的连接杆和间隔套设在连接杆上的多个圆环,三角形部顶端具有第一平面,连接部上开设有让位孔,所述第一辅助杆和第二辅助杆端部插入让位孔内以与绝缘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光缆弯曲半径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一辅助杆端部设置有与螺孔匹配的外螺纹。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光缆弯曲半径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杆为伸缩杆。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光缆弯曲半径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杆上端与支座下端螺纹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光缆弯曲半径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与让位孔连通的第二螺孔,所述两第一辅助杆和第二辅助杆端部均设置有第二平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缆弯曲半径测量工具,包括支座、两第一辅助杆、第二辅助杆、测量杆和绝缘部,两第一辅助杆相对设置在支座的两侧,两第一辅助杆位于同一平面,第二辅助杆设置在支座上端且向上延伸,第二辅助杆垂直于第一辅助杆所在平面,测量杆包括设置在支座下端的外杆和可伸缩地设置在外杆下端的内杆,内杆外侧间隔设置有多个刻度值,两第一辅助杆端部和第二辅助杆端部均设置有绝缘部。本实用新型能够精确测量弯曲半径,且使用简单方便。且使用简单方便。且使用简单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林丽速 李俊 董欣晓 谢宇宸 刘祖锋 李元九 瞿俊颖 王泽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泉州供电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2
技术公布日:2022/5/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