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隔膜击穿电压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80384发布日期:2022-04-09 08:39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隔膜击穿电压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隔膜击穿电压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隔膜击穿电压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2.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cn202022884246.3,专利名称为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击穿电压测试装置,包括脉冲高电压短路测试仪、对测试样加压的上绝缘板、双面涂覆活性物质的正极片、双面涂覆活性物质的负极片、待测试隔膜和用于固定卷芯的下绝缘板,所述正极片、负极片与待测试隔膜以卷绕方式组装成所述卷芯;所述脉冲高电压短路测试仪引出的第一根导线与所述正极片连接,第二根导线与所述负极片连接;
3.正极片和负极片与导线采用夹头夹持时,夹头夹持极片时出现松动,导致检测中断,正极片和负极片与导线的连接结构较为单一,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隔膜击穿电压测试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电池隔膜击穿电压测试装置,包括上绝缘板、下绝缘板、待检测隔膜、导线和脉冲高电压短路测试仪,所述下绝缘板的上方设有上绝缘板,且上绝缘板和下绝缘板之间设有待检测隔膜,所述下绝缘板旁设有脉冲高电压短路测试仪,且脉冲高电压短路测试仪的前端连接有导线;
7.所述上绝缘板和下绝缘板的侧壁设有侧架,且侧架的前端设有负极连接装置和正极连接装置,所述负极连接装置和正极连接装置通过极耳与待检测隔膜连接;
8.所述负极连接装置和正极连接装置的结构相同,且负极连接装置包括极片、扇形凹槽、异形凸出管和螺纹孔,且导线的夹头夹持有极片,且极片的一端下部设有异形凸出管,所述异形凸出管的上端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极片的一端上下部开设有扇形凹槽,且扇形凹槽与螺纹孔相通,所述导线的夹头夹持在两个扇形凹槽内。
9.可选地,所述负极连接装置还包括绝缘套、嵌入孔和橡胶防滑套,且侧架的前端凹槽处设有绝缘套,所述绝缘套的前端开设有嵌入孔,且极片嵌入嵌入孔内,所述极片的外部套有橡胶防滑套;
10.可选地,所述绝缘套与侧架固定,所述橡胶防滑套与极片适配;
11.可选地,所述橡胶防滑套与绝缘套固定;
12.可选地,所述异形凸出管的侧壁呈斜面设置,且异形凸出管与极片一体设置;
13.可选地,所述异形凸出管通过螺栓与导线的圆片接头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中,负极连接装置和正极连接装置采用异形凸出管和扇形凹槽两者方
式实现导线接头的快速安装,异形凸出管侧壁呈倾面设置,方便导线的夹头的夹持,负极连接装置和正极连接装置采用橡胶防滑套和绝缘套实现极片的包裹,可以避免极片和侧架之间的连接。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架、正极连接装置和负极连接装置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负极连接装置分解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a处放大示意图。
20.图中:1、侧架;2、负极连接装置;201、极片;202、扇形凹槽;203、异形凸出管;204、螺纹孔;205、绝缘套;206、嵌入孔;207、橡胶防滑套;3、正极连接装置;4、上绝缘板;5、下绝缘板;6、待检测隔膜;7、导线;8、脉冲高电压短路测试仪。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2.如图1-4所示,一种电池隔膜击穿电压测试装置,包括上绝缘板4、下绝缘板5、待检测隔膜6、导线7和脉冲高电压短路测试仪8,下绝缘板5的上方设有上绝缘板4,上绝缘板4和下绝缘板5之间设有待检测隔膜6,下绝缘板5旁设有脉冲高电压短路测试仪8,脉冲高电压短路测试仪8的前端连接有导线7;
23.上绝缘板4和下绝缘板5的侧壁设有侧架1,侧架1的前端设有负极连接装置2和正极连接装置3,负极连接装置2和正极连接装置3通过极耳与待检测隔膜6连接;
24.负极连接装置2和正极连接装置3的结构相同,负极连接装置2包括极片201、扇形凹槽202、异形凸出管203和螺纹孔204,导线7的夹头夹持有极片201,极片201的一端下部设有异形凸出管203,异形凸出管203的上端开设有螺纹孔204,极片201的一端上下部开设有扇形凹槽202,扇形凹槽202与螺纹孔204相通,导线7的夹头夹持在两个扇形凹槽202内,异形凸出管203的侧壁呈斜面设置,异形凸出管203与极片201一体设置,异形凸出管203通过螺栓与导线7的圆片接头连接,负极连接装置2和正极连接装置3采用异形凸出管203和扇形凹槽202两者方式实现导线7接头的快速安装,异形凸出管203侧壁呈倾面设置,方便导线7的夹头的夹持。
25.负极连接装置2还包括绝缘套205、嵌入孔206和橡胶防滑套207,侧架1的前端凹槽处设有绝缘套205,绝缘套205的前端开设有嵌入孔206,极片201嵌入嵌入孔206内,极片201的外部套有橡胶防滑套207,绝缘套205与侧架1固定,橡胶防滑套207与极片201适配,橡胶防滑套207与绝缘套205固定,负极连接装置2和正极连接装置3采用橡胶防滑套207和绝缘套205实现极片201的包裹,可以避免极片201和侧架1之间的连接。
26.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地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隔膜击穿电压测试装置,包括上绝缘板(4)、下绝缘板(5)、待检测隔膜(6)、导线(7)和脉冲高电压短路测试仪(8),所述下绝缘板(5)的上方设有上绝缘板(4),且上绝缘板(4)和下绝缘板(5)之间设有待检测隔膜(6),所述下绝缘板(5)旁设有脉冲高电压短路测试仪(8),且脉冲高电压短路测试仪(8)的前端连接有导线(7),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绝缘板(4)和下绝缘板(5)的侧壁设有侧架(1),且侧架(1)的前端设有负极连接装置(2)和正极连接装置(3),所述负极连接装置(2)和正极连接装置(3)通过极耳与待检测隔膜(6)连接;所述负极连接装置(2)和正极连接装置(3)的结构相同,且负极连接装置(2)包括极片(201)、扇形凹槽(202)、异形凸出管(203)和螺纹孔(204),且导线(7)的夹头夹持有极片(201),且极片(201)的一端下部设有异形凸出管(203),所述异形凸出管(203)的上端开设有螺纹孔(204),所述极片(201)的一端上下部开设有扇形凹槽(202),且扇形凹槽(202)与螺纹孔(204)相通,所述导线(7)的夹头夹持在两个扇形凹槽(20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隔膜击穿电压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连接装置(2)还包括绝缘套(205)、嵌入孔(206)和橡胶防滑套(207),且侧架(1)的前端凹槽处设有绝缘套(205),所述绝缘套(205)的前端开设有嵌入孔(206),且极片(201)嵌入嵌入孔(206)内,所述极片(201)的外部套有橡胶防滑套(20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隔膜击穿电压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套(205)与侧架(1)固定,所述橡胶防滑套(207)与极片(201)适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隔膜击穿电压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防滑套(207)与绝缘套(205)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池隔膜击穿电压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凸出管(203)的侧壁呈斜面设置,且异形凸出管(203)与极片(201)一体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池隔膜击穿电压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凸出管(203)通过螺栓与导线(7)的圆片接头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隔膜击穿电压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隔膜击穿电压测试装置,为了解决夹头夹持极片时出现松动导致检测中断的问题,采用如下技术:上绝缘板和下绝缘板的侧壁设有侧架,侧架的前端设有负极连接装置和正极连接装置,负极连接装置和正极连接装置通过极耳与待检测隔膜连接,负极连接装置和正极连接装置的结构相同,负极连接装置包括极片、扇形凹槽、异形凸出管和螺纹孔,导线的夹头夹持有极片,极片的一端下部设有异形凸出管,异形凸出管的上端开设有螺纹孔;有益效果为:负极连接装置和正极连接装置采用异形凸出管和扇形凹槽两者方式实现导线接头的快速安装,异形凸出管侧壁呈倾面设置,方便导线的夹头的夹持。夹持。夹持。


技术研发人员:张羽标 吴安星 郭文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博盛新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6
技术公布日:2022/4/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