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水动态模拟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47934发布日期:2022-05-26 01:45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循环水动态模拟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循环水质量检测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循环水动态模拟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2.冷却水循环使用技术在大型化工企业被普遍采用,但循环冷却水同时带来设备的结垢与腐蚀问题。虽然,在真实的环境中检测设备的结垢与腐蚀问题很精确,但是在真实环境中进行检测存在很多麻烦,因此,人们为了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设计了循环水动态模拟试验装置,用来模拟生产现场的流态水质、流速、金属材质和循环冷却水进出口温度等主要参数,来评价稳定水质的配方、阻垢效果及寻求相应的操作工艺条件。
3.然而,现有的循环水模拟装置在进行检测时,一般都只能在一次试验的过程中对一种流型进行检测,但是实际的情况中,在循环管中因为蒸汽的形成,可能会出现气泡状流、环状流、蛋状流等流型,对于不同的流型其含气量不同,也就是说其对于循环管壁的腐蚀状态是不同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水动态模拟试验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循环水动态模拟装置在同一时间只能对单一流型的水进行检测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6.一种循环水动态模拟试验装置,包括上液箱和下液箱,所述上液箱的底面通过下水管与所述下液箱的顶面连通,所述下液箱的侧壁分别连通有竖直的且均缠绕有电热丝的第一上水管、第二上水管以及第三上水管,所述第一上水管、所述第二上水管以及所述第三双水管分别与所述上液箱的下侧壁、中侧壁以及上侧壁连通,所述下液箱内充满循环水,所述上液箱内填充一半循环水,所述上液箱的顶面设置有若干穿过通道,每个所述穿过通道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上水管或所述第二上水管或所述第三上水管与所述上液箱连通口的上方,所述穿过通道内滑动安装有测量板,所述测量板上设置有水平贯通的测量通道,每个所述测量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上水管或所述第二上水管或所述第三上水管的管口连通,所述测量通道内拆卸安装有表征钢片。
7.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上水管、所述第二上水管以及所述第三上水管与所述上液箱的连通口均连通有水平的衔接管,所述衔接管设置在所述上液箱内,所述第一上水管、所述第二上水管以及所述第三上水管通过所述衔接管与所述测量通道连通。
8.进一步的,所述衔接管包括与所述第一上水管或所述第二上水管或所述第三上水管连通的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端部连通有与所述测量通道连通的水平管,所述测量板的底侧朝向所述水平管的一面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水平管的端部与所述滑动槽的内壁滑动接触,所述水平管的顶面与所述滑动槽的顶面抵挡时,设置在所述滑动槽内的所述测量通道与所述水平管连通。
9.更进一步的,所述测量通道的顶面设置有滑动镶嵌槽,所述滑动镶嵌槽朝向所述第一上水管或所述第二上水管或所述第三上水管的一端从所述测量通道端部贯通,所述表征钢片的顶端滑动镶嵌在所述滑动镶嵌草内,所述表征钢片的底端与所述测量通道的内壁底面滑动接触。
10.更进一步的,所述表征钢片的小面积侧面正对所述第一上水管或所述第二上水管或所述第三上水管,所述滑动镶嵌槽与所述表征钢片的顶端匹配。
11.更进一步的,所述上液箱的顶面还连通有蒸汽排出通道,所述下水管连通有补液管,所述补液管包括与所述下水管连通的加液管,所述加液管沿着远离所述下水管的方向向上倾斜设置。
1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在测量的过程中,上液箱和下液箱中都填充有用于模拟的循环水,并且上液箱中储存有一半体积的循环水,下液箱中充满循环水,并且第一上水管、第二上水管以及第三上水管中均有循环水,同时上液箱中的循环水通过下水管与下液箱中的循环水连通,这样在开启电热丝的情况下,第一上水管、第二上水管以及第三上水管中的循环水被加热,再利用下水管中冷的循环水,进而让上液箱、下水管、下液箱、第一上水管/第二上水管/第三上水管之间通过压差形成水的循环流动,系统中的循环水从上液箱中通过下水管进入下液箱,然后从下液箱中通过第一上水管/第二上水管/第三上水管中回到上液箱中,同时,因为第一上水管/第二上水管/第三上水管与上液箱的连通位置不同,也就是说,第一上水管连通在上液箱的液体侧,第一上水管内部因为电热丝加热产生的热气而形成气泡状流;第二上水管连通在上液箱的液/气交界面,第二上水管内部因为电热丝加热的热气而形成环状流;第三上水管连通在上液箱的蒸汽部分,第三上水管内部因为电热丝加热的热气而形成蛋状流。这样最终流入上液箱的循环水通过第一上水管/第二上水管/第三上水管流入不同的测量通道中,从而利用测量通道内设置的表征钢片,对同一水质状态下的三种不同流型的循环水流进行检测器腐蚀结垢状态,在测量的一定时间后,将测量板从穿过通道中抽出,将表征钢片取下即可观察获得测量结构。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图2中a出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测量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8.其中,1-上液箱、2-下液箱、3-下水管、4-电热丝、5-第一上水管、6-第二上水管、7-第三上水管、8-测量板、9-测量通道、10-表征钢片、11-衔接管、111-输液管、112-水平管、12-滑动槽、13-蒸汽排出通道、14-补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
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0.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2.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请参考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循环水动态模拟试验装置,包括上液箱1和下液箱2,所述上液箱1的底面通过下水管3与所述下液箱2的顶面连通,所述下液箱2的侧壁分别连通有竖直的且均缠绕有电热丝4的第一上水管5、第二上水管6以及第三上水管7,所述第一上水管5、所述第二上水管6以及所述第三双水管分别与所述上液箱1的下侧壁、中侧壁以及上侧壁连通,所述下液箱2内充满循环水,所述上液箱1内填充一半循环水,所述上液箱1的顶面设置有若干穿过通道,每个所述穿过通道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上水管5或所述第二上水管6或所述第三上水管7与所述上液箱1连通口的上方,所述穿过通道内滑动安装有测量板8,所述测量板8上设置有水平贯通的测量通道9,每个二所述测量通道9分别与所述第一上水管5或所述第二上水管6或所述第三上水管7的管口连通,所述测量通道9内拆卸安装有表征钢片10。
26.这样,在测量的过程中,上液箱1和下液箱2中都填充有用于模拟的循环水,并且上液箱1中储存有一半体积的循环水,下液箱2中充满循环水,并且第一上水管5、第二上水管6以及第三上水管7中均有循环水,同时上液箱1中的循环水通过下水管3与下液箱2中的循环水连通,这样在开启电热丝4的情况下,第一上水管5、第二上水管6以及第三上水管7中的循环水被加热,再利用下水管3中冷的循环水,进而让上液箱1、下水管3、下液箱2、第一上水管5/第二上水管6/第三上水管7之间通过压差形成水的循环流动,系统中的循环水从上液箱1中通过下水管3进入下液箱2,然后从下液箱2中通过第一上水管5/第二上水管6/第三上水管7中回到上液箱1中,同时,因为第一上水管5/第二上水管6/第三上水管7与上液箱1的连
通位置不同,也就是说,第一上水管5连通在上液箱1的液体侧,第一上水管5内部因为电热丝4加热产生的热气而形成气泡状流;第二上水管6连通在上液箱1的液/气交界面,第二上水管6内部因为电热丝4加热的热气而形成环状流;第三上水管7连通在上液箱1的蒸汽部分,第三上水管7内部因为电热丝4加热的热气而形成蛋状流。这样最终流入上液箱1的循环水通过第一上水管5/第二上水管6/第三上水管7流入不同的测量通道9中,从而利用测量通道9内设置的表征钢片10,对同一水质状态下的三种不同流型的循环水流进行检测器腐蚀结垢状态,在测量的一定时间后,将测量板8从穿过通道中抽出,将表征钢片10取下即可观察获得测量结构。
2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水管5、所述第二上水管6以及所述第三上水管7与所述上液箱1的连通口均连通有水平的衔接管11,所述衔接管11设置在所述上液箱1内,所述第一上水管5、所述第二上水管6以及所述第三上水管7通过所述衔接管11与所述测量通道9连通。
28.同时,所述衔接管11包括与所述第一上水管5或所述第二上水管6或所述第三上水管7连通的输液管111,所述输液管111的端部连通有与所述测量通道9连通的水平管112,所述测量板8的底侧朝向所述水平管112的一面设置有滑动槽12,所述水平管112的端部与所述滑动槽12的内壁滑动接触,所述水平管112的顶面与所述滑动槽12的顶面抵挡时,设置在所述滑动槽12内的所述测量通道9与所述水平管112连通。
29.这样在对测量板8进行安装时,利用水平管112与滑动槽12的接触,来对测量板8的竖直方向进行限位。
30.更进一步的,所述测量通道9的顶面设置有滑动镶嵌槽,所述滑动镶嵌槽朝向所述第一上水管5或所述第二上水管6或所述第三上水管7的一端从所述测量通道9端部贯通,所述表征钢片10的顶端滑动镶嵌在所述滑动镶嵌草内,所述表征钢片10的底端与所述测量通道9的内壁底面滑动接触。
31.同时,所述表征钢片10的小面积侧面正对所述第一上水管5或所述第二上水管6或所述第三上水管7,所述滑动镶嵌槽与所述表征钢片10的顶端匹配。
32.而且,所述上液箱1的顶面还连通有蒸汽排出通道13,所述下水管3连通有补液管14,所述补液管14包括与所述下水管3连通的加液管,所述加液管沿着远离所述下水管3的方向向上倾斜设置。
33.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