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合喷雾进样的流动管装置

文档序号:36655155发布日期:2024-01-06 23:42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结合喷雾进样的流动管装置

本公开涉及一种液体进样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准确定量进样的流动管装置。


背景技术:

1、在化学领域的探索和研究过程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液体样品,相应的也会用到相应匹配的进样方式系统。液体常用的气化方式有两种,包括将液体升温至气化温度或将气体通入液体样品中鼓泡进样。这两种进样方式各有缺陷,对于混合的液体试剂,由于不同液体的气化温度不同,存在样品1气化而样品2没有气化或样片1气化而样品2已经开始反应的情况。鼓泡进样对于进样的量无法进行精确计算,因而无法对反应物和产物进行定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为了解决至少部分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结合喷雾进样的流动管装置,包括:

2、外管;

3、内管,穿过所述外管且两端均超出所述外管的端部;

4、第一密封接头,设置在所述外管的两端且抵接所述内管,用于在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限定一个密封空间;

5、进气管,从所述内管的第一端插入;

6、第二密封接头,套设在所述进气管上且与所述内管的第一端密封连接;

7、进液管,一端从所述进气管的第二端插入,另一端用于连通待反应液体;以及

8、三通接头,包括第一口、第二口和第三口,所述第一口与所述进气管的第二端连通且密封连接,所述进液管从所述第一口插入且从所述第二口穿出,所述进液管与所述第二口密封连接,所述第三口用于连通待通入气体。

9、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管的侧壁上设置有采样孔;

10、所述内管侧壁上设置有出口,所述出口与所述采样孔相对设置;以及

11、所述流动管装置还包括采样器,所述采样器一端插入所述采样孔内与所述出口连通,另一端用于连通负压装置。

12、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采样器包括:

13、锥形部,尖端插入所述采样孔,所述尖端处设置有开孔,所述开孔与所述出口抵接或相邻设置,所述锥形部与所述采样孔密封连接;

14、过渡部,一端与所述锥形部连接;以及

15、连接部,与所述过渡部的另一端连接,用于连接负压装置。

16、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开孔的直径范围包括50~150um。

17、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流动管装置还包括:

18、压力计;

19、其中,所述外管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通气孔,两个所述通气孔分别用于连接抽气装置和所述压力计。

20、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管一端的外侧壁设置有一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侧壁上设置有以沿所述外管轴向方向的插孔;以及

21、所述流动管装置还包括热电偶,所述热电偶沿所述外管的轴向方向从所述插孔插入,所述热电偶与所述插孔密封连接。

22、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管内壁沿轴向方向设置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设置在所述插孔和所述采样孔之间,所述热电偶卡设在所述条形槽内,且所述热电偶的一端靠近所述内管上的出口。

23、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管的两端还包括:

24、过渡管,包括等径部和变径部,所述等径部与所述第一密封接头连接,所述变径部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外管的端部和所述等径部。

25、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均为石英管;

26、所述进气管为钢管;以及

27、所述进液管为毛细管。

28、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密封接头包括真空管接头;以及

29、所述第二密封接头包括变径卡套管联合接头。

30、根据本公开上述实施例的流动管装置,通过进气管通入高速气体将进液管内的液体雾化,进而在内管中参与反应,可以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混合液体因为气化温度不同导致的缺陷,同时,配合流量计能够准确、定量的将液体雾化通入到内管中参与反应。



技术特征:

1.一种结合喷雾进样的流动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动管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动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器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动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的直径范围包括50~150u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动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动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一端的外侧壁设置有一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侧壁上设置有以沿所述外管轴向方向的插孔;以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动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内壁沿轴向方向设置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设置在所述插孔和所述采样孔之间,所述热电偶卡设在所述条形槽内,且所述热电偶的一端靠近所述内管上的出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动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的两端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动管装置,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动管装置,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结合喷雾进样的流动管装置,包括:外管;内管,穿过外管且两端均超出外管的端部;第一密封接头,设置在外管的两端且抵接内管,用于在内管与外管之间限定一个密封空间;进气管,从内管的第一端插入;第二密封接头,套设在进气管上且与内管的第一端密封连接;进液管,一端从进气管的第二端插入,另一端用于连通待反应液体;以及三通接头,包括第一口、第二口和第三口,第一口与进气管的第二端连通且密封连接,进液管从第一口插入且从第二口穿出,进液管与第二口密封连接,第三口用于连通待通入气体。

技术研发人员:徐强,于同坡,王占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