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上移动平台升降单元的耐久和超载试验平台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732628发布日期:2023-04-06 04:44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上移动平台升降单元的耐久和超载试验平台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重型装备试验方法,尤其是一种海上移动平台升降单元的耐久和超载试验平台及方法。


背景技术:

1、海上移动平台是一类结构物可漂浮海面并可移动位置的作业平台,通常自身拥有浮力结构,可以由拖轮实行海上托运移动,部分类型平台还备有动力设备以实现自主航行。海上移动平台工作时必须用桩、锚或系泊系统和动力定位系统,在一段时间内被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上,以完成所要求的海上作业。海上移动平台是海洋资源开发的重要工程设施,还具备码头仓储、能源发电、海水利用、科学研究以及作为海洋保障基地等多种功能。由于其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海上移动平台采用的各种工程设备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制造,并在出厂使用前进行性能测试,以保证实际工作时的安全和稳定。

2、海上移动平台所使用的升降单元需进行耐久和超载试验以验证设计强度及可靠性,是否运转平稳,无异常振动、冲击、噪声及过量发热。然而现有设备中并无能够同时执行耐久和超载试验的装置,也无相应的试验方法或工艺流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海上移动平台升降单元试验方法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海上移动平台升降单元的耐久和超载试验平台及方法。

2、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海上移动平台升降单元的耐久和超载试验平台,其结构包括试验台本体、油缸、齿条和定制框架;其中油缸安装于试验台本体的上表面左侧,定制框架安装于试验台本体的上表面右侧,齿条设于油缸和定制框架之间。

3、进一步的,所述试验台本体包括左侧平台和右侧平台,其中左侧平台上安装水平放置的油缸,油缸的动力部朝向右侧平台;右侧平台上安装定制框架,定制框架的底部通过若干组螺栓与右侧平台的上表面连接,齿条设于定制框架的左侧,与油缸的动力部位于同一轴线上,其行进路线位于升降单元减速箱的旋转部下方。

4、利用该试验平台进行海上移动平台升降单元的耐久和超载试验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5、1)将组装好的升降单元横向放入定制框架,将定制框架放在试验台本体上并用螺栓固定,升降单元的减速箱位于齿条的上方,并与其配合连接;

6、2)耐久试验:通过液压站控制油缸,油缸主动,驱动电机被动,驱动电机的扭矩对应的爬齿处载荷为预压升降载荷;油缸加载直至齿条向左匀速运动,齿条运动距离为爬升齿轮顺时针转动一周;升降单元的驱动电机反向驱动,减速箱带动齿条回到初始位置,油缸收回复位,重复以上两个步骤,在额定载荷下测试连续运转达到试验要求的时间;

7、3)超载试验:通过液压站控制油缸,油缸主动,驱动电机被动,驱动电机的扭矩对应的爬齿处载荷为1.5倍额定提升载荷或者1.1倍最大静态支撑载荷,两者取其大者;油缸加载直至齿条向左匀速运动,齿条运动距离为爬升齿轮顺时针转动一周,完成超载试验;

8、4)刹车试验:启动升降单元的驱动电机,电机主动,油缸被动,油缸设定推力值,使爬齿处载荷达到1.2倍预压载荷,带动齿条匀速移动,在齿条匀速移动过程中,启动升降单元的制动器使其闭合制动,检验制动器的可靠性。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填补现有技术的空白,针对海上移动平台所使用的升降单元在同一平台上进行进行耐久和超载试验,节约检测成本和时间,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升降单元运行的安全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海上移动平台升降单元的耐久和超载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试验台本体(1)、油缸(2)、齿条(3)和定制框架(4);其中油缸(2)安装于试验台本体(1)的上表面左侧,定制框架(4)安装于试验台本体(1)的上表面右侧,齿条(3)设于油缸(2)和定制框架(4)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上移动平台升降单元的耐久和超载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台本体(1)包括左侧平台和右侧平台,其中左侧平台上安装水平放置的油缸(2),油缸(2)的动力部朝向右侧平台;右侧平台上安装定制框架(4),定制框架(4)的底部通过若干组螺栓与右侧平台的上表面连接,齿条(3)设于定制框架(4)的左侧,与油缸(2)的动力部位于同一轴线上,其行进路线位于升降单元减速箱的旋转部下方。

3.利用如权利要求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海上移动平台升降单元的耐久和超载试验平台进行耐久和超载试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的是一种海上移动平台升降单元的耐久和超载试验平台及方法,其试验平台结构包括试验台本体、油缸、齿条和定制框架;其中油缸安装于试验台本体的上表面左侧,定制框架安装于试验台本体的上表面右侧,齿条设于油缸和定制框架之间。本发明可针对海上移动平台所使用的升降单元进行耐久和超载试验,以验证设计强度及可靠性,是否运转平稳,无异常振动、冲击、噪声及过量发热。

技术研发人员:奚宪,陈贻平,仇启春,马杰,缪宇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南通)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