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壤墒情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35394发布日期:2023-02-03 18:03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土壤墒情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墒情监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壤墒情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2.土壤墒情监测装置通过插入到土壤中,其上的传感器探头实现对土壤的墒情进行监测,传统定深监测的方式,将传感器探头置于钻头内,通过手动或电动钻孔的方式将探头置于指定深度的土壤内进行探测,钻孔过程中,传感器的导线容易产生绕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土壤墒情监测装置,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土壤墒情监测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部的传感器模块和升降钻孔机构;传感器模块包括传感器探头、正极弹簧探针、负极弹簧探针、正极金属环和负极金属环,升降钻孔机构包括丝杆、驱动丝杆旋转升降的驱动机构以及连接于丝杆下方的钻头;传感器探头伸出于钻头侧壁,丝杆上方连接有第一接触盘,第一接触盘上端面设有与其同轴心布置的正极金属环和负极金属环,传感器探头的正负极导线内置于丝杆,并分别与正极金属环和负极金属环连接,第一接触盘上方设有第二接触盘,第二接触盘下端面设有分别与正极金属环、负极金属环相接触并与控制器连接的正极弹簧探针和负极弹簧探针。
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传感器探头的导线内置于丝杆内,避免了在钻孔的过程中导线缠绕在丝杆上造成导线受损;钻孔过程中,正极金属环和负极金属环的同轴心转动,以使正极弹簧探针和负极弹簧探针能够始终分别与正极金属环和负极金属环保持接触,避免了导线直接连接造成钻孔时导线绕线的隐患。
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7.进一步,第二接触盘上端连接有弹簧,弹簧另一端连接于壳体内上壁。
8.进一步,正极弹簧探针和/或负极弹簧探针包括外导套、活动接触头和弹性件,外导套内设有活动空腔,活动空腔内从上之下依次设置有弹性件和活动接触头,且活动接触头远离弹性件的一端伸出活动空腔的下端。
9.进一步,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以及电机;丝杆纵向设置于壳体内,壳体内设有限制第一齿轮上下运动的齿轮槽,第一齿轮螺纹连接于丝杆上,并设置在齿轮槽内,第二齿轮连接于电机的转轴上,并与第一齿轮啮合。
10.进一步,壳体下方设有插杆。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弹簧探针剖面结构示意图。
14.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5.1、壳体,11、齿轮槽,2、传感器模块,21、传感器探头,22、正极弹簧探针,23、负极弹簧探针,24、正极金属环,25、负极金属环,3、升降钻孔机构,31、丝杆,32、驱动机构,321、第一齿轮,322、第二齿轮,323、电机,33、钻头,4、第一接触盘,5、第二接触盘,6、弹簧,7、插杆。
具体实施方式
1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17.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一种土壤墒情监测装置,包括壳体1,以及设于壳体1内部的传感器模块2和升降钻孔机构3;传感器模块2包括传感器探头21、正极弹簧探针22、负极弹簧探针23、正极金属环24和负极金属环25,升降钻孔机构3包括丝杆31、驱动丝杆31旋转升降的驱动机构32以及连接于丝杆31下方的钻头33;传感器探头21伸出于钻头33侧壁,丝杆31上方连接有第一接触盘4,第一接触盘4上端面设有与其同轴心布置的正极金属环24和负极金属环25,传感器探头21的正负极导线内置于丝杆31,并分别与正极金属环24和负极金属环25连接,第一接触盘4上方设有第二接触盘5,第二接触盘5下端面设有分别与正极金属环24、负极金属环25相接触并与控制器连接的正极弹簧探针22和负极弹簧探针23。
18.通过将传感器探头21的导线内置于丝杆31内,避免了在钻孔的过程中导线缠绕在丝杆31上造成导线受损;钻孔过程中,正极金属环24和负极金属环25的同轴心转动,以使正极弹簧探针22和负极弹簧探针23能够始终分别与正极金属环24和负极金属环25保持接触,避免了导线直接连接造成钻孔时导线绕线的隐患。
19.实施例2,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其具体如下:
20.第二接触盘5上端连接有弹簧6,弹簧6另一端连接于壳体1内上壁。
21.向下钻孔的过程中,在弹簧6的作用下,正极弹簧探针22始终抵住正极金属环24,负极弹簧探针23始终抵住负极金属环25,接触更稳定,避免接触不良。
22.实施例3,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其具体如下:
23.正极弹簧探针22和/或负极弹簧探针23包括外导套211、活动接触头212和弹性件213,外导套211内设有活动空腔214,活动空腔214内从上之下依次设置有弹性件213和活动接触头212,且活动接触头212远离弹性件213的一端伸出活动空腔214的下端。
24.活动接触头212在活动空腔214内进行弹性运动并可延伸出外导套211,活动接触头212通过弹性件213与外导套211进行弹性连接,活动接触头212纵向横切面为t型或倒三角形,活动接触头212上端直径大于活动空腔214出口处直径,活动接触头212在活动空腔214内弹性运动而无法完全脱离出活动空腔214,当正极弹簧探针22和负极弹簧探针23向下运动过程中,分别与正极金属环24、负极金属环25相抵触。
25.实施例4,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其具体如下:
26.驱动机构32包括第一齿轮321、第二齿轮322以及电机323;丝杆31纵向设置于壳体
1内,壳体1内设有限制第一齿轮321上下运动的齿轮槽11,第一齿轮321螺纹连接于丝杆31上,并设置在齿轮槽11内,第二齿轮322连接于电机323的转轴上,并与第一齿轮321啮合。
27.具体实施中,电机323为步进电机,精度更高,通过电机323驱动第二齿轮322旋转,带动第一齿轮321旋转,因第一齿轮321只能在齿轮槽11内进行自转,从而使丝杆31进行旋转升降,进一步带动钻头33进行钻孔。
28.实施例5,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其具体如下:
29.壳体1下方设有插杆7。
30.使其更加稳定的固定于土壤中。
31.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技术特征:
1.一种土壤墒情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以及设于所述壳体(1)内部的传感器模块(2)和升降钻孔机构(3);所述传感器模块(2)包括传感器探头(21)、正极弹簧探针(22)、负极弹簧探针(23)、正极金属环(24)和负极金属环(25),所述升降钻孔机构(3)包括丝杆(31)、驱动所述丝杆(31)旋转升降的驱动机构(32)以及连接于所述丝杆(31)下方的钻头(33);所述传感器探头(21)伸出于所述钻头(33)侧壁,所述丝杆(31)上方连接有第一接触盘(4),所述第一接触盘(4)上端面设有与其同轴心布置的正极金属环(24)和负极金属环(25),所述传感器探头(21)的正负极导线内置于所述丝杆(31),并分别与所述正极金属环(24)和所述负极金属环(25)连接,所述第一接触盘(4)上方设有第二接触盘(5),所述第二接触盘(5)下端面设有分别与所述正极金属环(24)、所述负极金属环(25)相接触并与控制器连接的正极弹簧探针(22)和负极弹簧探针(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墒情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盘(5)上端连接有弹簧(6),所述弹簧(6)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壳体(1)内上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墒情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弹簧探针(22)和/或所述负极弹簧探针(23)包括外导套(211)、活动接触头(212)和弹性件(213),所述外导套(211)内设有活动空腔(214),所述活动空腔(214)内从上之下依次设置有所述弹性件(213)和所述活动接触头(212),且所述活动接触头(212)远离所述弹性件(213)的一端伸出所述活动空腔(214)的下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墒情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2)包括第一齿轮(321)、第二齿轮(322)以及电机(323);所述丝杆(31)纵向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壳体(1)内设有限制所述第一齿轮(321)上下运动的齿轮槽(11),所述第一齿轮(321)螺纹连接于所述丝杆(31)上,并设置在所述齿轮槽(11)内,所述第二齿轮(322)连接于所述电机(323)的转轴上,并与所述第一齿轮(321)啮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墒情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下方设有插杆(7)。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土壤墒情监测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部的传感器模块和升降钻孔机构;丝杆上方连接有第一接触盘,第一接触盘上端面设有与其同轴心布置的正极金属环和负极金属环,传感器探头的正负极导线内置于丝杆,并分别与正极金属环和负极金属环连接,第二接触盘下端面设有分别与正极金属环、负极金属环相接触并与控制器连接的正极弹簧探针和负极弹簧探针,通过将传感器探头的导线内置于丝杆内,避免了在钻孔的过程中导线缠绕在丝杆上造成导线受损;钻孔过程中,正极金属环和负极金属环的同轴心转动,以使正极弹簧探针和负极弹簧探针能够始终分别与正极金属环和负极金属环保持接触,避免了导线直接连接造成钻孔时导线绕线的隐患。孔时导线绕线的隐患。孔时导线绕线的隐患。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省益科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07
技术公布日:2023/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