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全站仪测量的组合式棱镜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76696发布日期:2022-10-29 02:43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全站仪测量的组合式棱镜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测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全站仪测量的组合式棱镜结构。


背景技术:

2.工程测量中,通常采用棱镜配合全站仪测量点位的角度、距离和高差。测量过程中,棱镜通常安装在对中杆一端,对中杆另一端支撑在测点上,对中杆一般采用三脚架固定。上述结构较适用于水平面或平缓斜面上的点位测量,而对陡峭斜面或竖直面上的点位测量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全站仪测量的组合式棱镜结构,为陡峭斜面或竖直面上的点位测量提供便利。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用于全站仪测量的组合式棱镜结构,包括第一棱镜和第一对中杆,所述第一棱镜包括第一棱镜框,第一棱镜框内转动设置有第一棱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镜框为矩形,第一棱镜框的一侧固设第一插接套筒,另一侧设一u型把手,第一插接套筒的纵轴线过第一棱镜框的中心,第一插接套筒的筒壁上穿设有第一紧固螺栓,所述第一对中杆的一端插入第一插接套筒内,并通过第一紧固螺栓固定,所述u型把手两端分别与第一棱镜框固定连接,第一棱镜框上设一长水准泡,所述长水准泡的纵轴线与第一插接套筒的纵轴线平行。
6.上述用于全站仪测量的组合式棱镜结构,所述u型把手上设有两个螺栓孔,两螺栓孔沿u型把手纵向有一定间距。
7.上述用于全站仪测量的组合式棱镜结构,还可包括第二棱镜、第二对中杆和一连接件;所述第二棱镜包括矩形的第二棱镜框,第二棱镜框内转动设置有第二棱镜片,第二棱镜框的一侧固设第二插接套筒,另一侧固设一插接头,第二插接套筒和插接头的纵轴线均过第二棱镜框的中心,第二插接套筒的筒壁上穿设有第二紧固螺栓;所述第二对中杆的上端插入第二插接套筒内并通过第二紧固螺栓固定;所述连接件的一侧设有一通孔,连接件上设有贯穿到所述通孔内的第三紧固螺栓,连接件的另一侧设有一u型槽口,所述u型槽口的纵轴线与所述通孔的纵轴线平行,u型槽口的两侧间穿设两个第四紧固螺栓;所述第二对中杆穿插在所述连接件上的通孔中,并通过第三紧固螺栓固定;所述第一棱镜框上的u型把手位于所述连接件上的u型槽口内,连接件上的两个第四紧固螺栓分别穿过u型把手上的两螺孔将连接件与u型把手连接固定。
8.本实用新型在棱镜上增设了把手和长水准泡,便于手持进行陡峭斜面或竖直面上的点位测量;两个棱镜可采用不同的组合方式,既可增加测量精度,又可同时进行水平面和竖直面上的点位测量,提高测量效率。
附图说明
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0.图2是第一棱镜的结构示意图;
11.图3是第二棱镜的结构示意图;
12.图4是连接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3.图5是连接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4.图6是本实用新型用于陡峭斜面或竖直面上点位测量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15.图7是本实用新型用于陡峭斜面或竖直面上点位精确测量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棱镜1和第一对中杆2,所述第一棱镜1包括第一棱镜框11,第一棱镜片12位于第一棱镜框内,第一棱镜片12两侧与第一棱镜框1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棱镜框11为矩形,第一棱镜框的一侧固设第一插接套筒13,另一侧设一u型把手14,第一插接套筒的纵轴线过第一棱镜框的中心,第一插接套筒的筒壁上穿设有第一紧固螺栓15,所述第一对中杆2的一端插入第一插接套筒13内,并通过第一紧固螺栓15固定,所述u型把手两端分别与第一棱镜框固定连接;第一棱镜框11上设一长水准泡16,所述长水准泡16的纵轴线与第一插接套筒13的纵轴线平行。
17.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时,为便于结构扩展,可在u型把手14上预设两个螺栓孔141,两螺栓孔沿u型把手纵向设一定间距。
18.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时,还可设置第二棱镜3、第二对中杆4和一连接件5。
19.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棱镜3包括矩形的第二棱镜框31,第二棱镜片32位于第二棱镜框内,第二棱镜片32两侧与第二棱镜框31转动连接,第二棱镜框31的一侧固设第二插接套筒33,另一侧固设一插接头34,第二插接套筒和插接头的纵轴线均过第二棱镜框的中心,第二插接套筒的筒壁上穿设有第二紧固螺栓35;第二棱镜框上可设长水准泡36。
20.如图4、图5所示,所述连接件5的一侧设有一通孔51,连接件5上设有贯穿到所述通孔内的第三紧固螺栓52,连接件5的另一侧设有一u型槽口53,所述u型槽口53的纵轴线与所述通孔51的纵轴线平行,u型槽口53的两侧间穿设两个第四紧固螺栓54;
21.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对中杆4的上端插入第二棱镜3上的第二插接套筒33内并通过第二紧固螺栓35固定;第二对中杆4的杆体穿插在所述连接件5上的通孔中,并通过第三紧固螺栓52固定;所述第一棱镜框上的u型把手14中间位于所述连接件5上的u型槽口53内,连接件5上的两个第四紧固螺栓54分别穿过u型把手14上的两螺孔将连接件5与u型把手14连接固定。
22.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式如下:
23.如图1所示,测量竖直面时,将第一对中杆2的尖端对准竖直面上的测点,通过第一棱镜1上的长水准泡16将第一对中杆调至水平,全站仪通过第一棱镜采集测量数据;测量水平面时,将第二对中杆4下端支撑在水平面上,通过第二对中杆自带的水准泡将第二对中杆调至与水平面垂直,全站仪通过第二棱镜3采集水平面的测量数据;采用该结构,全站仪还可同时采集竖直面和水平面上的测量数据,提高测量效率。
24.如图6所示,如果只对竖直面或陡峭斜面上的测点进行测量,为便于操作,可将第
一棱镜上的u型把手与连接件分开,操作人员手持第一棱镜1上的u型把手14,将第一对中杆2的尖端对准测点,通过第一棱镜上的长水准泡将第一对中杆调整到水平,全站仪通过第一棱镜采集测量数据;
25.在测量精度要求较高的情况下,有时需要对一个测点进行两次或多次测量。如图7所示,可将第二棱镜3上的插接头34与第一棱镜1上的插接套筒13连接固定,第二棱镜3上的插接套筒33与第一对中杆2或第二对中杆4连接固定,操作人员手持第一棱镜1上的u型把手14,将对中杆的尖端对准测点,通过第一棱镜或第二棱镜上的长水准泡将对中杆调至水平,全站仪可通过第一棱镜1和第二棱镜3一次采集两组测量数据,然后计算两组数据的平均值,从而提高测量精度。该结构便于对竖直面上点位进行精确测量。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全站仪测量的组合式棱镜结构,包括第一棱镜和第一对中杆,所述第一棱镜包括第一棱镜框,第一棱镜框内转动设置有第一棱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镜框为矩形,第一棱镜框的一侧固设第一插接套筒,另一侧设一u型把手,第一插接套筒的纵轴线过第一棱镜框的中心,第一插接套筒的筒壁上穿设有第一紧固螺栓,所述第一对中杆的一端插入第一插接套筒内,并通过第一紧固螺栓固定,所述u型把手两端分别与第一棱镜框固定连接,第一棱镜框上设一长水准泡,所述长水准泡的纵轴线与第一插接套筒的纵轴线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全站仪测量的组合式棱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把手上设有两个螺栓孔,两螺栓孔沿u型把手纵向有一定间距。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全站仪测量的组合式棱镜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棱镜、第二对中杆和一连接件;所述第二棱镜包括矩形的第二棱镜框,第二棱镜框内转动设置有第二棱镜片,第二棱镜框的一侧固设第二插接套筒,另一侧固设一插接头,第二插接套筒和插接头的纵轴线均过第二棱镜框的中心,第二插接套筒的筒壁上穿设有第二紧固螺栓;所述第二对中杆的上端插入第二插接套筒内并通过第二紧固螺栓固定;所述连接件的一侧设有一通孔,连接件上设有贯穿到所述通孔内的第三紧固螺栓,连接件的另一侧设有一u型槽口,所述u型槽口的纵轴线与所述通孔的纵轴线平行,u型槽口的两侧间穿设两个第四紧固螺栓;所述第二对中杆穿插在所述连接件上的通孔中,并通过第三紧固螺栓固定;所述第一棱镜框上的u型把手位于所述连接件上的u型槽口内,连接件上的两个第四紧固螺栓分别穿过u型把手上的两螺孔将连接件与u型把手连接固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全站仪测量的组合式棱镜结构,包括第一棱镜和与第一棱镜连接的第一对中杆,第一棱镜上设U型把手及长水准泡;还包括第二棱镜、第二对中杆和一连接件,第二棱镜与第二对中杆连接,第二对中杆穿插在连接件上的通孔中并通过螺栓固定,第一棱镜框上的U型把手与连接件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便于手持进行陡峭斜面或竖直面上的点位测量;两个棱镜可采用不同的组合方式,既可增加测量精度,又可同时进行水平面和竖直面上的点位测量,提高测量效率。提高测量效率。提高测量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田国伟 白浪 张鹏 杨军宏 张蕊 刘超 梁招 王黎明 刘计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08
技术公布日:2022/10/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