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人体微动监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40053发布日期:2022-12-14 00:03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人体微动监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人体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人体微动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大量应用场景所使用的智能系统需要对一定区域内是否有人体存在进行探测,但是受到成本限制,通过普通的传感器,要较为准确地判断一定区域内是否有人体存在是非常困难的。
3.专利申请号为cn201821226439.6公开了一种基于远程温度测量的微动人体探测装置,其包括远程红外测温传感器、esp32开发板、指示灯,远程红外测温传感器的输出端与esp32开发板连接,esp32开发板与指示灯连接,远程红外测温传感器实时探测检测区域内的温度,远程红外测温传感器实时输出温度信号并传输给esp32开发板,esp32开发板用于根据远程红外测温传感器传输的温度信号判定检测区域内是否存在人体,esp32开发板判定检测区域内存在人体时控制指示灯点亮,esp32开发板判定检测区域内不存在人体时控制指示灯熄灭;优点是其结构简单,既能有效地检测出大幅度运动的人体,又能有效地检测出微动人体,实用性高。
4.仅仅依靠远红外测温传感器对于微动人体的检测精度还是较低,特别是人体处于睡眠、静坐等状态时经常难以检测到。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人体微动监控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利用红外传感模块和高精度的毫米波测距模块对人体进行检测,大大提高了对人体微动状态的检测精度,满足消费需求。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人体微动监控装置,包括壳体、嵌设在壳体前端面的毫米波测距模块、红外传感模块和指示灯,所述壳体内安装有芯片和电源模块,所述壳体的后端设置有充电接口,且充电接口与电源模块连接,所述芯片的输入端分别与毫米波测距模块和红外传感模块电性连接,且芯片的输出端分别与指示灯和受控电器电性连接,所述壳体的底端通过吸盘组件固定安装在水平面上。
8.进一步,所述吸盘组件包括固设在壳体下端面的真空吸盘、安装在壳体内部的真空泵,所述真空泵的输出端连接有出气管,且真空泵的输入端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真空吸盘连通,且连接管靠近真空泵的一端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电磁单向阀。
9.进一步,所述真空吸盘设置有多个,且多个真空吸盘呈阵列式分布在壳体的下端面,所述连接管远离进气管的一端设置有与真空吸盘一一对应的支管。
10.进一步,所述壳体的后端面安装有两个控制开关,且两个控制开关通过导线分别
与真空泵和电磁单向阀电性连接。
11.进一步,所述壳体的下端面穿设有若干阵列分布的通风孔。
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红外传感模块和高精度的毫米波测距模块对人体进行检测,大大提高了对人体微动状态的检测精度,满足消费需求。
14.2、本实用新型利用多个真空吸盘使壳体固定安装在水平上,防止由于安装不稳造成检测精度降低。
附图说明
15.图1为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人体微动监控装置的正视图。
16.图2为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人体微动监控装置的后视图。
17.图3为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人体微动监控装置的仰视图。
18.图4为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人体微动监控装置中吸盘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人体微动监控装置的电气控制原理框图。
20.图中:1、壳体;2、毫米波测距模块;3、指示灯;4、真空吸盘;5、充电接口;6、控制按钮;7、通风孔;8、真空泵;9、出气管;10、连接管;11、进气管;12、电磁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人体微动监控装置,包括壳体1、嵌设在壳体1前端面的毫米波测距模块2、红外传感模块和指示灯3,壳体1内安装有芯片和电源模块,壳体1的后端设置有充电接口5,且充电接口5与电源模块连接,芯片的输入端分别与毫米波测距模块2和红外传感模块电性连接,且芯片的输出端分别与指示灯3和受控电器电性连接,壳体1的底端通过吸盘组件固定安装在水平面上。
23.红外感应模块的感应探头自动探测检测区域内的人体上发出的红外线能量,红外感应模块的输出端传输感应信号给芯片,芯片判定检测区域内存在人体并控制的指示灯3点亮,同时控制毫米波测距模块2向检测区域内发射毫米波,的毫米波测距模块2的输出端传输距离信号给芯片,芯片判定检测区域内存在的人体是否为微动人体,芯片判定检测区域内存在的人体为微动人体时保持控制的指示灯3亮,芯片判定检测区域内存在的人体不为微动人体时控制的指示灯3熄灭。
24.吸盘组件包括固设在壳体1下端面的真空吸盘4、安装在壳体1内部的真空泵8,真空泵8的输出端连接有出气管9,且真空泵8的输入端安装有连接管10,连接管10的另一端与真空吸盘4连通,且连接管10靠近真空泵8的一端连接有进气管11,进气管11上设置有电磁单向阀12。
25.为了加固连接,真空吸盘4设置有多个,且多个真空吸盘4呈阵列式分布在壳体1的下端面,连接管10远离进气管11的一端设置有与真空吸盘4一一对应的支管。
26.为了便于控制,壳体1的后端面安装有两个控制开关,且两个控制开关通过导线分别与真空泵8和电磁单向阀12电性连接。
27.壳体1的下端面穿设有若干阵列分布的通风孔7;进气和出气均通过通风孔7,便于对真空吸盘4进行操作,同时加快壳体1内外的空气流动,还可以增强其散热性能。
28.综上,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人体微动监控装置,使用时将壳体1通过真空吸盘4放置在水平面上,同时按压对应真空泵8的控制开关,启动真空泵8通过连接管10抽出真空吸盘4内的空气,直至真空吸盘4固定在平面上,再关闭真空泵8,对于真空吸盘4的吸力控制为本领域人员的常规技术,本申请中不再详细描述;完成安装后,红外传感器模块和高精度的毫米波测距模块2对检测区域内是否存在微动人体进行检测;在需要更换安装位置时,通过另一个控制开关启动电磁单向阀12,空气自进气管11进入,从而降低真空吸盘4的吸力,取下壳体1后再更换安装位置。
29.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人体微动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嵌设在壳体(1)前端面的毫米波测距模块(2)、红外传感模块和指示灯(3),所述壳体(1)内安装有芯片和电源模块,所述壳体(1)的后端设置有充电接口(5),且充电接口(5)与电源模块连接,所述芯片的输入端分别与毫米波测距模块(2)和红外传感模块电性连接,且芯片的输出端分别与指示灯(3)和受控电器电性连接,所述壳体(1)的底端通过吸盘组件固定安装在水平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人体微动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组件包括固设在壳体(1)下端面的真空吸盘(4)、安装在壳体(1)内部的真空泵(8),所述真空泵(8)的输出端连接有出气管(9),且真空泵(8)的输入端安装有连接管(10),所述连接管(10)的另一端与真空吸盘(4)连通,且连接管(10)靠近真空泵(8)的一端连接有进气管(11),所述进气管(11)上设置有电磁单向阀(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人体微动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吸盘(4)设置有多个,且多个真空吸盘(4)呈阵列式分布在壳体(1)的下端面,所述连接管(10)远离进气管(11)的一端设置有与真空吸盘(4)一一对应的支管。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人体微动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后端面安装有两个控制开关,且两个控制开关通过导线分别与真空泵(8)和电磁单向阀(12)电性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人体微动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下端面穿设有若干阵列分布的通风孔(7)。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人体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人体微动监控装置,包括壳体、嵌设在壳体前端面的毫米波测距模块、红外传感模块和指示灯,所述壳体内安装有芯片和电源模块,所述壳体的后端设置有充电接口,且充电接口与电源模块连接,所述芯片的输入端分别与毫米波测距模块和红外传感模块电性连接,且芯片的输出端分别与指示灯和受控电器电性连接,所述壳体的底端通过吸盘组件固定安装在水平面上。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利用红外传感模块和高精度的毫米波测距模块对人体进行检测,大大提高了对人体微动状态的检测精度,满足消费需求。满足消费需求。满足消费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祖丽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微硬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18
技术公布日:2022/12/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