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油的质量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65604发布日期:2022-11-29 22:04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用油的质量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食用油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食用油的质量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2.现有的专利号为201630160172.5的食用油纯度监测仪能够快速检测油脂中的极性组分的总含量,利用极性物质与非极性物质的导电能力不同,通过测量两极的电价差,精确判断极性物质与非极性物质的百分比,可以在几秒钟时间内准确计算极性物质的含量,具有操作简单快速,非破坏性,不使用溶剂等优点;同时由于温度对极性物质含量的影响,食用油品质检测仪可以同步显示温度值。现有的技术中自动化程度低,对流水线监测时效率低,而且检测时吸附的油液容易滴落到输送设备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食用油的质量监测系统,其结构简单,能够降低油液向下滴落造成的影响,在工作时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4.其技术方案是:一种食用油的质量监测系统,包括输送设备和监测仪本体,监测仪本体的内侧设置有cpu分析处理器;监测仪本体的前侧分别嵌入有显示屏和调控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设备的后侧螺栓安装有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的前侧上部安装有升降定位装置;所述的升降定位装置的下部安装有可调节食用油浓度监测装置;所述的监测仪本体的上部右侧安装有声光报警灯;所述的输送设备的上部放置有食用油桶;所述的可调节食用油浓度监测装置的下部设置有油液防护架结构。
5.优选的,所述的油液防护架结构包括连接座,且连接座与支撑板螺栓连接;且连接座的内部右下侧轴接有连接杆;连接杆与连接座轴接有扭簧,且扭簧的一端与连接座焊接,另一端与连接杆焊接;连接杆的右端螺钉安装有接料斗。
6.优选的,所述的可调节食用油浓度监测装置包括横向杆,横向杆的外侧分别套接有调节套管;调节套管的前侧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所述的调节套管的下部安装有连接连接支杆,且连接支杆的下部螺钉安装有探头。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8.本实用新型中当探头向下侧移动时将接料斗向下转动,使其接料斗内的油液导流到食用油桶,且探头向上移动时在扭簧的作用下将接料斗向上顶起,且避免探头上的油液向下滴落。
9.本实用新型中调节套管可在横向杆的外部左右滑动,以便能够根据食用油桶宽度进行调整。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食用油浓度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3.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油液防护架结构的结构左侧示意图。
14.图中:
15.1、输送设备;2、支撑板;3、升降定位装置;31、顶部连接板;32、升降气缸;33、定位孔;34、定位杆;35、防护罩;4、可调节食用油浓度监测装置;41、横向杆;42、调节套管;43、固定螺栓;44、连接支杆;45、探头;5、监测仪本体;6、cpu分析处理器;7、显示屏;8、调控按钮;9、声光报警灯;10、食用油桶;11、油液防护架结构;111、连接座;112、连接杆;113、扭簧;114、接料斗。
具体实施方式
1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17.实施例:
18.如附图1和附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食用油的质量监测系统,包括输送设备1和监测仪本体5,监测仪本体5的内侧设置有cpu分析处理器6;监测仪本体5的前侧分别嵌入有显示屏7和调控按钮8,所述的输送设备1的后侧螺栓安装有支撑板2;所述的支撑板2的前侧上部安装有升降定位装置3;所述的升降定位装置3的下部安装有可调节食用油浓度监测装置4;所述的监测仪本体5的上部右侧安装有声光报警灯9;所述的输送设备1的上部放置有食用油桶10;所述的可调节食用油浓度监测装置4的下部设置有油液防护架结构11;所述的油液防护架结构11包括连接座111,且连接座111与支撑板2螺栓连接,且需要维护时将连接处的螺栓拆下即可对连接座111拆分维护;且连接座111的内部右下侧轴接有连接杆112;连接杆112与连接座111轴接有扭簧113,且扭簧113的一端与连接座111焊接,另一端与连接杆112焊接,扭簧113方便将连接杆112右侧的接料斗114起到复位作用;连接杆112的右端螺钉安装有接料斗114,接料斗114可对滴落的油液起到收集作用,且避免油液轻易向下侧滴落。
19.如附图3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可调节食用油浓度监测装置4包括横向杆41,横向杆41的外侧分别套接有调节套管42,调节套管42可在横向杆41的外部左右滑动,以便能够根据食用油桶10宽度进行调整;调节套管42的前侧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43,利用固定螺栓43可将调节套管42固定在横向杆41的外侧;所述的调节套管42的下部安装有连接连接支杆44,且连接支杆44的下部螺钉安装有探头45。
20.如附图2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升降定位装置3包括顶部连接板31,且顶部连接板31螺栓安装在支撑板2的前部上侧位置,同时顶部连接板31与监测仪本体5;所述的顶部连接板31的中间位置安装有升降气缸32,且升降气缸32的下部与横向杆41的中上部螺钉连接,以便利用升降气缸32带动横向杆41升降调整高度;所述的顶部连接板31的左右两侧开设有定位孔33;所述的定位孔33的内侧插接有定位杆34,且定位杆34下端与横向杆41的上部螺钉连接;所述的顶部连接板31的上部左右两侧螺钉安装有防护罩35,且防护罩35套接在定位杆34的外侧,从而在定位杆34上下活动时不会对外侧造成影响。
21.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探头45位于接料斗114的上部右侧,当探头45向下侧移动时将接料斗114向下转动,使其接料斗114内的油液导流到食用油桶10,且探头45向上移动时在扭簧113的作用下将接料斗114向上顶起,且避免探头45上的油液向下滴落。
22.工作原理
23.本实用新型在工作过程中,利用输送设备1对食用油桶10进行输送,输送至探头45的下侧后,利用升降气缸32带动横向杆41向下侧移动,并利用连接支杆44将探头45插入到食用油桶10的内侧,并利用探头45对其浓度进行检测,当食用油桶10浓度不打标时,则经过cpu分析处理器6处理,分别经过显示屏7显示以及利用声光报警灯9报警提醒工作人员,探头45在下降时向下侧按压接料斗114,同时接料斗114向下侧倾斜,并且接料斗114内多余的油液向下顺着探头45流入到食用油桶10内,当探头45向上移动时,在扭簧113的作用下再次移动至探头45的底部,以便避免探头45内残留的油液滴落到输送设备1上。
24.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食用油的质量监测系统,该食用油的质量监测系统,包括输送设备(1)和监测仪本体(5),监测仪本体(5)的内侧设置有cpu分析处理器(6);监测仪本体(5)的前侧分别嵌入有显示屏(7)和调控按钮(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设备(1)的后侧螺栓安装有支撑板(2);所述的支撑板(2)的前侧上部安装有升降定位装置(3);所述的升降定位装置(3)的下部安装有可调节食用油浓度监测装置(4);所述的监测仪本体(5)的上部右侧安装有声光报警灯(9);所述的输送设备(1)的上部放置有食用油桶(10);所述的可调节食用油浓度监测装置(4)的下部设置有油液防护架结构(1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油的质量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液防护架结构(11)包括连接座(111),且连接座(111)与支撑板(2)螺栓连接;且连接座(111)的内部右下侧轴接有连接杆(112);连接杆(112)与连接座(111)轴接有扭簧(113),且扭簧(113)的一端与连接座(111)焊接,另一端与连接杆(112)焊接;连接杆(112)的右端螺钉安装有接料斗(114)。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油的质量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调节食用油浓度监测装置(4)包括横向杆(41),横向杆(41)的外侧分别套接有调节套管(42);调节套管(42)的前侧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43);所述的调节套管(42)的下部安装有连接支杆(44),且连接支杆(44)的下部螺钉安装有探头(45)。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食用油的质量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定位装置(3)包括顶部连接板(31),且顶部连接板(31)螺栓安装在支撑板(2)的前部上侧位置,同时顶部连接板(31)与监测仪本体(5);所述的顶部连接板(31)的中间位置安装有升降气缸(32),且升降气缸(32)的下部与横向杆(41)的中上部螺钉连接;所述的顶部连接板(31)的左右两侧开设有定位孔(33);所述的定位孔(33)的内侧插接有定位杆(34),且定位杆(34)下端与横向杆(41)的上部螺钉连接;所述的顶部连接板(31)的上部左右两侧螺钉安装有防护罩(35),且防护罩(35)套接在定位杆(34)的外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食用油的质量监测系统,包括输送设备和监测仪本体,监测仪本体的内侧设置有CPU分析处理器;监测仪本体的前侧分别嵌入有显示屏和调控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设备的后侧螺栓安装有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的前侧上部安装有升降定位装置;所述的升降定位装置的下部安装有可调节食用油浓度监测装置;所述的监测仪本体的上部右侧安装有声光报警灯;所述的输送设备的上部放置有食用油桶。本实用新型当探头向下侧移动时将接料斗向下转动,使其接料斗内的油液导流到食用油桶,且探头向上移动时在扭簧的作用下将接料斗向上顶起,且避免探头上的油液向下滴落。且避免探头上的油液向下滴落。且避免探头上的油液向下滴落。


技术研发人员:苑金龙 李成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豆冠粮油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27
技术公布日:2022/11/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