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缸体的气密性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52178发布日期:2023-01-24 23:30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缸体的气密性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缸体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缸体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汽车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现有的汽车缸体在完成生产加工后,需要对其进行气密性检测。现有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对缸体进行气密性检测时,先由定位构件确定缸体的位置,接着由夹具对缸体夹持限位,再接着由封堵构件对缸体上的与外部连通的孔进行封堵,最后向缸体内部注入气体,通过检测缸体内部的压强以判断缸体气密性是否合格。上述检测过程中,定位构件常与封堵构件分开设置,空间利用率低,同时,夹具夹持缸体时,会导致靠近夹具一侧缸体的孔位不易封堵。
3.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1811334720.6,提出了一种通气式发动机缸体检测机,其主要技术点为:将待检测的发动机缸体放置到通气检测机构的底部支撑板上,通过支撑板锁紧气缸带动支撑板锁紧头将底部支撑板进行定位,之后通过侧部夹紧器进行夹紧。
4.对于上述现有技术,缺乏有效的缸体定位构件,完全依赖人工辅助确定缸体的位置,定位效率低下,同时夹紧器占据了缸体侧面的空间,导致对缸体侧面的孔位封堵困难,综上所述,如何在保证缸体气孔被正常封堵的前提下,提高定位效率和空间利用率,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缸体的气密性检测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缸体部分孔位被夹具干扰,不易封堵,以及定位效率和空间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
6.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用于缸体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升降辊道、限位机构和封堵机构。
7.所述升降辊道包括辊组和升降驱动件,所述升降驱动件与所述辊组传动连接,以用于驱动所述辊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作竖直升降运动,所述辊组用于传输缸体。
8.所述限位机构具有至少一限位部,当所述辊组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限位部穿过所述辊组、并与所述缸体底部的插孔配合。
9.所述封堵机构包括左封堵件,所述左封堵件具有左封堵部、阻挡部和左驱动部,所述阻挡部滑动套设于所述左封堵部的一端、并与所述左封堵部的另一端弹性连接,当所述辊组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阻挡部与所述缸体相抵;所述左驱动部与所述左封堵部传动连接,当所述辊组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左驱动部驱动所述左封堵部的一端与所述缸体左侧面的气孔配合。
10.进一步的,所述左驱动部包括第一气缸组和第二气缸组;所述第一气缸组与所述第二气缸组传动连接,以用于所述第二气缸组作竖直伸缩运动;所述第二气缸组与所述左封堵部传动连接,以用于所述左封堵部的一端与所述缸体左侧面的气孔配合。
11.进一步的,所述封堵机构还包括右封堵件,所述右封堵件与所述左封堵件的结构相同,且当所述辊组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右封堵件位于所述缸体的右侧。
12.进一步的,所述封堵机构还包括前封堵件;所述前封堵件具有前封堵部和前驱动部,所述前驱动部与所述前封堵部传动连接;其中,当所述辊组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前封堵部的一端能够与所述缸体前侧面的气孔配合。
13.进一步的,所述封堵机构还包括后封堵件;所述后封堵件具有后封堵部和后驱动部,所述后驱动部与所述后封堵部传动连接;其中,当所述辊组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后封堵部的一端能够与所述缸体后侧面的气孔配合。
14.进一步的,所述封堵机构还包括上封堵件;所述上封堵件具有上封堵部和上驱动部,所述上驱动部与所述上封堵部传动连接;其中,当所述辊组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上封堵部的一端能够与所述缸体上侧面的气孔配合。
15.进一步的,所述封堵机构还包括下封堵件;所述下封堵件具有下封堵部和下驱动部,所述下驱动部与所述下封堵部传动连接;其中,当所述辊组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下封堵部的一端能够与所述缸体下侧面的气孔配合。
16.进一步的,所述左封堵件、所述右封堵件、所述前封堵件、所述后封堵件、所述上封堵件和所述下封堵件上还具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能够与所述缸体的导向孔配合。
17.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为定位销。
18.进一步的,所述升降驱动件为气缸。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升降驱动件与辊组传动连接,以用于驱动辊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升降,辊组用于传输缸体;限位机构具有至少一限位部,当辊组处于第二位置时,限位部穿过辊组、并与缸体底部的插孔配合;阻挡部滑动套设于左封堵部的一端、并与左封堵部的另一端弹性连接,左驱动部与左封堵部传动连接,以用于驱动左封堵部的一端与缸体的气孔配合;通过上述设置方式,不会影响对缸体侧面的气孔封堵,且定位效率和空间利用率更高。
附图说明
20.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用于缸体的气密性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封堵机构、辊组和缸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22.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封堵机构、辊组和缸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23.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升降辊道和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升降辊道、限位机构和缸体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用于缸体的气密性检测装置的俯视图;
26.图中:1.升降辊道,11.辊组,12.升降驱动件,2.限位机构,21.限位部,3.封堵机构,31.左封堵件,311.左封堵部,312.阻挡部,313.左驱动部,32.右封堵件,33.前封堵件,34.后封堵件,35.上封堵件,36.下封堵件,a.缸体。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技术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的范围。
28.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缸体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升降辊道1、限位机构2和封堵机构3。
29.其中,升降辊道1包括辊组11和升降驱动件12,升降驱动件12与辊组11传动连接,以用于驱动辊组1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作竖直升降运动,辊组11用于传输缸体a。
30.限位机构2具有至少一限位部21,当辊组11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限位部21穿过辊组11、并与缸体a底部的插孔配合。
31.封堵机构3包括左封堵件31,左封堵件31具有左封堵部311、阻挡部312和左驱动部313,阻挡部312滑动套设于左封堵部311的一端、并与左封堵部311的另一端弹性连接,当辊组11处于第一位置时,阻挡部312能够与缸体a相抵;当辊组处于第二位置时,左驱动部313与左封堵部311传动连接,以用于驱动左封堵部311的一端与缸体a左侧面的气孔配合(参见图2-3)。
32.于本实施例中,缸体a沿辊组11从右向左运动,直到缸体a与阻挡部312相抵,此时辊组11从第一位置下降到第二位置,限位部21与缸体a底部的插孔配合定位,接着左驱动部313驱动左封堵部311向缸体a左侧面移动,在这个过程中,阻挡部312向左封堵部311的另一端弹性挤压,同时左封堵部311的一端与缸体a左侧面的气孔配合。
33.相比于传统依赖人工对缸体a定位的方式,本方案通过阻挡部312将缸体a阻挡,使得缸体a下降时,能够与限位部21配合定位,定位效率更高;相比于传统定位构件与封堵构件分开设置的方式,本方案阻挡部312与左封堵部311组合设置,空间利用率更高;相比于传统利用夹紧器将缸体a侧面夹持定位的方式,本方案通过限位部21与缸体a底部的插孔配合、并将缸体a顶起,不会占据侧面的空间,也不会影响对缸体a侧面的气孔封堵。
34.可选的,限位部21为定位销。
35.可选的,升降驱动件为气缸。
36.可选的,左驱动部包括第一气缸组和第二气缸组,第一气缸组与第二气缸组传动连接,以用于第二气缸组作竖直伸缩运动;第二气缸组与左封堵部传动连接,以用于左封堵部的一端与缸体a左侧面的气孔配合。
37.需要说明的是,当完成缸体的检测时,第二气缸组可驱动左封堵部的一端与缸体a左侧面的气孔分离,接着升降驱动件12驱动辊组11从第二位置上升至第一位置,再接着第一气缸组驱动第二气缸组上升到一特定位置,此时缸体a能够继续沿辊组11向左运动。
38.为了优化缸体a沿辊组11的传输方向,对封堵机构3的结构作进一步限定。
39.封堵机构3还包括右封堵件32,右封堵件32具有右封堵部、抵挡部和右驱动部,抵挡部滑动套设于右封堵部的一端、并与右封堵部的另一端弹性连接,当辊组11处于第一位置时,抵挡部能够与缸体a相抵;当辊组处于第二位置时,右驱动部与右封堵部传动连接,以用于驱动右封堵部的一端与缸体a右侧面的气孔配合(部分结构未在附图示出)。
40.于本实施例中,缸体a沿辊组11从左向右运动,当缸体a与抵挡部相抵时,辊组11从第一位置下降到第二位置,限位部21与缸体a底部的插孔配合定位,接着右驱动部驱动右封堵部向缸体a右侧面移动,同时左驱动部313也可驱动左封堵部311向缸体a左侧面移动,在这个过程中,抵挡部向右封堵部的另一端弹性挤压,同时右封堵部的一端与缸体a右侧面的气孔配合;阻挡部312向左封堵部311的另一端弹性挤压,同时左封堵部311的一端与缸体a
左侧面的气孔配合。
41.可选的,抵挡部和阻挡部312均采用板体结构。
42.可选的,右驱动部包括第三气缸组和第四气缸组,第三气缸组与第四气缸组传动连接,以用于第四气缸组作竖直伸缩运动;第四气缸组与右封堵部传动连接,以用于右封堵部的一端与缸体a右侧面的气孔配合。
43.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设置方式主要用于优化缸体a的传输方式,即缸体a可选择沿辊组11从右向左传输或从左向右传输,另外可对缸体a左右侧面的气孔均进行封堵。
44.由于缸体a的型号,气孔的开设方位均有不同,一般而言气缸的左侧面、右侧面、前侧面、后侧面、上侧面和下侧面,均可能开设气孔,基于此,需对封堵机构3的结构作再进一步限定。
45.参见图1、图4和图6,封堵机构3还包括前封堵件33和后封堵件34,前封堵件33具有前封堵部和前驱动部,前驱动部与前封堵部传动连接,当辊组11处于第二位置时,前封堵部的一端能够与缸体a前侧面的气孔配合;后封堵件34具有后封堵部和后驱动部,后驱动部与后封堵部传动连接,当辊组11处于第二位置时,后封堵部的一端能够与缸体a后侧面的气孔配合。
46.再进一步的,封堵机构3还包括上封堵件35和下封堵件36,上封堵件35具有上封堵部和上驱动部,上驱动部与上封堵部传动连接,当辊组11处于第二位置时,上封堵部的一端能够与缸体a上侧面的气孔配合;下封堵件36具有下封堵部和下驱动部,下驱动部与下封堵部传动连接,当辊组11处于第二位置时,下封堵部的一端能够与缸体a下侧面的气孔配合。
47.于本实施例中,当辊组11从第一位置下降到第二位置,限位部21与缸体a底部的插孔配合定位,接着,右驱动部驱动右封堵部向缸体a右侧面移动,同时左驱动部313也驱动左封堵部311向缸体a左侧面移动,此时右封堵部的一端与缸体a右侧面的气孔配合、左封堵部311的一端与缸体a左侧面的气孔配合,再接着,前驱动部驱动前封堵部的一端与缸体a前侧面的气孔配合、后驱动部驱动后封堵部的一端与缸体a后侧面的气孔配合,最后,上驱动部驱动上封堵部的一端与缸体a上侧面的气孔配合、下驱动部驱动下封堵部的一端与缸体a下侧面的气孔配合。
48.可选的,前驱动部、后驱动部、上驱动部和下驱动部均为气缸。
49.可选的,左封堵部、右封堵部、前封堵部、后封堵部、上封堵部和下封堵部均为封堵头。
50.可选的,封堵头采用柔性泡沫体聚氨酯类的软材料。
51.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设置方式主要用于适应缸体a多侧面气孔的封堵需求。
52.为了提高封堵头对气孔插合的稳定性,在左封堵件31、右封堵件32、前封堵件33、后封堵件34、上封堵件35和下封堵件36上分别设置导向柱,该导向柱能够与缸体a的导向孔配合。
53.需要说明的是,导向孔不与气孔相连通,本方案中的导向孔只有导向限位的作用,另外在进行气密性检测时,可选择性预留气孔与气密性检测装置连接。
54.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5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
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