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形光源与圆顶光源组合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25661发布日期:2023-01-14 00:28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形光源与圆顶光源组合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环形光源与圆顶光源组合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对螺丝进行检测所使用的是环形光,而使用环形光时只能照亮螺牙外围边缘,中间部分暗黑,无法通过亮斑确认螺牙有无以及破损。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现有一种环形光源与圆顶光源组合检测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4.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形光源与圆顶光源组合检测装置,通过,解决了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环形光源与圆顶光源组合检测装置,包括ccd相机、环形光源和操作台,还包括圆顶光源和三角棱镜,所述环形光源安装在所述圆顶光源的下方,所述三角棱镜设置在所述操作台上,并成对相对称设置,所述ccd相机设置在所述圆顶光源的上方。
7.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环形光源与圆顶光源组合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圆顶光源包括半球形罩体,所述半球形罩体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一端设有通孔,所述半球形罩体内壁上安装有第一发光器。
8.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环形光源与圆顶光源组合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环形光源包括环体,所述环体一端通过螺栓安装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上通过螺栓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上安装有第二发光器。
9.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环形光源与圆顶光源组合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安装环上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内壁卡接所述支架。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环形光源与圆顶光源组合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半球形罩体一端一体成型设有所述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一端一体成型设有外螺纹环,所述环体一端设有内螺纹缺口,所述内螺纹缺口内壁螺纹连接所述外螺纹环。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环形光源与圆顶光源组合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架上开设有第一内螺纹孔,所述安装环与第一内螺纹孔对应位置处开设有内螺纹孔。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环形光源与圆顶光源组合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环体靠近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内螺纹孔,所述外螺纹环上开设有第三内螺纹孔,所述外螺纹环与环体通过螺栓连接。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环形光源与圆顶光源组合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
其中:所述第二发光器设有偶数个,并等距离环形分布。
14.与现有技术相比:
15.1、低角度环形光源rl18030-w位于圆顶光源dl150-w下方位置进行低角度四周补光作用,圆顶光则在环光正上方提供均匀的高角度光效果,且圆顶光具有多角度光效果,螺母螺丝的螺牙带点角度也可打亮,从而检测螺牙有无和螺牙有无破损;
16.2、配置多组三角棱镜,相机只需正上方拍照即可一次检测物料的内壁螺牙或外壁螺牙;做到了多面检测节省成本且保证效果。
17.3、环形光源与圆顶光源组合侧面检测装置能够均匀照射表面以及侧面达到单一相机多面检测效果,检测更加全面和充分。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1中圆顶光源和环形光源的整体仰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1中圆顶光源和环形光源的侧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3的拆分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架的示意图。
23.图中:ccd相机1、圆顶光源2、半球形罩体21、限位环22、外螺纹环221、第三内螺纹孔222、通孔23、环形光源3、环体31、第二内螺纹孔32、支架33、第一内螺纹孔331、第二发光器34、内螺纹缺口35、安装环36、缺口361、三角棱镜4、操作台5。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2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环形光源与圆顶光源组合检测装置,请参阅图1-5,包括ccd相机1,ccd相机1安装在驱动臂上、环形光源3和操作台5,环形光源3安装在导轨上,还包括圆顶光源2和三角棱镜4,环形光源3安装在圆顶光源2的下方,三角棱镜4设置在操作台5上,并成对相对称设置,ccd相机1设置在圆顶光源2的上方。
26.圆顶光源2包括半球形罩体21,半球形罩体21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半球形罩体21的一端设有通孔23,半球形罩体21内壁上安装有第一发光器,半球形罩体21一端一体成型设有限位环22,限位环22一端一体成型设有外螺纹环221,环体31一端设有内螺纹缺口35,内螺纹缺口35内壁螺纹连接外螺纹环221,外螺纹环221上开设有第三内螺纹孔222,外螺纹环221与环体31通过螺栓连接;圆顶光源2设置为dl150-w型光源,在环光正上方提供均匀的高角度光效果。
27.环形光源3包括环体31,环体31一端通过螺栓安装有安装环36,安装环36上通过螺栓安装有支架33,支架33上安装有第二发光器34,安装环36上开设有缺口361,缺口361内壁卡接支架33,支架33上开设有第一内螺纹孔331,安装环36与第一内螺纹孔331对应位置处开设有内螺纹孔,环体31靠近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内螺纹孔32,第二发光器34设有偶数个,且至少设置四个,并等距离环形分布,ccd相机1只需正上方拍照即可一次检测物料的内壁螺牙或外壁螺牙,三角棱镜4数目可根据检测需求增加,且三角棱镜4的角度需根据物料的实
际情况进行调整;环形光源3设置为rl18030-w型光源,位于圆顶光源2的下方位置,起到低角度四周补光作用。
28.在具体使用时,将待检测物料放置到操作台5上,接通圆顶光源2和环形光源3电源;低角度环形光源rl18030-w位于圆顶光源dl150-w下方位置进行低角度四周补光作用,圆顶光则在环光正上方提供均匀的高角度光效果,且圆顶光具有多角度光效果,螺母螺丝的螺牙带点角度也可打亮,从而检测螺牙有无和螺牙有无破损,通过三角棱镜4用于侧面检测,ccd相机1只需正上方拍照即可一次检测物料的内壁螺牙或外壁螺牙;环形光源与圆顶光源组合侧面检测装置螺牙内壁成白色斑块,光照均匀,没有攻牙的物料则不会呈现白色两条,破损位置则呈现白斑区域有不规则暗区;检测螺丝外围螺牙也类似,组合装置中的圆顶光能够打亮带弧度的螺纹,环光进行低角度补光照亮螺牙边沿,从而得到螺牙呈现白色效果图。
29.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技术特征:
1.一种环形光源与圆顶光源组合检测装置,包括ccd相机(1)、环形光源(3)和操作台(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圆顶光源(2)和三角棱镜(4),所述环形光源(3)安装在所述圆顶光源(2)的下方,所述三角棱镜(4)设置在所述操作台(5)上,并成对相对称设置,所述ccd相机(1)设置在所述圆顶光源(2)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形光源与圆顶光源组合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顶光源(2)包括半球形罩体(21),所述半球形罩体(21)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一端设有通孔(23),所述半球形罩体(21)内壁上安装有第一发光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环形光源与圆顶光源组合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光源(3)包括环体(31),所述环体(31)一端通过螺栓安装有安装环(36),所述安装环(36)上通过螺栓安装有支架(33),所述支架(33)上安装有第二发光器(3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环形光源与圆顶光源组合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环(36)上开设有缺口(361),所述缺口(361)内壁卡接所述支架(33)。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环形光源与圆顶光源组合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球形罩体(21)一端一体成型设有限位环(22),所述限位环(22)一端一体成型设有外螺纹环(221),所述环体(31)一端设有内螺纹缺口(35),所述内螺纹缺口(35)内壁螺纹连接所述外螺纹环(22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环形光源与圆顶光源组合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3)上开设有第一内螺纹孔(331),所述安装环(36)与第一内螺纹孔(331)对应位置处开设有内螺纹孔。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环形光源与圆顶光源组合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体(31)靠近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内螺纹孔(32),所述外螺纹环(221)上开设有第三内螺纹孔(222),所述外螺纹环(221)与环体(31)通过螺栓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环形光源与圆顶光源组合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器(34)设有偶数个,并等距离环形分布。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属于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环形光源与圆顶光源组合检测装置,包括CCD相机、环形光源和操作台,还包括圆顶光源和三角棱镜,所述环形光源安装在所述圆顶光源的下方,所述三角棱镜设置在所述操作台上,并成对相对称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角度环形光源RL18030-W位于圆顶光源DL150-W下方位置进行低角度四周补光作用,圆顶光则在环光正上方提供均匀的高角度光效果,且圆顶光具有多角度光效果,螺母螺丝的螺牙带点角度也可打亮,从而检测螺牙有无和螺牙有无破损;配置多组三角棱镜,相机只需正上方拍照即可一次检测物料的内壁螺牙或外壁螺牙;做到了多面检测节省成本且保证效果。节省成本且保证效果。节省成本且保证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温振中 杨青龙 曹开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浩立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25
技术公布日:2023/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