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量全护筒灌注桩倾斜度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44298发布日期:2023-03-14 23:15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测量全护筒灌注桩倾斜度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测量全护筒灌注桩倾斜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

2.全回转全套管回转钻机广泛用于对桩基垂直度要求高的场所,尤其是较长的咬合桩,垂直度精度控制在1/300以内,必须避免发生桩身劈叉、咬合不充分等质量缺陷;所以在套管成孔完成后,需要检测套管的垂直度或倾斜度,只有倾斜度控制在误差范围内才能进入后续的灌注超缓凝混凝土、下钢筋笼等工序。现有技术中,往往是采用超声波测斜仪进行倾斜度检测,这样的仪器价格昂贵,且对使用者的素质要求高;另一些采用探笼技术的方法,只能粗略的评定是否满足倾斜标准,不能判定倾斜度的具体值;例如专利号为“cn204920938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钻孔灌注桩的钻孔检测仪,通过量角器和水平仪相结合的设计实现钻孔倾斜度的测量,红外测距传感器的使用,将钻孔的深度精准的测量出来;但是这样的装置通过铅锤进行测量,容易受到震动影响导致误差,测量数据不精确;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测量全护筒灌注桩倾斜度的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测量全护筒灌注桩倾斜度的装置,该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在进行钻孔倾斜度测量时,使用精密仪器测量时成本较高,人员操作难度大,当使用简易设备进行测量时又存在精度较差,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导致误差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灵活,使用过程中非常稳定,不受外部振动影响,且成本低、易于学习和操作,并且能达到较高精度的特点。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测量全护筒灌注桩倾斜度的装置,包括检测盘,检测盘包括底座和上盖连接成的双层结构;底座和上盖表面沿直径方向等间距开设有多条半圆弧面凹槽;底座的凹槽内部连接有测量机构。
5.进一步地,检测盘直径略小于桩基施工的护筒壁的内径;凹槽分布为表针状,共设置12条凹槽。
6.优选地,测量机构包括弹簧,弹簧设置于底座的凹槽内;弹簧一端与凹槽靠近圆心一端的内壁连接。
7.进一步地,凹槽的截面为半圆,当上盖和底座拼在一起焊接之后,上下的凹槽对齐拼合,组成一个圆形筒状凹槽,可以有效限位,避免弹簧和连杆在其中发生多余的位移,确保其只能沿着凹槽轴向进行伸缩运动。
8.优选地,弹簧远离圆心一端连接有柱状的连杆与护筒壁抵触配合,连杆上表面设置有刻度线。
9.优选地,刻度线中,连杆远离弹簧的一端为0刻度。
10.进一步地, 刻度线的精度以毫米计。
11.优选地,检测盘边缘连接有吊耳,吊耳与柔性钢丝绳固定。
12.优选地,检测盘上部通过支撑杆连接有全景摄像头,全景摄像头通过信号线与外部显示设备电性连接。
13.进一步地,全景摄像头选用rn-q8型号的充电款全景摄像头;全景摄像头的信号线绑扎在柔性钢丝绳上,一直延伸至护筒外部与终端设备电性连接。
14.进一步地,检测盘上表面设置有水平泡,可以通过全景摄像头观测,保证下放过程中检测盘为水平状态。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6.1,本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成本较低,使用时较为灵活,不像精密仪器需要较高的成本以及人员操作要求;可以有效在施工现场迅速投入使用;
17.2,本装置是通过不同朝向的弹簧之间的长度差计算倾斜度,避免了外部振动带来的误差影响,能够达到较高的精度,满足施工现场的数据需求。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主视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放入护筒口处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放入护筒内部一定深度后的水平截面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放入护筒内部一定深度后的竖直截面示意图;
23.图中附图标记为:检测盘1,底座11,上盖12,凹槽2,测量机构,弹簧31,连杆32,刻度线33,柔性钢丝绳4,护筒壁5,全景摄像头6。
具体实施方式
24.如图1~图5中,一种测量全护筒灌注桩倾斜度的装置,包括检测盘1,检测盘1包括底座11和上盖12连接成的双层结构;底座11和上盖12表面沿直径方向等间距开设有多条半圆弧面凹槽2;底座11的凹槽2内部连接有测量机构。
25.进一步地,检测盘1直径略小于桩基施工的护筒壁5的内径;凹槽2分布为表针状,共设置12条凹槽2;检测盘1选用40mm钢板制作,凹槽2半径为20mm。
26.优选地,测量机构包括弹簧31,弹簧31设置于底座11的凹槽2内;弹簧31一端与凹槽2靠近圆心一端的内壁连接。
27.进一步地,凹槽2的截面为半圆,当上盖12和底座11拼在一起焊接之后,上下的凹槽2对齐拼合,组成一个圆形筒状凹槽2,可以有效限位,避免弹簧31和连杆32在其中发生多余的位移,确保其只能沿着凹槽2轴向进行伸缩运动。
28.优选地,弹簧31远离圆心一端连接有柱状的连杆32与护筒壁5抵触配合,连杆32上表面设置有刻度线33。
29.优选地,刻度线33中,连杆32远离弹簧31的一端为0刻度。
30.进一步地, 刻度线33的精度以毫米计,最大测量长度为200mm。
31.优选地,检测盘1边缘连接有吊耳,吊耳与柔性钢丝绳4固定。
32.优选地,检测盘1上部通过支撑杆连接有全景摄像头6,全景摄像头6通过信号线与
外部显示设备电性连接。
33.进一步地,全景摄像头6选用rn-q8型号的充电款全景摄像头6;全景摄像头6的信号线绑扎在柔性钢丝绳4上,一直延伸至护筒外部与终端设备电性连接。
34.进一步地,检测盘1上表面设置有水平泡,可以通过全景摄像头6观测,保证下放过程中检测盘1为水平状态。
3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36.使用时,将检测盘1从钢套管的正中心,利用柔性钢丝绳4或者通过长杆缓慢下放,下沉至预定位置处;下放过程中观测水平泡,确保检测盘1为水平状态;最后根据检测盘1各个方向的刻度线33的读数,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通过三角函数计算护筒的倾斜角;具体方法如下:
37.如图4所示;当护筒倾斜时,检测盘1保持水平,此时检测盘1所在的护筒内壁截面为一个椭圆面;如图5所示,在弹簧31受力平衡的作用下,检测盘1停留在该椭圆面的中心处,此时通过长端的长度a,结合已知的护筒内壁直径b,就可以计算出倾斜角α。


技术特征:
1.一种测量全护筒灌注桩倾斜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盘(1),检测盘(1)包括底座(11)和上盖(12)连接成的双层结构;底座(11)和上盖(12)表面沿直径方向等间距开设有多条半圆弧面凹槽(2);底座(11)的凹槽(2)内部连接有测量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量全护筒灌注桩倾斜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机构包括弹簧(31),弹簧(31)设置于底座(11)的凹槽(2)内;弹簧(31)一端与凹槽(2)靠近圆心一端的内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测量全护筒灌注桩倾斜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31)远离圆心一端连接有柱状的连杆(32)与护筒壁(5)抵触配合,连杆(32)上表面设置有刻度线(3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测量全护筒灌注桩倾斜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度线(33)中,连杆(32)远离弹簧(31)的一端为0刻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量全护筒灌注桩倾斜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盘(1)边缘连接有吊耳,吊耳与柔性钢丝绳(4)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量全护筒灌注桩倾斜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盘(1)上部通过支撑杆连接有全景摄像头(6),全景摄像头(6)通过信号线与外部显示设备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测量全护筒灌注桩倾斜度的装置,包括检测盘,检测盘包括底座和上盖连接成的双层结构;底座和上盖表面沿直径方向等间距开设有多条半圆弧面凹槽;底座的凹槽内部连接有测量机构。该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在进行钻孔倾斜度测量时,使用精密仪器测量时成本较高,人员操作难度大,当使用简易设备进行测量时又存在精度较差,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导致误差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灵活,使用过程中非常稳定,不受外部振动影响,且成本低、易于学习和操作,并且能达到较高精度的特点。点。点。


技术研发人员:徐正 黄斌 孟海 刘红玉 但光饶 郭先强 简琼丽 耿欣 丁先之 刘峻材 罗雪锋 王云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峡绿色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24
技术公布日:2023/3/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