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均匀发尘装置

文档序号:34034157发布日期:2023-05-05 12:52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均匀发尘装置

本技术涉及粉尘发生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均匀发尘装置。


背景技术:

1、粉尘污染是煤矿开采、隧道施工、工业生产等行业最为严重的危害之一,高粉尘浓度作业环境将影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同时严重影响大气环境,降低大气空气品质。因此研发高效、节能和绿色的除尘技术,消除粉尘危害,已成为目前粉尘防治的热点。为了研究各种除尘技术的有效性,往往需要开展实验测试,尽量保证实验环境与实际环境一致,然而如何保证实验中的粉尘浓度与现场环境粉尘浓度一致,则对发尘装置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有的发尘装置普遍存在价格昂贵、结构复杂、体积大和无法精确控制粉尘给料等缺点,极大限制了相关除尘实验开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均匀发尘装置,用来实现粉尘下料的均匀稳定且可控。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均匀发尘装置,包括:电机、联轴器、发尘管、支座、导线、多个振动器、底板、角度调节器和垫板;所述底板为四边形板状结构,所述底板安装在所述角度调节器上,所述垫板一一对应安装在所述支座、所述电机与所述底板之间,所述联轴器设置在所述发尘管和所述电机之间,所述发尘管贯穿所述支座,所述联轴器左右两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发尘管右端和所述电机,所述导线和所述振动器设置在所述发尘管上。

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电机可带动发尘管旋转、通过振动器可使发尘管振动,通过角度调节器可控制发尘管的倾斜角度,发尘管在倾斜一定角度后,边振动边旋转,在重力势能的作用下可以实现粉尘下料的均匀稳定且可控。

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5、进一步,所述发尘管为透明的圆管状结构。

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发尘管设置为透明状态有利于操作人员在发尘过程中观察管内粉尘状态,及时调整直流电源和旋转角度,使发尘装置达到最优发尘效果;圆管状结构有利于粉尘在重力势能下滑落,同时也能和支座配套固定连接。

7、进一步,所述支座包括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设置在所述导线和所述振动器左右两边,所述电机、所述联轴器、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同轴设置。

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的设置有利于更好地将发尘管固定,使发尘管和角度调节器同步调节角度,不至于使发尘管在旋转过程中产生晃动和甩出等状况,降低了工作危险系数;电机、联轴器、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同轴设置可以使上述部件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避免了发尘装置工作时在上述相邻部件之间产生扭矩,减少装置损坏的同时也能提高发尘稳定性。

9、进一步,所述支座设有支座内圈、支座保持架、支座外圈和支座轴承,所述支座内圈、所述支座外圈和所述支座轴承为圆环状结构,所述支座内圈固定套设在所述发尘管外侧壁上,所述支座内圈向所述导线和所述振动器方向凸出,所述支座轴承设置在所述支座内圈和所述支座外圈中间,所述支座轴承内外表面一一对应与所述支座内圈和所述支座外圈连接,所述支座保持架为拱型结构,所述支座保持架设置在所述支座外圈外部,并和所述支座外圈外表面连接,所述支座保持架和所述垫板通过螺钉连接。

1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支座内圈和发尘管外侧壁固定套接有利于使发尘管和整体装置相对固定,便于发尘过程的稳定和安全;支座轴承可以使发尘管与支座内圈在支座轴承内同步旋转而不与支座本身发生偏移;支座外圈和支座保持架可以将支座内圈和支座轴承包裹住,并通过垫板牢牢固定在底板上;支座内圈向导线和振动器的方向突出有利于将导线缠绕在支座内圈上,进而使导线和振动器与发尘管同步旋转,不至于在发尘管旋转过程中将导线扯断。

11、进一步,多个所述振动器通过所述导线并联连接,所述导线和所述振动器均匀安装在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之间的所述发尘管外表面。

1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多个振动器通过导线并联连接有利于将多个振动器的工作分隔开,当某一个振动器损坏或某一段导线断裂时,其他振动器仍然能为发尘装置提供必要的振动;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之间的发尘管是整个发尘管最重要的部分,通过均匀安装在该段发尘管外壁上的多个振动器可以防止粉尘粘附在发尘管内壁上,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将粉尘振散,便于实现粉尘下料的均匀稳定且可控。

13、进一步,所述导线包括第一导线端和第二导线端,所述第一导线端和所述第二导线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的所述支座内圈。

1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导线端和第二导线端一一对应连接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的支座内圈,有利于将导线和振动器与支座连接,从而为振动器的工作提供必要的直流电源。

15、进一步,所述支座为金属材质,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的所述支座保持架一一对应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

1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金属材质导电性强,直流电源正负极只需要连接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的支座保持架后,即可利用支座本身的金属材质,并通过连接在支座内圈上的第一导线端和第二导线端为振动器供电,同时采用直流电源也便于通过调整电压大小来控制振动强度,进而实现粉尘下料的均匀稳定且可控。

17、进一步,所述电机连接直流电源。

1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电机连接直流电源便于通过调整电压大小来控制电机旋转转速,再配合振动器的可控振动强度和角度调节器的可控旋转角度,从而实现粉尘下料的均匀稳定且可控。

19、进一步,所述角度调节器包括旋转板、固定轴和固定架,所述旋转板绕所述固定轴和所述固定架转动连接。

20、进一步,所述旋转板为四边形板状结构,所述固定轴为杆状结构,所述固定架为中间开设第一凹槽,左侧开设第二凹槽的块状结构,所述固定轴安装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固定轴贯穿所述旋转板左侧,并和所述固定架连接,所述旋转板上表面和所述底板下表面连接,所述旋转板长度和所述第一凹槽加所述第二凹槽长度适配。

2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角度调节器中的固定架可以将整个发尘装置固定在工作地面或台面上,旋转板和底板连接可以通过旋转板的旋转将发尘管同步旋转,进而实现粉尘下料的均匀稳定且可控。



技术特征:

1.一种均匀发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1)、联轴器(2)、发尘管(3)、支座(4)、导线(5)、多个振动器(6)、底板(7)、角度调节器(8)和垫板(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均匀发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尘管(3)为透明的圆管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均匀发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4)包括第一支座(41)和第二支座(42),所述第一支座(41)和所述第二支座(42)设置在所述导线(5)和所述振动器(6)左右两边,所述电机(1)、所述联轴器(2)、所述第一支座(41)和所述第二支座(42)同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均匀发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4)设有支座内圈(401)、支座保持架(402)、支座外圈(403)和支座轴承(404),所述支座内圈(401)、所述支座外圈(403)和所述支座轴承(404)为圆环状结构,所述支座内圈(401)固定套设在所述发尘管(3)外侧壁上,所述支座内圈(401)向所述导线(5)和所述振动器(6)方向凸出,所述支座轴承(404)设置在所述支座内圈(401)和所述支座外圈(403)中间,所述支座轴承(404)内外表面一一对应与所述支座内圈(401)和所述支座外圈(403)连接,所述支座保持架(402)为拱型结构,所述支座保持架(402)设置在所述支座外圈(403)外部,并和所述支座外圈(403)外表面连接,所述支座保持架(402)和所述垫板(9)通过螺钉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均匀发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振动器(6)通过所述导线(5)并联连接,所述导线(5)和所述振动器(6)均匀安装在所述第一支座(41)和所述第二支座(42)之间的所述发尘管(3)外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均匀发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5)包括第一导线端(51)和第二导线端(52),所述第一导线端(51)和所述第二导线端(52)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一支座(41)和所述第二支座(42)的所述支座内圈(40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均匀发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4)为金属材质,所述第一支座(41)和所述第二支座(42)的所述支座保持架(402)一一对应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均匀发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连接直流电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均匀发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器(8)包括旋转板(81)、固定轴(82)和固定架(83),所述旋转板(81)绕所述固定轴(82)和所述固定架(83)转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均匀发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板(81)为四边形板状结构,所述固定轴(82)为杆状结构,所述固定架(83)为中间开设第一凹槽(831),左侧开设第二凹槽(832)的块状结构,所述固定轴(82)安装在所述第二凹槽(832)内,所述固定轴(82)贯穿所述旋转板(81)左侧,并和所述固定架(83)连接,所述旋转板(81)上表面和所述底板(7)下表面连接,所述旋转板(81)长度和所述第一凹槽(831)加所述第二凹槽(832)长度适配。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均匀发尘装置,包括:电机、联轴器、发尘管、支座、导线、多个振动器、底板、角度调节器和垫板;所述底板为四边形板状结构,所述底板安装在所述角度调节器上,所述垫板一一对应安装在所述支座、所述电机与所述底板之间,所述联轴器设置在所述发尘管和所述电机之间,所述发尘管贯穿所述支座,所述联轴器左右两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发尘管右端和所述电机,所述导线和所述振动器设置在所述发尘管上。本技术在电机旋转转速、振动器振动频率和角度调节器所产生的重力势能的共同作用下能实现粉尘下料的均匀稳定且可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纯玉,朱辉,陈永平,吴世先,陈世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21107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