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位监测装置

文档序号:33870981发布日期:2023-04-20 05:23阅读:36来源:国知局
地下水位监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地下水位监测,具体为地下水位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1、地下水是赋存在地表以下岩层空隙中的水称为地下水。它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水与人类生存与地质环境密切相关,为实现对地下水的保护,地下水的实时监测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地下水监测为地下水监测管理部门对辖区内地下水水位、水质等数据进行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动态变化情况,对地下水进行长期的保护。

2、例如公告号cn206740203u的中国授权专利《地下水位监测装置》,包括中空的水位管、位于水位管内的随水位升降而升降的浮动件、用于取放浮动件的牵引组件,水位管沿其轴向的内壁设有刻度表,浮动件上设有用于拍摄刻度表的摄像组件,水位管外设有供摄像组件同步传输图像的采集仪,摄像组件通过路由器无线连接采集仪,采集仪通过公共无线数据网络无线连接至显示终端。摄像组件将拍摄的数据传输通过路由器传输至采集仪,采集仪再传输至显示终端进行显示;由此能够全天记录该地下水的水位高度,测试结果准确,测试效率较高,并且使用相对安全。

3、上述现有技术结构较为复杂,由于监测机构是位于地下水的表面,地下水流动的过程中会对监测机构产生干扰,抖动的监测机构无法稳定地对水位进行检测,同时浮漂因水流的冲击与水位管频繁碰撞易导致损坏,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地下水位监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地下水位监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因地下水的流动导致监测机构不稳定性,从而影响监测效果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地下水位监测装置,包括水位管,所述水位管由外管、中间管和内管组成,所述水位管的上方设置有固定顶板,且固定顶板与水位管焊接成型,所述水位管的底部设置有第三通孔;还包括:

3、浮漂,其设置在内管的内部,所述浮漂的上端面设置有反射板,且反射板与浮漂粘连固定,所述水位管内部的上端安装有红外测距传感器;

4、滑动块,其设置在浮漂外部的四角处,且滑动块的一端与浮漂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块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块,且滑动块与限位块一体成型。

5、优选的,所述外管的外部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中间管的外部设置有若干第二通孔,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错位分布。

6、优选的,所述内管的内部设置有四个呈环形等距分布的滑槽,所述滑动块与滑槽滑动配合,且限位块位于中间管和内管之间。

7、优选的,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的下端分别设置有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且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与反射板相对应,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有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通过网络通讯装置连接至用户终端。

8、优选的,所述浮漂的外部设置有气囊,且气囊的内侧与浮漂粘连固定,所述气囊的外部设有充气口。

9、优选的,所述固定顶板的上端安装有顶盖,且顶盖的一侧与固定顶板转动连接,所述顶盖上端面的一侧设置有把手。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外管、中间管和内管,外管和中间管的外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水位管延伸至地下水中,暗流会对水位管造成冲击,优先从外管内部的第一通孔进入,由于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错位分布,进入外管的水会与中间管的外壁发生碰撞,从而降低了暗流产生的浪涌,同时有效缓解了动能,随后水会从中间管的第二通孔进入,再次与内管发生碰撞,进一步对水流冲击力进行旋转,从而由动态转化为静态,静态的水从滑槽进入至内部,随着水位的缓慢提高,带动内部浮漂稳定抬升,从而配合监测机构获得较为精确的检测结果,同时也避免在水的冲击下,浮漂与内管发生剧烈接触导致损坏。

12、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浮漂的四角处均设置有滑动块,滑动块伸入中间管与内管之间的缝隙,并且通过限位块避免滑出,滑动块与滑槽的配合,能够为浮漂提供导向,避免在其随着水的升降过程中发生形态的偏移,从而影响监测数据,另外在浮漂的外部设有气囊,该气囊为可充气结构,作为二级防护,能够代替浮漂与内部发生接触,柔软的弹性材质能够提高较好的缓冲,进一步实现对浮漂的保护。

13、3、本实用新型的红外测距传感器利用红外信号遇到障碍物距离的不同反射的强度也不同的原理,进行浮漂远近的检测,红外测距传感器具有一对红外发射器与红外接收器,发射管发射特定频率的红外信号,红外接收器接收该频率的红外信号,红外的检测方向接触浮漂时,红外信号反射回来被红外接收器接收后将数据信息发送至微处理器,再通过网络通讯装置发送至用户终端,该监测方式无需对浮漂进行电路元件设置,只需确保其稳定性,因此浮漂结构较为简单,无需定期维护。



技术特征:

1.地下水位监测装置,包括水位管(1),所述水位管(1)由外管(2)、中间管(7)和内管(9)组成,所述水位管(1)的上方设置有固定顶板(4),且固定顶板(4)与水位管(1)焊接成型,所述水位管(1)的底部设置有第三通孔(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的外部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3),所述中间管(7)的外部设置有若干第二通孔(8),且第一通孔(3)与第二通孔(8)错位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9)的内部设置有四个呈环形等距分布的滑槽(22),所述滑动块(13)与滑槽(22)滑动配合,且限位块(14)位于中间管(7)和内管(9)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16)的下端分别设置有红外发射器(17)和红外接收器(18),且红外发射器(17)和红外接收器(18)与反射板(12)相对应,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16)的输出端连接有微处理器(19),所述微处理器(19)通过网络通讯装置(20)连接至用户终端(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漂(11)的外部设置有气囊(15),且气囊(15)的内侧与浮漂(11)粘连固定,所述气囊(15)的外部设有充气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顶板(4)的上端安装有顶盖(5),且顶盖(5)的一侧与固定顶板(4)转动连接,所述顶盖(5)上端面的一侧设置有把手(6)。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地下水位监测装置,包括水位管,所述水位管由外管、中间管和内管组成,所述水位管的上方设置有固定顶板,且固定顶板与水位管焊接成型,所述水位管的底部设置有第三通孔;还包括:浮漂,其设置在内管的内部,所述浮漂的上端面设置有反射板,且反射板与浮漂粘连固定,所述水位管内部的上端安装有红外测距传感器;滑动块,其设置在浮漂外部的四角处,且滑动块的一端与浮漂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块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块,且滑动块与限位块一体成型,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了因地下水的流动导致监测机构不稳定性的问题,从而确保对地下水的监测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霍聪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衡水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21109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