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追尾的座椅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76101发布日期:2023-04-20 06:26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汽车追尾的座椅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汽车安全气囊,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追尾的座椅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1、在汽车安全性测试中,有不同形式的正面碰撞和侧面碰撞,用以模拟真实世界中各种交通事故,但有一种事故形式却被忽视,即低速后碰撞,这种类型事故的发生率很高,但由于伤亡小而未受到重视,在低速后碰撞中,被碰撞车辆的乘员在碰撞加速度与头部惯性力的共同作用下,颈部会产生一个像鞭子猛抽的动作,事故后,伤者的颈部会感到不同程度的不适,这种伤害并不致命,但是伤后康复的过程非常复杂、漫长,有些甚至是不可治愈的永久伤害,这种伤害已经给伤者个人和社会带来越来越严重的负担。

2、汽车被追尾时,被撞击的汽车受到的冲击力较大,车内人员头部与座椅相互碰撞,容易造成头部和颈部受到伤害,现有技术中,为减小汽车追尾碰撞中乘员颈部的挥鞭伤,主流的做法是通过座椅头枕造型的设计来减小正常坐姿下人头部与头枕的距离,但汽车在碰撞的瞬时与头部之间仍会存在一定距离,难以对头部和颈部进行有效保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使得汽车被追尾时,减少座椅上的乘客头部与颈部受到碰撞损伤的概率,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汽车追尾的座椅缓冲装置。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汽车追尾的座椅缓冲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用于汽车追尾的座椅缓冲装置,包括:

4、座椅主体,设于汽车内供乘客以及驾驶员乘坐;

5、缓冲头枕,设于所述座椅主体与乘客颈部之间,供乘客头部以及颈部抵靠;

6、气囊组件,设于所述缓冲头枕内,所述气囊组件包括气囊发生器和气囊,汽车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汽车碰撞加速度的气囊控制器,当汽车受到追尾碰撞的加速度大于预设值时,气囊控制器控制所述气囊发生器点火,所述气囊充气膨胀供颈部抵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汽车被追尾碰撞的瞬间,气囊控制器与气囊发生器相互配合以将气囊进行充气膨胀,以对乘客的颈部进行抵接缓冲,减少了颈部、头部与缓冲头枕之间的移动距离,从而降低了乘客颈部和头部受到碰撞损伤的概率。

8、可选的,所述缓冲头枕远离所述座椅主体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固定设有夹持支架,所述夹持支架开设有嵌设槽,所述嵌设槽供所述气囊发生器嵌入卡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纳槽以对夹持支架以及气囊发生器嵌设,使得气囊发生器不凸出于缓冲头枕外表面,以降低因气囊发生器凸出与缓冲头枕表面造成气囊膨胀时受到抵接摩擦而磨损的概率。

10、可选的,所述气囊发生器设有一点火端部,所述点火端部的周侧外壁固定设有防转凸起,所述夹持支架的侧壁固定设有套设环,所述套设环开设有防转槽,所述防转槽供所述防转凸起嵌入并抵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设环通过防转槽内壁与防转凸起进行抵接下限位,使得夹持支架与气囊发生器之间的连接牢固性,使得气囊发生器在正常驾驶中,汽车出现较大幅度晃动时不易从收纳槽内脱离。

12、可选的,所述夹持支架固定设有多个承托片,多个所述承托片开设有承托弧面,所述承托弧面与所述气囊发生器的周侧外壁贴合抵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托弧面与气囊发生器周侧外壁贴合,使得气囊发生器与夹持支架之间紧密贴合,降低气囊发生器与夹持支架之间因存在间隙而出现晃动的概率。

14、可选的,所述嵌设槽的槽底固定设有弹性凸块,所述弹性凸块与所述气囊发生器的侧壁抵紧,所述弹性凸块将所述气囊发生器压紧于所述嵌设槽内。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凸块以对气囊发生器的侧壁进行抵紧,在气囊发生器抵接作用下,气囊发生器位于嵌设槽内的侧壁与嵌设槽内壁抵紧,从而使得气囊发生器与夹持支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一步增加。

16、可选的,所述收纳槽的内壁嵌设有气囊壳体,所述气囊壳体供所述气囊嵌入收纳,所述气囊壳体开设有膨胀开口,所述膨胀开口朝向颈部方向开设。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囊壳体对气囊进行收纳,在膨胀开口的引导作用下,气囊膨胀时沿着膨胀开口的方向膨胀,以使得气囊膨胀后能够朝向颈部方向膨胀,以准确对颈部进行缓冲。

18、可选的,所述气囊包括延伸部和支撑部,所述气囊膨胀时,所述支撑部抵接于所述缓冲头枕与所述座椅主体的相向侧壁之间,所述支撑部朝向所述缓冲头枕的侧壁开设有抵接弧面,所述抵接弧面与所述缓冲头枕的相近侧壁形状吻合,所述抵接弧面与所述缓冲头枕贴合抵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乘客的颈部抵靠于气囊相近表面上时,由于抵接弧面与缓冲头枕相近侧壁表面形状相吻合,故而支撑部膨胀时不易。

20、可选的,所述气囊发生器点火充气时,所述气囊膨胀时间为10至20ms。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囊能够以较短的时间进行充气膨胀,以供颈部进行抵接缓冲,从而能够减少头部移动的距离,以降低头部与气囊之间的碰撞力。

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汽车被追尾碰撞的瞬间,气囊控制器与气囊发生器相互配合以将气囊进行充气膨胀,以对乘客的颈部进行抵接缓冲,减少了颈部、头部与缓冲头枕之间的移动距离,从而降低了乘客颈部和头部受到碰撞损伤的概率;

24、2.收纳槽以对夹持支架以及气囊发生器嵌设,使得气囊发生器不凸出于缓冲头枕外表面,以降低因气囊发生器凸出与缓冲头枕表面造成气囊膨胀时受到抵接摩擦而磨损的概率;

25、3.套设环通过防转槽内壁与防转凸起进行抵接下限位,使得夹持支架与气囊发生器之间的连接牢固性,使得气囊发生器在正常驾驶中,汽车出现较大幅度晃动时不易从收纳槽内脱离。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汽车追尾的座椅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追尾的座椅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头枕(2)远离所述座椅主体(1)开设有收纳槽(22),所述收纳槽(22)内固定设有夹持支架(23),所述夹持支架(23)开设有嵌设槽(241),所述嵌设槽(241)供所述气囊发生器(4)嵌入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追尾的座椅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发生器(4)设有一点火端部(40),所述点火端部(40)的周侧外壁固定设有防转凸起(401),所述夹持支架(23)的侧壁固定设有套设环(25),所述套设环(25)开设有防转槽(251),所述防转槽(251)供所述防转凸起(401)插入并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追尾的座椅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支架(23)固定设有多个承托片(26),多个所述承托片(26)开设有承托弧面(261),所述承托弧面(261)与所述气囊发生器(4)的周侧外壁贴合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追尾的座椅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嵌设槽(241)的槽底固定设有弹性凸块(27),所述弹性凸块(27)与所述气囊发生器(4)的侧壁抵紧,所述弹性凸块(27)将所述气囊发生器(4)压紧于所述嵌设槽(241)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追尾的座椅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槽(22)的内壁嵌设有气囊壳体(6),所述气囊壳体(6)供所述气囊(5)嵌入收纳,所述气囊壳体(6)开设有膨胀开口(61),所述膨胀开口(61)朝向颈部方向开设。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追尾的座椅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5)包括延伸部(50)和支撑部(51),所述气囊(5)膨胀时,所述支撑部(51)抵接于所述缓冲头枕(2)与所述座椅主体(1)的相向侧壁之间,所述支撑部(51)朝向所述缓冲头枕(2)的侧壁开设有抵接弧面(511),所述抵接弧面(511)与所述缓冲头枕(2)的相近侧壁形状吻合,所述抵接弧面(511)与所述缓冲头枕(2)的相近侧壁贴合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追尾的座椅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发生器(4)点火充气时,所述气囊(5)膨胀时间为10至20ms。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汽车安全气囊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追尾的座椅缓冲装置,其包括:座椅主体,设于汽车内供乘客以及驾驶员乘坐;缓冲头枕,设于所述座椅主体与乘客颈部之间,供乘客头部以及颈部抵靠;气囊组件,设于所述缓冲头枕内,所述气囊组件包括气囊发生器和气囊,汽车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汽车碰撞加速度的气囊控制器,当汽车受到追尾碰撞的加速度大于预设值时,气囊控制器控制所述气囊发生器点火,所述气囊充气膨胀供颈部抵接。本申请具有减少汽车被追尾时,位于座椅上乘客的头部与颈部受到碰撞损伤的概率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夏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松原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14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