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电池放电电压监测辅助接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93537发布日期:2023-05-27 22:38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蓄电池放电电压监测辅助接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蓄电池监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蓄电池放电电压监测辅助接线装置。


背景技术:

1、直流电源系统是变电站保护及自动化系统稳定工作的根本保证,而蓄电池是在全站交流电压全部断开后,保护装置能够可靠动作的最后一道防线,所以蓄电池组的正常、健康、稳定的运行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可靠的保障。为保证变电站内蓄电池组在站内出现事故导致失电时,能维持站内保护装置等重要设备至少8小时的供电时间,必须定期对站内蓄电池进行核对性放电试验。电网变电站内采用的蓄电池大部分都是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组(220v,104块2v单体蓄电池串联),长期使用限压限流的浮充电运行方式或限压不限流的运行方式,无法判断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组的现有容量是否满足额定容量80%以上的要求,以及内部是否存在失水或干裂的情况,只有通过核对性放电深度才能找出蓄电池存在的问题。对于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变电站,都配置有两组蓄电池。

2、目前厂家生产的阀控式铅酸蓄电池未设计蓄电池核对性放电试验专用接口,且虽有蓄电池巡检装置的应用,但未涉及蓄电池与蓄电池巡检装置的连接装置。因此,在专业人员进行蓄电池核对性放电时,仍需要打开所有单体蓄电池的盖板或极性柱上的盖帽,使用绝缘线夹将试验线夹在所有单体蓄电池极性柱上,然而极性柱上的盖帽不易取下,且线夹不易夹牢固,易发生脱落,易造成危险,接线过程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针对工作人员进行蓄电池巡检时接线繁琐等问题,提供一种蓄电池放电电压监测辅助接线装置,目的在于提高现场接线的效率,并避免潜在问题的发生。

2、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蓄电池放电电压监测辅助接线装置,作为采集104块蓄电池组的连接装置,用于连接分布式电池巡检采集单元和无线电压采集模块,包括11个公头和1个与公头适配的母头,所述母头与无线电压采集模块通过电缆线连接;所述公头其中10个接线柱端子分别与10根具有外绝缘层的电缆线的一端焊接,所述电缆线的另一端焊接有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与分布式电池巡检采集单元的电压采集线接触连接;所述电压采集线开设有并联接线口,将每10块电池采集线设为一组,其中1-10号电池接线方式为采集1号电池的正极和1至10号电池的负极,则制作出公头,11至100号电池每10块电池为一组与1-10号电池接线方式一致,至最后一组为95-104节电池,接线方式为采集95号电池的正极和95至104号电池的负极,则得到11组公头。

4、优选的,所述公头为焊线式双排15pin公座插头,所述母头为焊线式双排15pin母座插头。

5、优选的,所述接线端子为测试探针。

6、实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该蓄电池放电电压监测辅助接线装置在使用时,避免了进行蓄电池放电深度测试过程中需要反复接线的繁琐工作;该装置应用于新建或蓄电池更换场景,一次完成分布式电池巡检采集单元的电压采集线接线工作,方便了定期巡检工作,避免了每次接线中可能短接或虚接的潜在问题;具有使用周期长、维护方便、极大缩短接线时间的特点,同时不需要对现有放电仪进行改进,适用于任何人员的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蓄电池放电电压监测辅助接线装置,作为采集104块蓄电池组的连接装置,用于连接分布式电池巡检采集单元和无线电压采集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11个公头和1个与公头适配的母头,所述母头与无线电压采集模块通过电缆线连接;所述公头其中10个接线柱端子分别与10根具有外绝缘层的电缆线的一端焊接,所述电缆线的另一端焊接有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与分布式电池巡检采集单元的电压采集线接触连接;所述电压采集线开设有并联接线口,将每10块电池采集线设为一组,其中1-10号电池接线方式为采集1号电池的正极和1至10号电池的负极,则制作出公头,11至100号电池每10块电池为一组与1-10号电池接线方式一致,至最后一组为95-104节电池,接线方式为采集95号电池的正极和95至104号电池的负极,则得到11组公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放电电压监测辅助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头为焊线式双排15pin公座插头,所述母头为焊线式双排15pin母座插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放电电压监测辅助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为测试探针。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电池放电电压监测辅助接线装置,作为采集104块蓄电池组的连接装置,用于连接分布式电池巡检采集单元和无线电压采集模块,包括11个公头和1个与公头适配的母头;该装置在使用时,避免了进行蓄电池放电深度测试过程中需要反复接线的繁琐工作;该装置应用于新建或蓄电池更换场景,一次完成分布式电池巡检采集单元的电压采集线接线工作,方便了定期巡检工作,避免了每次接线中可能短接或虚接的潜在问题;具有使用周期长、维护方便、极大缩短接线时间的特点,同时不需要对现有放电仪进行改进,适用于任何人员的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王元友,马玉珍,王雅湉,杨博,卜宏涛,祁宝才,徐铁胜,袁复晓,妥志鹏,王元成,黄伶俐,韩海山,邰向花,韩峰俊,马海峰,余聪,曹晓凤,裴正乾,石永贤,洪权,郭强,洪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