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浓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52382发布日期:2023-09-07 22:34阅读:30来源:国知局
粉尘浓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粉尘浓度检测,特别是涉及粉尘浓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1、现有的粉尘浓度传感器中,包括外壳,外壳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外壳内设有风扇,通过风扇驱使外界气体从进气口进入外壳内部并从出气口流出。外壳内还设有用于检测粉尘浓度的检测结构,检测结构能够检测进入外壳内部的外界气体中的粉尘浓度。但是,风扇占用的空间较大,导致外壳的体积较大,从而导致传感器的整体占用空间较大、携带不方便等。此外,风扇使气体在外壳内部流动的速度较快,从而造成检测结构的检测结果准确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粉尘浓度检测装置的体积大的问题,提供一种粉尘浓度检测装置。

2、一种粉尘浓度检测装置。粉尘浓度检测装置包括:壳体,具有容纳腔和进气口,进气口与容纳腔连通;加热件,设置在容纳腔内,加热件加热容纳腔内的气体,以加速外界气体在进气口处与容纳腔内的气体进行交换;检测组件,设置在容纳腔内,检测组件用于检测外界气体的粉尘浓度。

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体还具有出气口,出气口与容纳腔连通,加热件距离进气口的距离为l1,加热件距离出气口的距离为l2,l1<l2。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进气口的高度大于等于出气口的高度。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加热件为加热电阻。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形成气体流通通道,检测组件包括:红外线发射组件,设置在容纳腔内,红外线发射组件发射的红外线经过气体流通通道;光电转换组件,设置在容纳腔内,光电转换组件用于接收气体流通通道内的粉尘散射的红外线。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红外线发射组件包括:红外线光源,红外线光源发射的红外线与气体流通通道之间具有夹角α,20°≤α≤60°;第一凸透镜,设置在红外线光源的靠近气体流通通道的一侧,红外线光源发射的红外线穿过第一凸透镜。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红外线发射组件还包括第一滤光板,第一滤光板设置在第一凸透镜的靠近气体流通通道的一侧,第一滤光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一凸透镜的轴线相重合,红外线光源发射的红外线穿过第一通孔。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光电转换组件包括:光电转换器,设置在气体流通通道的远离红外线光源的一侧,光电转换器用于接收由红外线光源发射并经粉尘反射的红外线;第二凸透镜,设置在光电转换器和气体流通通道之间,光电转换器接收的红外线经过第二凸透镜。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光电转换组件还包括第二滤光板,设置在第二凸透镜的靠近气体流通通道的一侧,第二滤光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的轴线与第二凸透镜的轴线相重合,光电转换器接收的红外线经过第二通孔。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一反光部,第一反光部设置在容纳腔内,第一反光部设置在气体流通通道的远离红外线发射组件的一侧,第一反光部具有第一反光面,第一反光面靠近气体流通通道设置,第一反光面与红外线发射组件发射的红外线之间具有夹角γ,10°≤γ≤80°;第二反光部,与气体流通通道相交,第二反光部设置在第一反光部的远离光电转换组件的一侧,第二反光部具有第二反光面,第一反光面将红外线反射至第二反光面上,第二反光面上设置有多个反光凸起部。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三反光部,第三反光部设置在红外线发射组件和第二反光面之间,第三反光部具有第三反光面,第三反光面与第一反光面相垂直,第三反光面与第二反光面之间的夹角为δ,δ<80°。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检测装置还包括屏蔽罩,屏蔽罩罩设在光电转换器的四周。

14、上述粉尘浓度检测装置,壳体上设置有容纳腔和进气口,加热件设置在容纳腔内,加热件加热容纳腔内的气体以加速外界气体在进气口处与容纳腔内的气体进行交换;检测组件设置在容纳腔内。上述技术方案中加热件加热容纳腔内的气体,容纳腔内的温度高于外界温度,根据动态热平衡原理,容纳腔内的气体和外界气体会较快速度地交换,从而使外界气体从进气口进入容纳腔内,进而能够使检测组件检测进入容纳腔内的气体的粉尘浓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加热件实现外界气体与容纳腔内的气体的交换,加热件的体积较小,从而能够缩小壳体整体的体积,进而能够减小检测装置整体占用的空间,且方便了检测装置的携带。此外,与现有技术中通过风扇实现容纳腔内的气体和外界气体交换相比,采用加热件可使容纳腔内的气体和外界气体交换速度较慢,从而能够使检测组件较精准地检测进入容纳腔内的外界气体中的粉尘浓度。此外,加热件的成本较低,从而能够降低检测装置的整体制造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粉尘浓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尘浓度检测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尘浓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20)距离所述进气口(12)的距离为l1,所述加热件(20)距离所述出气口(13)的距离为l2,l1<l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尘浓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12)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出气口(13)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尘浓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光面(51)与所述红外线发射组件(31)发射的红外线之间具有夹角γ,10°≤γ≤8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尘浓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发射组件(31)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粉尘浓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发射组件(31)还包括第一滤光板(313),所述第一滤光板(313)设置在所述第一凸透镜(312)的靠近所述气体流通通道(40)的一侧,所述第一滤光板(313)上设置有第一通孔(3131),所述第一通孔(3131)与所述第一凸透镜(312)的轴线相重合,所述红外线光源(311)发射的红外线穿过所述第一通孔(313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粉尘浓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转换组件(32)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粉尘浓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转换组件(32)还包括第二滤光板(323),设置在所述第二凸透镜(322)的靠近所述气体流通通道(40)的一侧,所述第二滤光板(323)上设置有第二通孔(3231),所述第一通孔(3131)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凸透镜(322)的轴线相重合,所述光电转换器(321)接收的红外线经过所述第二通孔(323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粉尘浓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粉尘浓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三反光部(70),所述第三反光部(70)设置在所述红外线发射组件(31)和所述第二反光面(61)之间,所述第三反光部(70)具有第三反光面(71),所述第三反光面(71)与所述第一反光面(51)相垂直,所述第三反光面(71)与所述第二反光面(61)之间的夹角为δ,δ<80°。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粉尘浓度检测装置。粉尘浓度检测装置包括:壳体,具有容纳腔、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和出气口均用于容纳腔连通,进气口的高度大于等于出气口的高度;加热件,设置在容纳腔内,加热件加热容纳腔内的气体,以使外界气体从进气口进入容纳腔内;检测组件,设置在容纳腔内,检测组件用于检测外界气体的粉尘浓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加热件实现外界气体进入容纳腔内,加热件的体积较小,从而能够缩小壳体整体的体积,进而能够减小检测装置整体占用的空间,且方便了检测装置的携带。

技术研发人员:周正,杨广业,李亚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汇投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6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