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调节式轨道梁内间距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70723发布日期:2023-04-26 19:49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自动调节式轨道梁内间距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轨道梁测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自动调节式轨道梁内间距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轨道梁内间距检测大多采用传统测量方式,使用钢卷尺进行检测,钢卷尺一端无法准确的测量贴合到轨道梁腹板面上,读取的数值存在较大误差,为了保证轨道梁的腹板内间距,需要在通长轨道梁内多点测量,采用传统方式测量,将耗费较大人力、时间;而且有时检测环境比较阴暗或存在夜间检测的情况,给检测带来一定难度,且无法保证测量精度,测量精度具有不确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自动调节式轨道梁内间距检测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轨道梁内间距检测不方便,耗时耗力的技术问题。

2、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自动调节式轨道梁内间距检测装置,包括:

3、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内部开设有自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内部延伸至所述第一伸缩杆的端部的伸缩槽;

4、第二伸缩杆,活动装配于所述伸缩槽内部;

5、挡板,设置于所述第二伸缩杆位于所述伸缩槽内部的端部;

6、伸缩弹簧,设置于所述伸缩槽内,且所述伸缩弹簧位于所述伸缩槽的槽底和挡板之间;

7、透明刻度盘,设置于所述第一伸缩杆上,所述第二伸缩杆上设置有刻度标记线。

8、本申请实施例利用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相对运动,从而完成轨道梁内间距的测量。

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10、进一步地,当所述挡板朝向所述伸缩槽的槽底运动时,所述刻度标记线与所述透明刻度盘相对应,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刻度标记线随着第二伸缩杆来回运动,能够实现测量。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的端部均设置有导向轮,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导向轮实现稳定运动,从而完成轨道梁内间距的测量。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外侧设置有led灯,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led灯进行照明,以实现夜间、阴天或室内昏暗、夜间施工检测等情况下,在箱内检测读数。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伸缩杆与所述led灯相对的侧面设置有把手,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把手便于工作人员使用控制。

14、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槽的内部沿其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导向稳定段,所述导向稳定段朝向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一侧开设有导向稳定槽,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导向稳定槽能够实现第二伸缩杆稳定伸缩。

15、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稳定段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内壁上,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便于第一伸缩杆的加工。

16、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者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者优点:

17、1.本申请在导向轮的表面设置有耐磨层,增强了导向轮在检测过程中的耐磨性,缩小了本申请与待检测物的接触面,有效保证了检测精度,同时滑动测量相比于其他接触测量方式,比较省力,操作简易,便于施工。

18、2.本申请利用伸缩弹簧的伸缩性能有效保障了其自动可调节性能。

19、3.本申请相比于传统测量方式,该装置只需一人进行操作,节省人力和检测时间。

20、4.本申请设置led灯,便于在阴暗环境或夜间进行检测。

21、5.本申请利用导向稳定槽有效保证的测量过程中的垂直度,保障了检测精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自动调节式轨道梁内间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调节式轨道梁内间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挡板朝向所述伸缩槽的槽底运动时,所述刻度标记线与所述透明刻度盘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调节式轨道梁内间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的端部均设置有导向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自动调节式轨道梁内间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外侧设置有led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自动调节式轨道梁内间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杆与所述led灯相对的侧面设置有把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调节式轨道梁内间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槽的内部沿其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导向稳定段,所述导向稳定段朝向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一侧开设有导向稳定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自动调节式轨道梁内间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稳定段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内壁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可自动调节式轨道梁内间距检测装置,涉及轨道梁测量装置的技术领域,其具体结构包括: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的内部开设有自第一伸缩杆的内部延伸至第一伸缩杆的端部的伸缩槽;第二伸缩杆,活动装配于伸缩槽内部;挡板,设置于第二伸缩杆位于伸缩槽内部的端部;伸缩弹簧,设置于伸缩槽内,且伸缩弹簧位于伸缩槽的槽底和挡板之间;透明刻度盘,设置于第一伸缩杆上,第二伸缩杆上设置有刻度标记线。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轨道梁内间距检测不方便,耗时耗力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杨槐路,张松,杜晗晗,武彩荣,刘笑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宝桥(扬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4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