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压传感器及燃气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36191发布日期:2023-06-10 02:14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压传感器及燃气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传感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风压传感器及燃气热水器。


背景技术:

1、风压传感器是工业实践中最为常用的一种传感器,又叫微差压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自控环境。

2、现有的风压传感器通常包括膜片、磁体和缠绕在磁体上的线圈,膜片在气压差的作用下发生移动,带动磁体相对于线圈移动,使得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从而使得线圈的阻抗发生变化,外界的检测电路检测到这一变化,并转换输出一个对应于待测压强的电信号。

3、现有的部分风压传感器的线圈需要另外再通过焊接的方式与与之分立的检测电路连接,组装生产较为不便,此外,在绕制线圈时,难以保证不同线圈的一致性,进而影响不同的风压传感器的检测一致性。因此,现有部分的风压传感器会出现存在参数偏差或其结构上会出现整体体积较大等不够完善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要提供一种风压传感器,其能够节省生产成本,简化风压传感器的结构,缩小风压传感器尺寸,同时,提高不同的风压传感器的检测一致性。

2、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要提供一种燃气热水器,能够节省生产成本,缩小燃气热水器的尺寸,提高燃气热水器的稳定性。

3、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4、一种风压传感器,包括:

5、壳体,所述壳体围闭形成空腔;

6、第一导磁薄膜件,所述第一导磁薄膜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第一导磁薄膜件将所述壳体的空腔分隔为不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用于与具有恒定压强的基准空间连通,所述第二腔室用于与待测空间连通;

7、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导磁薄膜件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

8、线路板,所述线路板固定在所述壳体上与所述第一导磁薄膜件相对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导磁薄膜件间隔设置,所述线路板上设置有平面线圈和检测电路,所述平面线圈与所述检测电路连接。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压传感器,包括壳体、第一导磁薄膜件、弹性件和线路板,壳体围闭形成空腔,第一导磁薄膜件设置于壳体内部,第一导磁薄膜件将壳体的空腔分隔为不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用于与具有恒定压强的基准空间连通,第二腔室用于与待测空间连通,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一导磁薄膜件连接,弹性件的另一端与壳体连接,线路板固定在壳体上与第一导磁薄膜件相对的一侧,且与第一导磁薄膜件间隔设置,线路板上设置有平面线圈和检测电路,平面线圈与检测电路连接。本实用新型将平面线圈和检测电路集成在同一块线路板上,利用平面线圈集成在线路板上的刻蚀等工艺,可有助于避免采用绕线线圈导致的偏差,同时能够有效提高不同风压传感器的检测一致性。进一步地,能够在生产制造时省却后焊线圈的工序,安装更加便利。进而,本实用新型中各个部件相互配合装配组成的风压传感器,整体上可减小整体体积,节省安装空间,也有助于简化风压传感器的组成结构。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风压传感器还包括:

11、第二导磁薄膜件,所述第二导磁薄膜件设置于所述平面线圈(141)远离所述第一导磁薄膜件的一侧。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壁上。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电路包括lc谐振电路和处理芯片,所述平面线圈与所述lc谐振电路连接,所述lc谐振电路与所述处理芯片连接。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路板还包括基板,所述平面线圈设置于所述基板上远离所述第一导磁薄膜件的一侧,所述第二导磁薄膜件设置于所述平面线圈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平面线圈在所述第二导磁薄膜件上的垂直投影在所述第二导磁薄膜件内,或,所述平面线圈设置于所述基板上靠近所述第一导磁薄膜件的一侧,所述第二导磁薄膜件设置于所述基板上远离所述平面线圈的一侧,所述平面线圈在所述第二导磁薄膜件上的垂直投影在所述第二导磁薄膜件内。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风压传感器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有固定柱以及限位壁,所述限位壁环绕所述固定柱设置,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磁薄膜件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柱与所述限位壁之间。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风压传感器还包括:保护壳,所述保护壳与所述壳体围合形成保护腔,所述线路板设置于所述保护腔内。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可分离的第一壳盖体和第二壳盖体,所述第一壳盖体和所述第二壳盖体围闭形成所述空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壳盖体或所述第二壳盖体上,所述线路板固定在所述第二壳盖体的外壁上,所述第一壳盖体上设置有第一连通管,所述第一腔室通过所述第一连通管与具有恒定压强的基准空间连通,所述第二壳盖体上设置有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二腔室通过所述第二连通管与所述待测空间连通。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磁薄膜件包括弹性隔膜、支撑板和导磁薄膜,所述弹性隔膜将所述壳体的空腔分隔为不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弹性隔膜上,且所述支撑板在所述弹性隔膜上的投影在所述弹性隔膜内,所述导磁薄膜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线路板固定在所述壳体上与所述导磁薄膜相对的一侧。

19、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20、一种燃气热水器,包括前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风压传感器,所述风压传感器的第一腔室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风压传感器的第二腔室与燃气热水器的燃烧室连通。

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气热水器,采用如前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风压传感器,风压传感器将线圈和检测电路集成在同一块线路板上,利用平面线圈集成在线路板上的刻蚀等工艺,可有助于避免采用绕线线圈导致的偏差,同时能够有效提高不同风压传感器的检测一致性。进一步地,能够在生产制造时省却后焊线圈的工序,安装更加便利。进而,本实用新型中各个部件相互配合装配组成的风压传感器,整体上可减小整体体积,节省安装空间,也有助于简化风压传感器的组成结构。



技术特征:

1.一种风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140)设置于所述壳体(110)的外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包括lc谐振电路(151)和处理芯片(152),所述平面线圈(141)与所述lc谐振电路(151)连接,所述lc谐振电路(151)与所述处理芯片(15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140)还包括基板(143),所述平面线圈(141)设置于所述基板(143)上远离所述第一导磁薄膜件(120)的一侧,所述平面线圈(141)远离所述基板(143)的一侧,所述平面线圈(141)在所述第二导磁薄膜件(142)上的垂直投影在所述第二导磁薄膜件(142)内;或,所述平面线圈(141)设置于所述基板(143)上靠近所述第一导磁薄膜件(120)的一侧,所述第二导磁薄膜件(142)设置于所述基板(143)上远离所述平面线圈(141)的一侧,所述平面线圈(141)在所述第二导磁薄膜件(142)上的垂直投影在所述第二导磁薄膜件(142)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件(111),所述固定件(111)设有固定柱(21)以及限位壁(22),所述限位壁(22)环绕所述固定柱(21)设置,所述固定件(111)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弹性件(13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磁薄膜件(120)连接,所述弹性件(130)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柱(21)与所述限位壁(2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壳(118),所述保护壳(118)与所述壳体(110)围合形成保护腔,所述线路板(140)设置于所述保护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0)包括可分离的第一壳盖体(112)和第二壳盖体(113),所述第一壳盖体(112)和所述第二壳盖体(113)围闭形成所述空腔,所述弹性件(130)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壳盖体(112)或所述第二壳盖体(113)上,所述线路板(140)固定在所述第二壳盖体(113)的外壁上,所述第一壳盖体(112)上设置有第一连通管(114),所述第一腔室通过所述第一连通管(114)与具有恒定压强的基准空间连通,所述第二壳盖体(113)上设置有第二连通管(115),所述第二腔室通过所述第二连通管(115)与所述待测空间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风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磁薄膜件(120)包括弹性隔膜(124)、支撑板(121)和导磁薄膜(122),所述弹性隔膜(124)将所述壳体(110)的空腔分隔为不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支撑板(121)设置于所述弹性隔膜(124)上,且所述支撑板(121)在所述弹性隔膜(124)上的投影在所述弹性隔膜(124)内,所述导磁薄膜(122)设置在所述支撑板(121)上,所述弹性件(130)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板(121)上;所述线路板(140)固定在所述壳体(110)上与所述导磁薄膜(122)相对的一侧。

10.一种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风压传感器,所述风压传感器的第一腔室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风压传感器的第二腔室与燃气热水器的燃烧室连通。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风压传感器及燃气热水器,本技术提供的风压传感器,将线圈和检测电路集成在同一块线路板上,利用平面线圈集成在线路板上的刻蚀等工艺,可有助于避免采用绕线线圈导致的偏差,同时能够有效提高不同风压传感器的检测一致性。进一步地,能够在生产制造时省却后焊线圈的工序,安装更加便利。进而,本技术中各个部件相互配合装配组成的风压传感器,整体上可减小整体体积,节省安装空间,也有助于简化风压传感器的组成结构。

技术研发人员:卢宇凡,邹永康,林照帆,谢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万和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9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