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胞因子组合物及应用

文档序号:35459627发布日期:2023-09-15 20:26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细胞因子组合物及应用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具体涉及一种细胞因子组合物及应用。


背景技术:

1、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疗法是对标准疗法无效的难治/复发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在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完全缓解率分别达83%、54%以及33%。然而,car-t细胞治疗引起的全身免疫系统激活也会导致危及生命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发生。

2、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是car-t细胞治疗最常见的副作用,在大多数接受靶向cd19、bcma、cd20、cd22、cd7、cd123和其他t细胞参与疗法的car-t细胞疗法的患者中都观察到了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表现出发烧、疲劳和厌食等体质症状,但可迅速发展为低血压、呼吸衰竭、休克和器官功能障碍。根据产品和患者的具体因素,高级别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发生率可能高达46%。通过早期和积极的管理,即使是严重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也是可逆的。因此,如何在早期预测严重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发生以及时干预对car-t细胞治疗至关重要。

3、目前,已报道的几个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预测模型的建立均建立在小样本的基础上并且局限于cd19 car-t细胞产品,未能在其他靶点的car-t细胞治疗中进行验证([1]teachey d t,lacey s f,shawp a,et al.identification of predictive biomarkersfor 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 after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therapyfor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j].cancer discov,2016,6(6):664-79.[2]hay ka,hanafi l a,li d,et al.kinetics and biomarkers of severe cytokine releasesyndrome after cd19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modified t-cell therapy[j].blood,2017,130(21):2295-2306.)。临床迫切需要适用于预测整个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接受car-t细胞治疗发生严重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风险的预测模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细胞因子组合物及应用,用于预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风险。

2、由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特征是显著的全身炎症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外周血中细胞因子的水平是预测严重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发生风险的有效生物标志物。我们开发了一个基于回输24-48小时间的5种细胞因子预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car-t细胞治疗后发生严重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列线图,并在来自六家医院的两个独立队列中进行了外部验证。与以前仅适用于cd19 car-t细胞治疗的模型相比,该列线图具有优异的辨别能力,并且适用于使用多种car-t细胞产品(如cd19、人源化cd19、cd19/22、bcma和人源化bcma)治疗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

3、一种细胞因子组合物,用于预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风险,所述细胞因子组合为:cx3cl1、gzmb、il4、il6和pdgfaa。

4、本发明又提供了所述细胞因子组合物作为检测标记在制备用于预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风险的试剂盒中的应用。

5、本发明又提供了一种用于预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风险的试剂盒,通过联合检测样本中细胞因子cx3cl1、gzmb、il4、il6和pdgfaa的浓度来(pg/ml)确定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风险的高低,所述试剂盒包括用于分别检测各细胞因子的试剂。优选的,样本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的外周血。更优选的,样本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car-t细胞治疗、car-t细胞回输24-48小时之间的外周血。

6、本发明又提供了一种用于预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风险的模型,包括car-t细胞回输后24-48小时期间外周血中cx3cl1、gzmb、il4、il6和pdgfaa这5个细胞因子浓度(浓度以pg/ml计),分别检测样本中这5个细胞因子的浓度并使用以下公式计算风险分值:

7、风险分值=1.19×ln(cx3cl1)+0.91×ln(gzmb)+0.74×ln(il6)-1.53×ln(il4)-0.91×ln(pdgfaa)-6.77,

8、其中,所述风险分值以0作为截断值,当患者的风险分值低于0时,即为低危患者,而风险分值大于或等于0时,该患者为高危患者。

9、优选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类型为以下至少一种:多发性骨髓瘤、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10、car-t细胞治疗为靶向cd19、人源化cd19、cd19/22、cd20、bcma或人源化bcma的car-t细胞疗法。

11、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预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风险的列线图,其特征在于,包括car-t细胞回输后24-48小时期间外周血中cx3cl1、gzmb、il4、il6和pdgfaa这5个细胞因子浓度,

12、列线图包括第一行的分值标尺,其中,分值范围为0~100;第二行到第六行为car-t细胞回输后24-48小时之间5个细胞因子浓度的自然对数,分别划竖线垂直向上对应第一行的一个相应的得分;第七行为患者总分值,将第二行至第六行的5个指标在第一行对应的得分相加,得到患者总分值;将总分值划竖线垂直向下对应第八行,即为患者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发生严重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概率。

13、优选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类型为以下至少一种:多发性骨髓瘤、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14、car-t细胞治疗为靶向cd19、人源化cd19、cd19/22、cd20、bcma或人源化bcma的car-t细胞疗法。

15、本发明首次基于car-t细胞回输24-48小时期间外周血中cx3cl1、gzmb、il4、il6以及pdgfa五种细胞因子浓度(pg/ml),建立的一个可评估并预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不同car-t细胞治疗发生严重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风险的模型,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技术特征:

1.一种细胞因子组合物,用于预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风险,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因子组合为:cx3cl1、gzmb、il4、il6和pdgfaa。

2.权利要求1所述细胞因子组合物作为检测标记在制备用于预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风险的试剂盒中的应用。

3.一种用于预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风险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通过联合检测样本中细胞因子cx3cl1、gzmb、il4、il6和pdgfaa的水平来确定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风险的高低,所述试剂盒包括用于分别检测各细胞因子的试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样本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的外周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样本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car-t细胞治疗、car-t细胞回输24-48小时之间的外周血。

6.一种用于预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风险的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car-t细胞回输后24-48小时期间外周血中cx3cl1、gzmb、il4、il6和pdgfaa这5个细胞因子浓度,分别检测样本中这5个细胞因子的浓度并使用以下公式计算风险分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型,其特征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类型为以下至少一种:多发性骨髓瘤、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8.一种用于预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风险的列线图,其特征在于,包括car-t细胞回输后24-48小时期间外周血中cx3cl1、gzmb、il4、il6和pdgfaa这5个细胞因子浓度,

9.根据权利要求6和7所述的列线图,其特征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类型为以下至少一种:多发性骨髓瘤、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评估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发生严重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风险的预测模型,包括用来评估患者回输CAR‑T细胞后发生严重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风险的列线图和预后风险评分公式。其所述标志物为CAR‑T细胞回输后24‑48小时期间外周血的细胞因子浓度,包括CX3CL1、GZMB、IL4、IL6和PDGFAA五种细胞因子。本发明中的列线图是首次建立的适用于白血病、淋巴瘤以及多发性骨髓瘤三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CAR‑T细胞治疗发生严重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风险评估的预测模型。本发明的模型简单、直观,易于推广,能有效地帮助临床医生评估CAR‑T细胞治疗发生严重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风险,从而为患者的监测和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技术研发人员:黄河,周凌辉,胡永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