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式标准气提供装置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679745发布日期:2023-10-08 15:46阅读:30来源:国知局
可调式标准气提供装置和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标准气提供,特别涉及可调式标准气提供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1、2021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了《城市大气温室气体监测试点技术方案》中指出了二氧化碳和甲烷是必须进行高精度监测的项目。由于高精度co2/ch4监测对监测系统精密度要求较高,一般可采用在线高频校准的方式通过高频修正系统漂移提升测量系统整体精密度。因此建标准曲线所用标气浓度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最有效的方法可以购买多瓶国家二级标准气序列,但是其价格非常昂贵,且购买周期长;替代方法购买一瓶高精度标气,通过稀释仪稀释得到其他浓度点,但是此方法对稀释仪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要求较高,而目前市场上稀释仪中用mfc做流量测量方法,但是mfc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无法满足温室气体系统高精度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调式标准气提供装置。

2、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可调式标准气提供装置,所述可调式标准气提供装置包括标气气源、稀释气气源和混合池;所述可调式标准气提供装置还包括:

4、第一气体流路,所述第一气体流路上依次设置标气气源、压力调节单元、第一类管道、并联的多个毛细管、第一类管道和混合池;

5、第二气体流路,所述第二气体流路上依次设置稀释气气源、压力调节单元、第二类管道、第一类管道和混合池;所述第一类管道的内径处于1mm-4mm,长度小于3cm,所述第二类管道的内径r处于0.1mm-0.5mm,所述毛细管的内径r处于0.25mm-0.53mm,长度l1大于10m;

6、第一温控单元,所述第一温控单元用于调整和控制所述多个毛细管的温度。

7、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给了应用上述标准气提供装置的标准气提供方法,该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8、根据本发明可调式标准气提供装置的可调式标准气提供方法,所述可调式标准气提供方法为:

9、标气气源提供的标气流过第一气体流路,在并联的多个毛细管内为层流状态;

10、稀释气气源提供的稀释气流过第二气体流路,在第二类管道内为层流状态;

11、调节所述压力调节单元,从而调整所述标气和/或稀释气流量,进而调整输出所述混合池的标准气的浓度。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3、1.标准气浓度精准控制;

14、压力调节单元采用恒温控制,并通过调控比例电磁阀、压力传感器反馈的方式,压力调节单元的气体压力控制精度在±0.02kpa以内,可保证气体压力的准确性和长期稳定性,进而保证后气体流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15、第一类管道和第二类管道内径和长度的设计,使得并联的多个毛细管和第二类管道内气体保持层流状态,保证了气体流量的精准控制;

16、毛细管的温度维持恒温,保证同类气体的粘度系数保持一致,可减少环境引起的流量误差,进一步提高了流量控制的准确性;

17、2.标准气浓度调节范围大;

18、多个毛细管并联,并恒温,从而增大标气流量,扩大稀释范围。



技术特征:

1.可调式标准气提供装置,所述可调式标准气提供装置包括标气气源、稀释气气源和混合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式标准气提供装置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标准气提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调节单元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标准气提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式标准气提供装置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标准气提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式标准气提供装置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标准气提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控单元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标准气提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毛细管通过热熔胶熔成束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式标准气提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温控单元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标准气提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管道采用ptfe管或不锈钢管,所述第二类管道采用不锈钢。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可调式标准气提供装置的可调式标准气提供方法,所述可调式标准气提供方法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调式标准气提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调节单元和并联的多个毛细管分别维持恒温。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可调式标准气提供装置和方法,所述可调式标准气提供装置包括标气气源、稀释气气源和混合池;还包括:第一气体流路上依次设置标气气源、压力调节单元、第一类管道、并联的多个毛细管、第一类管道和混合池;第二气体流路上依次设置稀释气气源、压力调节单元、第二类管道、第一类管道和混合池;所述第一类管道的内径处于1mm‑4mm,长度小于3cm,所述第二类管道的内径R处于0.1mm‑0.5mm,所述毛细管的内径r处于0.25mm‑0.53mm,长度L<subgt;1</subgt;大于10m;第一温控单元用于调整和控制所述多个毛细管的温度。本发明具有浓度控制精确和抗环境干扰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邵永华,白雪,王琳琳,李天麟,朱周彬,叶钊,刘立鹏,韩双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