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电磁环境下共孔径雷达ESM联合跟踪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088261发布日期:2023-11-18 06:13阅读:61来源:国知局
复杂电磁环境下共孔径雷达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机载火控雷达的,尤其涉及一种复杂电磁环境下共孔径雷达esm联合跟踪方法。


背景技术:

1、雷达系统是多传感器资源共享与信息融合、现场编程与软件重组、智能化的功率与系统控制等。为提高有效辐射功率,往往还需要增大发射机功率和发射天线增益,而这又导致了天线几何尺寸的增加。

2、随着微电子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这些问题可以通过雷达干扰一体化的方式来解决。雷达和干扰机有许多相同的功能模块,如天线、发射机、接收机、信号处理等。把雷达和干扰机中相同功能部件合为一套系统,则可大大降低系统的体积、重量、能耗和散热资源。雷达和干扰的功能正在互相渗透。雷达不断的扩展频谱,向宽瞬时频带方向发展,同时,不少干扰机也增加了有源定位功能,具有引导超视距发射杀伤性武器的功能等。由于互相渗透,雷达和干扰机之间的差别正在缩小。

3、传统的目标跟踪方法,例如,常规方法,卡尔曼滤波跟踪方法,尤其是复杂干扰场景下目标跟踪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由于多种干扰方式的存在,干扰强,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单独工作易受电磁干扰和环境杂波的影响,雷达探测到的量测四维信息、特别是径向距离和径向速度置信度大大降低甚至缺失,从而降低了雷达的使用性能。

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杂电磁环境下共孔径雷达esm联合跟踪方法,解决现有方法降低雷达使用性能的技术问题。本案的技术方案有诸多技术有益效果,见下文介绍:

2、提供一种复杂电磁环境下共孔径雷达esm联合跟踪方法,适用于雷达在复杂环境下对目标的跟踪,雷达设置有esm设备,esm设备用于接收目标雷达辐射信号及电子支援测量,其方法包括:

3、根据态势场景的不同以设置不同的组合模式,获取量测组合信息,量测组合信息为esm设备和/或雷达分别测量得到回波信号和目标雷达辐射信号,根据态势场景不同,esm设备和雷达预设不同角度置信度,esm设备的角度置信度为p1,雷达的角度置信度为p2,满足p1+p2=1;

4、根据量测组合信息与置信度进行测量值聚类,确定二次角度量测聚类结果;

5、在航迹起始阶段根据二次角度量测聚类结果设置不同起始的航迹类型;

6、预设关联量侧类型,在航迹关联中根据预设关联量侧类型和航迹类型选择不同的滤波方式或方法,以确定当前的角度和/或距离、速度,并进行输出。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8、孔径雷达esm联合跟踪为复杂电磁环境下相控阵雷达提升态势感知能力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通过综合控制调度共孔径雷达esm、有效利用有源和无源测量信息互补,提升跟踪目标的稳定性和精度,改善有源相控阵雷达的低截获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复杂电磁环境下共孔径雷达esm联合跟踪方法,适用于雷达在复杂环境下对目标的跟踪,所述雷达设置有esm设备,esm设备用于接收目标雷达辐射信号及电子支援测量,其特征在于,其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电磁环境下共孔径雷达esm联合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态势场景的不同以设置不同的组合模式,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杂电磁环境下共孔径雷达esm联合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量测组合信息与置信度进行测量值聚类,确定二次角度量测聚类结果,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杂电磁环境下共孔径雷达esm联合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航迹起始阶段根据二次角度量测聚类结果设置不同起始的航迹类型,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杂电磁环境下共孔径雷达esm联合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预设关联量侧类型,在航迹关联中根据所述预设关联量侧类型和航迹类型选择不同的滤波方式或方法,以确定当前的角度和/或距离、速度,并进行输出,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杂电磁环境下共孔径雷达esm联合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并进行修正,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杂电磁环境下共孔径雷达esm联合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不同的滤波方式或方法之前,还包括航迹类型1与航迹类型2的相互转换:


技术总结
本发明的复杂电磁环境下共孔径雷达ESM联合跟踪方法,其方法包括:根据态势场景的不同以设置不同的组合模式,获取量测组合信息;根据量测组合信息与置信度进行测量值聚类,确定二次角度量测聚类结果;在航迹起始阶段根据二次角度量测聚类结果设置不同起始的航迹类型;预设关联量侧类型,在航迹关联中根据所述预设关联量侧类型和航迹类型选择不同的滤波方式或方法,以确定当前的角度和/或距离、速度,并进行输出。能够有效提升跟踪目标的稳定性和精度,改善有源相控阵雷达的低截获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尹飞,曹书华,胡肖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