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地地震资料的采集及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41699191发布日期:2025-04-22 17:16阅读:5来源:国知局
一种山地地震资料的采集及处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山地地震,具体为一种山地地震资料的采集及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1、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当地球内部在运动中积累的能量对地壳产生的巨大压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积累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就形成了地震。一次强烈地震过后往往伴随着一系列较小的余震。

2、在山地地震资料的采集过程中,大量的勘探实践表明,在构造高陡区域,常规的地震反射成像不理想。由于激发及接收条件恶劣,造成所得的地震资料不能准确成像。并且对地震资料进行多家及多次成像处理,无论叠前深度偏移或叠后偏移等技术,都不能使用相关处理成果进行解释工作,导致该勘探区的油气勘探工作进入停滞状态。

3、现有的山地地震资料的采集及处理方法,在采集过程中方法多样,但是在进行处理的时候,因为受到噪音干扰等外界因素的原因,还有一些静校正的原因,导致得到处理结果的精确性和准确性不是很好,从而导致后续的工作效果不是很好,不能为山地地震数据提供很好的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山地地震资料的采集及处理方法,解决了山地地震资料的采集及处理方法效果不是很好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山地地震资料的采集及处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s1、通过地表地质雷达技术对表层结构进行调查;

4、s2、进行干扰波调差,为分析各种噪音特征,录制了不同环境下的干扰波调查记录,并对噪音记录的各种特征值进行了大量的统计分析分析当某一环境因素变化时,噪音记录特征值的相对变化,以找出规律性,提出压制方法,然后针对激发后的各种拌生和次生干扰采用生产排列进行调查;

5、s3、在山前带的平原地区低部位及山体的斜坡部位设置检波点,在山体顶部设置炮点,然后对目的层的射线进行正演分析,以确定野外观测系统参数;

6、s4、采用多线联合层析静校正技术构建近地表模型,从中获取到准确的静校正量,为交点闭合求解提供参考数据,更好地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并配合最大能量剩余静校正算法、三维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技术与非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技术,进一步完善短波长静校正的处理;

7、s5、采用准确合理的速度分析参数,实现速度谱的有效优化,随即采用剩余静校正技术,配合速度分析法进一步提高参数精度,接下来注重从速度谱拾取环节入手,拾取纵横向加密速度谱点、浅层反射波能量团等数据,从中寻求到该工区内的速度变化规律,最后进行加密速度分析点的确定,着重选取区域范围内构造主体部位速度变化剧烈的地段,以此提高速度拾取与分析的精度;

8、s6、对采集的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地震剖面及深度速度模型。

9、优选的,所述s2中,在地形变化中如在深沟陡崖处,存在着明显的侧向传播的于扰,在每一个突出的山头或山脊可以激发出较强的高速次生于扰波,在表层岩性变化中也产生次生干扰,可见到声波等干扰。

10、优选的,所述s4中,还采用去噪技术,在完成静校正的基础上运用地表一致性噪声压制技术、频率—空间域相干噪声压制技术、噪声衰减等技术手段,完成波场、频谱分析与滤波扫描,以此获取到干扰波类型、噪声频带等信息,完成叠前去噪与叠后精细去噪,最后是波组一致性处理,主要通过采用球面发散与吸收衰减补偿、振幅补偿等技术手段,确保不同测线反映出相同的波组特征,最大限度缩小振幅、频率间的差值,实现反射波波组的一致性处理。

11、优选的,所述s4中,还包括叠前去噪,对高频低频进行分段压制,避免陷波受到干扰,编辑强声波与强脉冲之后,要将以上两者切除,应用空变或时变方法切除初至波,避免浅层反射资料受到影响。

12、优选的,所述s6中,在处理复杂构造成像问题时,应先通过叠后时间偏移获取偏移剖面,随即利用dmo技术、dmo速度分析法消除地层倾角影响,获取均方根速度,接下来优化偏移速度场与剖面质量,获取到高品质的偏移成像效果。

1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山地地震资料的采集及处理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该山地地震资料的采集及处理方法,通过s1、通过地表地质雷达技术对表层结构进行调查;s2、进行干扰波调差,为分析各种噪音特征,录制了不同环境下的干扰波调查记录,并对噪音记录的各种特征值进行了大量的统计分析分析当某一环境因素变化时,噪音记录特征值的相对变化,以找出规律性,提出压制方法,然后针对激发后的各种拌生和次生干扰采用生产排列进行调查;能够对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噪音干扰因素进行很好的处理,提供了很好的地震资料,也可以对数据进行很好的静校正,进一步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为山地地震提供了很好的数据支撑,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保障。



技术特征:

1.一种山地地震资料的采集及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地地震资料的采集及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录制不同环境下的干扰波调查记录,并对噪音记录的各种特征值进行大量的统计分析,分析当某一环境因素变化时,噪音记录特征值的相对变化,以找出规律性,提出压制方法,然后针对激发后的各种拌生和次生干扰采用生产排列进行调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地地震资料的采集及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还采用去噪技术,在完成静校正的基础上运用地表一致性噪声压制技术、频率—空间域相干噪声压制技术、噪声衰减技术,完成波场、频谱分析与滤波扫描,以此获取到干扰波类型、噪声频带信息,完成叠前去噪与叠后精细去噪,最后是波组一致性处理,通过采用球面发散与吸收衰减补偿、振幅补偿技术,确保不同测线反映出相同的波组特征,最大限度缩小振幅、频率间的差值,实现反射波波组的一致性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地地震资料的采集及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还包括叠前去噪,对高频低频进行分段压制,避免陷波受到干扰,编辑强声波与强脉冲之后,要将以上两者切除,应用空变或时变方法切除初至波,避免浅层反射资料受到影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地地震资料的采集及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中,在处理复杂构造成像问题时,先通过叠后时间偏移获取偏移剖面,随即利用dmo技术、dmo速度分析法消除地层倾角影响,获取均方根速度,接下来优化偏移速度场与剖面质量,获取到高品质的偏移成像效果。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地地震资料的采集及处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地表地质雷达技术对表层结构进行调查;S2、进行干扰波调差,为分析各种噪音特征,录制了不同环境下的干扰波调查记录,并对噪音记录的各种特征值进行了大量的统计分析分析当某一环境因素变化时,噪音记录特征值的相对变化,以找出规律性,提出压制方法,然后针对激发后的各种拌生和次生干扰采用生产排列进行调查;本发明涉及山地地震技术领域。该山地地震资料的采集及处理方法,能够对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噪音干扰因素进行很好的处理,提供了很好的地震资料,也可以对数据进行很好的静校正,为山地地震提供了很好的数据支撑,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保障。

技术研发人员:段伟伟,张倩慧,杨晨莹,王海峰,魏冰,刘斌,苏燕,陈良,彭仁艳,颜晓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5/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