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舱室气密性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120644发布日期:2024-02-22 21:25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舱室气密性检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方舱气密性检测,涉及一种舱室气密性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1、方舱是使用各类坚固材料组合形成的可移动整体,按照是否用于军事,方舱可分为军用方舱、民用方舱,按照特性及功能则可分为防弹方舱、移动方舱、通讯方舱、医疗方舱、气象方舱、集装箱等。

2、目前,方舱发展趋势为“大三防”方舱,对方舱气密性要求越来越高,在方舱生产过程中需要对舱体进行气密检测,检查方舱泄漏部位并进行目标检修,使用前也需要用到气密性设备对方舱的气密性进行检测。目前针对方舱的气密性试验,根据gjb 2093a-2012中的有关规定,用高压风机向舱内送入空气,调节空气节流阀使方舱内超压,保证1min后记录流量表的数值,试验过程中对方舱外部的铆钉、螺栓等紧固件连接部位的密封处涂肥皂水,通过检查有无气泡和喷溅现象即可实现方舱泄露部位识别。

3、当前市场上的气密性设备,要么只针对一种压差,不能降压使用,要么价格昂贵,只适宜专业检测机构,大多用于方舱成品的性能检测,对于舱体生产过程中的在线检测,常规的测试方法耗时较长,针对非焊接舱体的结构,单台舱体(6m×2.4m×2.2m)铆钉数量达2300多个,螺栓数量达200多个,任意一个紧固连接部位都有可能造成泄漏,采用传统的涂肥皂水的方式显然不适合用于此类舱体的气密性漏点检测,近年来随着舱体的规格不断加大,舱体长度达10m以上,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新型舱室气密性检测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4、舱室在制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气密问题,一方面是铆钉孔、螺栓孔、门窗孔口接缝存在密封性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舱体结构功能件装配间隙也会影响气密性,在方舱生产过程中必须对舱体进行气密检测,检查方舱泄漏部位并进行目标检修。

5、以目前的方舱气密性试验要求,针对的是特定压差下的气密性检测,泄漏点的识别还是采取试验过程中对方舱外部的铆钉、螺栓等紧固件连接部位的密封处涂肥皂水的方式,针对非焊接结构的舱体并不适用,随着舱体尺寸的不断加大,10m以上的大型舱体层出不穷,现有的泄漏点检测方式费时费力,且试验设备针对的是特定压差,无法实现多级柔性化调控,因此需要探索一种新型的舱室气密性检测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出一种舱室气密性检测方法,通过在舱体孔口上安装气密工装,将气泵中的气体通过工装导入方舱舱体内部,维持压力至一定值,在舱内同时布置氯化铵固体混合物,利用其挥发性及舱内压力差,实现舱室气密快速检测,快速定位舱室漏点,指明修复目标。

3、技术方案

4、一种舱室气密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5、步骤1:紧闭舱室所有门窗孔口,在门窗孔口接缝位置进行密封处理,启动舱内空调进行通风后检查门、窗口、孔口各连接件接缝位置是否完好密封;

6、步骤2:在方舱孔口安装气体导入工装,工装接口一端与孔口适配,另一端与气泵输出口适配,通过工装将气泵与舱室进行紧密连接;所述工装接口的密封完好;

7、步骤3:启动风机通过充气管向舱内送入空气,当舱内压差达10-15pa时,停止加压保压至少10;

8、步骤4:打开任一孔口,将氯化铵固体混合物沿孔口置于舱室内部,而后迅速关闭孔口,保证孔口接缝密封条处于压紧状态;

9、步骤5:等待1min以后,启动风机恢复加压直至舱内外压差达60-90pa,并进行保压;

10、步骤6:保压过程完成后对舱体外表面进行持续观测,观察舱体外部,是否有黄色烟雾流出,烟雾流出位置即为舱室漏点。

11、所述步骤1门窗孔口接缝位置进行密封处理采用粘贴塑料薄膜。

12、采用塑料薄膜时,检查密封是否完好时,检查塑料薄膜是否起鼓,若无起鼓现象,接缝位置完好密封。

13、所述步骤1启动舱内空调进行通风10min以后进行检查是否完好密封。

14、所述气泵输出口设有压力表。

15、所述步骤6观察舱体外部时的重点部位为铆钉、螺栓的紧固件位置。

16、所述步骤2气体导入工装必须根据孔口及气泵输出口的形状进行配作,连接时工装与孔口接触面加装整圈的密封垫。

17、所述步骤3中,当加压达目标值后保持至少10s。

18、所述步骤5的舱体加压至少达60pa,保压时间至少为1min。

19、所述步骤4的任一孔口选择后端孔口。

20、有益效果

2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舱室气密性检测方法,通过在舱体孔口上安装气密工装,将气泵中的气体通过工装导入方舱舱体内部,维持压力至一定值,在舱内同时布置氯化铵固体混合物,利用其挥发性及舱内压力差,实现舱室气密快速检测,快速定位舱室漏点,指明修复目标。效果显示,采用上述一种舱室气密性检测方法,通过在舱内外施加正向压差使舱室内挥发的氯化铵固体混合物进行气隙索引,从而快速实现舱室气密漏点的筛查,整体用时15-20min,常规气密检测方法用时为40min,检测效率提升约50-62.5%。



技术特征:

1.一种舱室气密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舱室气密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门窗孔口接缝位置进行密封处理采用粘贴塑料薄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舱室气密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塑料薄膜时,检查密封是否完好时,检查塑料薄膜是否起鼓,若无起鼓现象,接缝位置完好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舱室气密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启动舱内空调进行通风10min以后进行检查是否完好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舱室气密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输出口设有压力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舱室气密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观察舱体外部时的重点部位为铆钉、螺栓的紧固件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舱室气密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气体导入工装必须根据孔口及气泵输出口的形状进行配作,连接时工装与孔口接触面加装整圈的密封垫。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舱室气密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当加压达目标值后保持至少10s。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舱室气密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的舱体加压至少达60pa,保压时间至少为1min。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舱室气密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的任一孔口选择后端孔口。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舱室气密性检测方法,通过在舱体孔口上安装气密工装,将气泵中的气体通过工装导入方舱舱体内部,维持压力至一定值,在舱内同时布置氯化铵固体混合物,利用其挥发性及舱内压力差,实现舱室气密快速检测,快速定位舱室漏点,指明修复目标。效果显示,采用上述一种舱室气密性检测方法,通过在舱内外施加正向压差使舱室内挥发的氯化铵固体混合物进行气隙索引,从而快速实现舱室气密漏点的筛查,整体用时15‑20min,常规气密检测方法用时为40min,检测效率提升约50‑62.5%。

技术研发人员:梁星,杜康,曹萌,杨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长峰机电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