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糖苷类香气前体的白芽奇兰茶叶等级评价方法

文档序号:37308954发布日期:2024-03-13 20:56阅读:11来源:国知局
基于糖苷类香气前体的白芽奇兰茶叶等级评价方法

本发明涉及食品,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糖苷类香气前体的白芽奇兰茶叶等级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1、白芽奇兰是一种香气特别的乌龙茶品种,因芽梢呈白绿色,带有奇特的兰花香气,故人们取名为白芽奇兰。不同等级的白芽奇兰茶叶香气特征显著不同。目前,人们主要采用感官评价、机器分级或香气成分分析级等方法对茶叶进行等级评定。由于香气成分本身的易挥发性和不稳定性,导致在茶叶贮藏和分析过程中发生挥发损失和化学变化,从而影响分级的稳定性和客观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糖苷类香气前体的白芽奇兰茶叶等级评价方法。该方法提供了一种客观、标准、稳定且科学的茶叶分级方法,为茶叶及其茶类产品分级提供参考。

2、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基于糖苷类香气前体的白芽奇兰茶叶等级评价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3、(1)检测分析不同等级白芽奇兰茶叶中糖苷类香气前体含量;

4、(2)将步骤(1)得到的白芽奇兰茶叶中各类糖苷类香气前体含量与茶叶等级的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拟合,确定用于白芽奇兰等级评价的糖苷类前体种类,得到芳樟基-β-d-葡萄糖苷、香叶基-β-d-葡萄糖苷与白芽奇兰茶叶等级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和高拟合优度;

5、(3)将芳樟基-β-d-葡萄糖苷、香叶基-β-d-葡萄糖苷的含量作为自变量,茶叶等级作为因变量,构建白芽奇兰茶叶等级分级模型;

6、(4)确定不同等级白芽奇兰茶叶的模型取值;

7、(5)应用所述白芽奇兰茶叶等级分级模型对待评价白芽奇兰茶叶进行等级评价。

8、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于糖苷类香气前体的白芽奇兰茶叶等级评价方法,该方法利用糖苷类香气前体在酶水解下,能够断裂糖基和香气成分之间的糖苷键,释放出香气成分,可通过gc-ms等仪器分析测定,从而确定其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的量,据此构建白芽奇兰茶叶等级分级模型,利用构建的模型对茶叶等级进行评价分级,稳定和准确性高,可有效避免香气成分评价时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的不足,为茶叶及其茶类产品分级提供参考。

9、可选地,所述白芽奇兰茶叶等级分级模型为式中,x3为芳樟基-β-d-葡萄糖苷的含量;x4为香叶基-β-d-葡萄糖苷的含量;y3、y4为对应糖苷前体分级指标下的茶叶综合得分。

10、进一步地,将每个茶叶等级的x3和x4糖苷前体含量代入白芽奇兰茶叶等级评价模型中,得到y3、y4作为每个茶叶等级的综合评分,再利用y=y3+y4计算得到y值,根据y值确定白芽奇兰茶叶等级。

11、可选地,利用gc-ms检测分析白芽奇兰茶叶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的含量。

12、进一步地,白芽奇兰茶叶糖苷类香气前体的检测分析包括:将白芽奇兰茶叶与5iu/mlβ-d-葡萄糖苷酶液按2:1的料液比混合,置于60ml顶空瓶中,加入29ml蒸馏水,在65℃下反应60min完成酶解;采用spme-gc/ms方法测定香气物质含量,间接分析茶叶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的含量。

13、可选地,所述步骤(1)中不同等级白芽奇兰茶叶包括1级-7级。

14、进一步地,步骤(4)中,1级白芽奇兰茶叶模型取值范围为15.39±0.34;2级白芽奇兰茶叶模型取值范围为10.92±0.32;3级白芽奇兰茶叶模型取值范围为9.03±0.45;4级白芽奇兰茶叶模型取值范围为7.72±0.31;5级白芽奇兰茶叶模型取值范围为6.08±0.27;6级白芽奇兰茶叶模型取值范围为4.35±0.27;7级白芽奇兰茶叶模型取值范围为3.26±0.32。

15、可选地,步骤(5)中,取待评价白芽奇兰茶叶进行gc-ms检测分析,得到待评价白芽奇兰茶叶的芳樟基-β-d-葡萄糖苷的含量、香叶基-β-d-葡萄糖苷的含量,将芳樟基-β-d-葡萄糖苷的含量、香叶基-β-d-葡萄糖苷的含量代入白芽奇兰茶叶等级评价模型中,得到待评价白芽奇兰茶叶的评分以对待评价白芽奇兰茶叶进行等级评价。

16、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糖苷类香气前体的白芽奇兰茶叶等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芽奇兰茶叶等级分级模型为式中,x3为芳樟基-β-d-葡萄糖苷的含量;x4为香叶基-β-d-葡萄糖苷的含量;y3、y4为对应糖苷前体分级指标下的茶叶综合得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每个茶叶等级的x3和x4糖苷前体含量代入白芽奇兰茶叶等级评价模型中,得到y3、y4作为每个茶叶等级的综合评分,再利用y=y3+y4计算得到y值,根据y值确定白芽奇兰茶叶等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gc-ms检测分析白芽奇兰茶叶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的含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白芽奇兰茶叶糖苷类香气前体的检测分析包括:将白芽奇兰茶叶与5iu/mlβ-d-葡萄糖苷酶液按2:1的料液比混合,,置于60ml顶空瓶中,加入29ml蒸馏水,在65℃下反应60min完成酶解;采用spme-gc/ms方法测定香气物质含量,间接分析茶叶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的含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不同等级白芽奇兰茶叶包括1级-7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1级白芽奇兰茶叶模型取值范围为15.39±0.34;2级白芽奇兰茶叶模型取值范围为10.92±0..32;3级白芽奇兰茶叶模型取值范围为9.03±0.45;4级白芽奇兰茶叶模型取值范围为7.72±0..31;5级白芽奇兰茶叶模型取值范围为6.08±0.27;6级白芽奇兰茶叶模型取值范围为4.35±0..27;7级白芽奇兰茶叶模型取值范围为3.26±0.32。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取待评价白芽奇兰茶叶进行gc-ms检测分析,得到待评价白芽奇兰茶叶的芳樟基-β-d-葡萄糖苷的含量、香叶基-β-d-葡萄糖苷的含量,将芳樟基-β-d-葡萄糖苷的含量、香叶基-β-d-葡萄糖苷的含量代入白芽奇兰茶叶等级评价模型中,得到待评价白芽奇兰茶叶的评分以对待评价白芽奇兰茶叶进行等级评价。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糖苷类香气前体的白芽奇兰茶叶等级评价方法,其包括:检测分析不同等级白芽奇兰茶叶中糖苷类香气前体含量;将得到的白芽奇兰茶叶中各类糖苷类香气前体含量与茶叶等级的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拟合,确定用于白芽奇兰等级评价的糖苷类前体种类;将芳樟基‑β‑D‑葡萄糖苷、香叶基‑β‑D‑葡萄糖苷的含量作为自变量,茶叶等级作为因变量,构建白芽奇兰茶叶等级分级模型;确定不同等级白芽奇兰茶叶的模型取值;应用所述白芽奇兰茶叶等级分级模型对待评价白芽奇兰茶叶进行等级评价。该方法对茶叶等级进行评价分级,稳定和准确性高,可有效避免香气成分评价时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的不足,为茶叶及其茶类产品分级提供参考。

技术研发人员:李利君,倪辉,刘谢缘,林诗笛,伍菱,胡阳,杨远帆,姜泽东,李清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集美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