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差速器空转角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51331发布日期:2024-03-18 18:31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差速器空转角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差速器生产试验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差速器空转角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行业的竞争愈发的激烈,尤其是电驱动车的发展,对装配工艺、装配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车桥差速器作为变速器、电机与整车连接的关键部件,其装配能力直接影响到变速器及整车的性能及寿命。

2、汽车差速器,是为了调整左右轮的转速差而装配在汽车上,通过合理的扭矩分配以实现左右车轮以不同转速滚动,差速器内的半轴齿与行星齿之间的间隙直接影响差速器的使用寿命和质量优劣,装配时间隙过小会造成半轴齿与行星齿之间过紧,以及半轴齿与差速器壳体之间的过度磨损,导致零部件寿命缩短;相反,间隙过大会造成半轴齿与行星齿之间过松,动力传递会出现误差,目前,一般通过半轴齿与差速器壳体之间的调整垫片进行调整。

3、差速器本身是一个易损品,因为齿轮在高负荷状态下工作,由于剧烈摩擦会产生一部分金属碎屑。而这些碎屑对齿轮多多少少都会造成一定的损伤,久而久之差速器的间隙自然就变大,如果差速器部件损耗导致间隙过大的话,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会产生嗡鸣声,其次在前进挡或倒挡时会有“咔咔咔”的异响,甚至在低速行驶的时候会产生可以被感知的明显顿挫感。其实差速器的间隙变大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在差速器使用过程中,半轴齿与行星齿之间的间隙测量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半轴齿和行星齿都是齿轮结构,直接进行间隙测量很不方便也不够准确,间隙的产生会导致半轴齿轮和行星齿轮之间形成空转行程,因此,只需要通过测量空转角就可以通过相应的计算公式计算出间隙值,现有技术中,对于小批量的、没有进行大规模生产、尚没有投入专用检测设备的差速器试验环境,没有可以准确测量空转角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上述表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差速器空转角测量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小批量的、没有进行大规模生产、尚没有投入专用检测设备的差速器试验环境,没有可以准确测量空转角的装置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差速器空转角测量装置,用于测量待测差速器的空转角,所述待测差速器至少包括差速器壳体和位于所述差速器壳体内部的行星轮及两个半轴齿轮,其包括:

4、支架,其包括可用于按照预定方向放置待测差速器的检测平台,所述检测平台上形成有第一通孔,所述待测差速器按照预定方向放置时所述半轴齿轮的轴线与所述检测平台垂直设置;

5、第一固定组件,其包括压紧机构和第一胀套,所述第一胀套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胀套的一端可伸入靠近所述检测平台的第一半轴齿轮并将第一半轴齿轮压紧固定在所述差速器壳体内;所述压紧机构安装于所述支架并与所述第一胀套驱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胀套沿所述第一通孔运动,以使所述差速器壳体固定压紧固定于所述检测平台;

6、第二固定组件,其包括第二胀套和连接件,所述第二胀套的一端可伸入与第一半轴齿轮相对的第二半轴齿轮内并与所述第二半轴齿轮固定;所述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二胀套,用于安装角度仪。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8、本申请提供的差速器空转角测量装置,采用第一胀套将第一半轴齿轮压紧固定在差速器壳体内,然后采用压紧机构将差速器壳体固定压紧固定于所述检测平台,进而使得第一半轴齿轮、差速器壳体和检测平台形成相对固定,然后采用第二胀套与所述第二半轴齿轮固定,将连接件连接在第二胀套上,将角度仪连接在连接件上,通过转动第二胀套,在预定的扭矩作用下,角度仪读取的转动的两个极限位置的夹角即为差速器空转角,本申请空转角测量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测得的差速器空转角数据准确,依据理论计算能够一次完成平垫的选择,避免数据的不准确造成的重复拆装,相对于传统在线监测设备具有造价低的特点。

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胀套包括第一套筒、第一芯轴、第一压紧块和第一顶杆;

11、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一端封闭且第二端敞口,所述第一套筒的侧壁靠近其第一端沿周向形成多个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套筒的侧壁靠近其第二端形成有用于承载差速器壳体的第一环形台阶,所述第一环形台阶和所述第一通孔间隙配合;

12、所述第一压紧块一一对应的活动铰接于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第一压紧块具有第一主动端和第一从动端,所述第一芯轴沿轴向活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套筒内,所述第一芯轴可推动所述第一主动端运动,使所述第一从动端向靠近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二端摆动;

13、所述第一顶杆从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二端伸入且可在外力作用下推动所述第一芯轴运动。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胀套还包括第一弹性复位件,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套筒内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芯轴向远离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一端运动。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胀套还包括第一伸缩驱动件、底座和固定板,第一伸缩驱动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压紧机构驱动连接,所述固定板用于将所述第一套筒固定于所述第一伸缩驱动件,所述第一伸缩驱动件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顶杆驱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顶杆沿所述第一套筒的轴向运动。

16、进一步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第二伸缩驱动件,所述第二伸缩驱动件安装于所述支架并位于所述检测平台背离所述待测差速器的一侧,所述第二伸缩驱动件的驱动端与所述底座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胀套沿第一通孔的轴向运动。

1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胀套包括第二套筒、第二芯轴、第二压紧块和第二顶杆;

18、所述第二套筒的第一端封闭且第二端敞口,所述第二套筒的侧壁靠近其第一端沿周向形成多个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套筒的侧壁靠近其第二端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半轴齿轮对应的第二环形台阶;

19、所述第二压紧块一一对应的活动铰接于所述第二开口内,所述第二压紧块具有第二主动端和第二从动端,所述第二芯轴沿轴向活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套筒内,所述第二芯轴可推动所述第二主动端运动,使所述第二从动端向靠近所述第二套筒的第二端摆动;

20、所述第二顶杆从所述第二套筒的第二端伸入且可推动所述第二芯轴运动。

2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胀套还包括第二弹性复位件,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套筒内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芯轴向远离所述第二套筒的第一端运动。

2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顶杆的侧壁与所述所述第二套筒的内侧壁螺纹配合,所述第二顶杆可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二套筒内沿螺纹推进。

23、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包括盖体和连接板,所述盖体定位安装于所述第二套筒的第二端,所述盖体的外侧壁一侧形成有安装平面,所述安装平面与所述第二套筒的轴线平行并与其径向垂直,所述连接板安装于所述安装平面上,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盖体的一侧用于放置角度仪。

24、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磁性材料,所述角度仪磁性连接于所述连接板。



技术特征:

1.一种差速器空转角测量装置,用于测量待测差速器的空转角,所述待测差速器至少包括差速器壳体和位于所述差速器壳体内部的行星轮及两个半轴齿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空转角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胀套包括第一套筒、第一芯轴、第一压紧块和第一顶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速器空转角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胀套还包括第一弹性复位件,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套筒内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芯轴向远离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一端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速器空转角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胀套还包括第一伸缩驱动件、底座和固定板,第一伸缩驱动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压紧机构驱动连接,所述固定板用于将所述第一套筒固定于所述第一伸缩驱动件,所述第一伸缩驱动件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顶杆驱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顶杆沿所述第一套筒的轴向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速器空转角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构包括第二伸缩驱动件,所述第二伸缩驱动件安装于所述支架并位于所述检测平台背离所述待测差速器的一侧,所述第二伸缩驱动件的驱动端与所述底座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胀套沿第一通孔的轴向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空转角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胀套包括第二套筒、第二芯轴、第二压紧块和第二顶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差速器空转角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胀套还包括第二弹性复位件,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套筒内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芯轴向远离所述第二套筒的第一端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差速器空转角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杆的侧壁与所述所述第二套筒的内侧壁螺纹配合,所述第二顶杆可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二套筒内沿螺纹推进。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差速器空转角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盖体和连接板,所述盖体定位安装于所述第二套筒的第二端,所述盖体的外侧壁一侧形成有安装平面,所述安装平面与所述第二套筒的轴线平行并与其径向垂直,所述连接板安装于所述安装平面上,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盖体的一侧用于放置角度仪。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差速器空转角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磁性材料,所述角度仪磁性连接于所述连接板。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差速器空转角测量装置,其包括:支架,其包括可用于按照预定方向放置待测差速器的检测平台,检测平台上形成有第一通孔;第一固定组件,其包括压紧机构和第一胀套,第一胀套活动连接于第一通孔,第一胀套的一端可伸入靠近检测平台的第一半轴齿轮;压紧机构安装于支架并与第一胀套驱动连接,第二固定组件包括第二胀套和连接件,第二胀套的一端可与第二半轴齿轮固定;连接件固定于第二胀套,本申请空转角测量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测得的差速器空转角数据准确,依据理论计算能够一次完成平垫的选择,避免数据的不准确造成的重复拆装,相对于传统在线监测设备具有造价低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石建伟,张小明,刘军伟,张景春,陈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风德纳车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