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贴反光条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02290发布日期:2024-02-09 12:46阅读:19来源:国知局
车贴反光条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安全行驶,特别涉及车贴反光条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货车等大型车辆的持有量也在不断地增加。由于大型车辆的体积及载重均较高,因此,大型车辆一旦发生追尾等事故,其造成的损失也会较大。在大型车辆的后车身上粘贴反光条可以提高大型车辆夜间的视认性,有效地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我国早在2009年就出台了国家标准,使得反光条成为大型车辆年检时的必检项目。

2、图1所示为反光条粘贴于车辆尾部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现有技术中,反光条11一般会粘贴于车辆12尾部的车身面上。在进行检测时,一般会使用反光条11检测装置来对粘贴于车辆12上的反光条11的反光性能进行检测,该检测装置包括光源及摄像头,光源将光照射至货车等大型车辆12粘贴有反光条11的车身面上,在车辆12及反光条11将光线反射后,摄像头对光线进行采集,然后通过对采集的图像上,反光条11所在区域与周边的亮度进行分析,以得出该反光条11的反光性能。

3、但是,在现有技术中,为了能够对反光条11的使用状态进行模拟,以及增大反光条11与反光条11周边区域的差别,一般需要将车辆12置于较为昏暗的室内,或者直接在夜晚进行,因此,在进行反光条11的反光性能检测时,其进行检测的场地或时间有较大的局限性,不利于检测的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贴反光条检测装置,该车贴反光条检测装置能够在较为明亮的环境下对车辆上粘贴的反光条的反光性能进行检测。

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贴反光条检测装置,包括摄像头本体、光学膜片及向车辆发出红外光线的红外光光源,所述光学膜片设置于摄像头本体的采光路径上,所述红外光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反光条反射后,通过所述光学膜片进入所述摄像头本体内,所述光学膜片包括滤光片及光学衰减片,所述滤光片、所述光学衰减片及所述摄像头本体依次布设,所述滤光片对设定波长范围的红外光进行透过,所述光学衰减片对经过所述滤光片的光线的强度进行衰减,所述光学衰减片的透过率小于30%。

3、进一步地,所述设定波长范围为小于1050nm的非可见光。

4、进一步地,所述设定波长范围为940nm±25nm。

5、进一步地,所述光学衰减片对所述设定波长范围的红外光的透过率为1.5%-5%;对非所述设定波长范围的光线的透过率小于1%。

6、进一步地,所述车贴反光条检测装置包括控制单元及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与所述光学膜片相连,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摄像头本体、所述红外光光源及所述切换装置电性相连,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红外光光源的开闭及所述摄像头本体的拍摄进行控制,并通过所述切换装置使所述光学膜片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光学膜片位于所述摄像头本体的采光路径上,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光学膜片位于所述摄像头本体的采光路径外。

7、进一步地,在所述光学膜片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摄像头本体采集含有车辆粘贴有反光条的车身面的第一图像,并对所述第一图像上,所述反光条所在位置进行分析;在所述光学膜片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摄像头本体采集含有车辆粘贴有反光条的车身面的第二图像,并对所述第二图像上所述反光条的位置及光学性能进行分析,以及将所述第一图像及所述第二图像进行比对,以得出所述反光条的反光性能。

8、进一步地,所述车贴反光条反射装置还包括在所述摄像头本体采集所述第一图像时发出可见光的可见光光源。

9、进一步地,所述车贴反光条检测装置还包括光源固定圈,所述光源固定圈罩设于所述摄像头本体上,且留有供光线传递至所述摄像头本体的开孔,所述空外光光源及所述可见光光源均设置于所述光源固定圈上。

10、进一步地,所述红外光光源及所述可见光光源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红外光光源及多个所述可见光光源沿圆环形交替布设。

11、进一步地,在所述红外光光源与所述可见光光源上还罩设有使光线聚合的透镜。

12、进一步地,所述滤光片与所述光学衰减片紧贴设置。

13、综上所述,在本发明中,通过红外光光源,以及光学膜片中滤光片及光学衰减片的设置,在拍摄时,拍摄的光源为红外线,也即非可见光光源,在摄像头本体进行光线采集时,外界光线与车辆对红外光光源反射的光线同时会照射于光学膜片上,滤光片会首先将照射于光学膜片上的光线进行滤光,以使设定波长的非可见光通过;经过滤光片后的非可见光会再次经过光学衰减片,继而照射于摄像头本体上。由于光线在照射于反光条上时,反光条的反射率较高,因此,在同样的光线下,其本身就会比周边区域的亮度较高。通过滤光片的设置,能够去除环境中的可见光,以及部分非可见光,减少了环境中光线在摄像头本体拍摄时的干扰;通过光学衰减片的设置,在对光的强度进行衰减的情况下,增大了车辆的车身面上,反光条区域及其它区域亮度的区别。通过增大上述的区别,在拍摄的图像上,反光性能较好的反光条因为亮度较高,就能够与周边区域具有较大的区别,而反光性能差的反光条因为亮度较低,其图像基本会与周边区域一致。这就能够在对车贴反光条进行全天候检测时呈现出整车夜间视认性效果,也即能够模拟车身面及反光条在夜间时的反射效果。也即,该车贴反光条能够在较为明亮的环境下对车辆上粘贴的反光条的反光性能进行检测。

14、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贴反光条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摄像头本体、光学膜片及向车辆发出红外光线的红外光光源,所述光学膜片设置于摄像头本体的采光路径上,所述红外光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反光条反射后,通过所述光学膜片进入所述摄像头本体内,所述光学膜片包括滤光片及光学衰减片,所述滤光片、所述光学衰减片及所述摄像头本体依次布设,所述滤光片对设定波长范围的红外光进行透过,所述光学衰减片对经过所述滤光片的光线的强度进行衰减,所述光学衰减片的透过率小于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贴反光条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波长范围为小于1050nm的非可见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光源,所述设定波长范围为940nm±25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贴反光条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衰减片对所述设定波长范围的红外光的透过率为1.5%-5%;对非所述设定波长范围的光线的透过率小于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贴反光条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贴反光条检测装置包括控制单元及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与所述光学膜片相连,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摄像头本体、所述红外光光源及所述切换装置电性相连,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红外光光源的开闭及所述摄像头本体的拍摄进行控制,并通过所述切换装置使所述光学膜片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光学膜片位于所述摄像头本体的采光路径上,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光学膜片位于所述摄像头本体的采光路径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贴反光条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学膜片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摄像头本体采集含有车辆粘贴有反光条的车身面的第一图像,并对所述第一图像上,所述反光条所在位置进行分析;在所述光学膜片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摄像头本体采集含有车辆粘贴有反光条的车身面的第二图像,并对所述第二图像上所述反光条的位置及光学性能进行分析,以及将所述第一图像及所述第二图像进行比对,以得出所述反光条的反光性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贴反光条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贴反光条反射装置还包括在所述摄像头本体采集所述第一图像时发出可见光的可见光光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贴反光条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贴反光条检测装置还包括光源固定圈,所述光源固定圈罩设于所述摄像头本体上,且留有供光线传递至所述摄像头本体的开孔,所述空外光光源及所述可见光光源均设置于所述光源固定圈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贴反光条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红外光光源与所述可见光光源上还罩设有使光线聚合的透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贴反光条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片与所述光学衰减片紧贴设置。


技术总结
一种车贴反光条检测装置,包括摄像头本体、光学膜片及向车辆发出红外光线的红外光光源,所述光学膜片设置于摄像头本体的采光路径上,所述红外光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反光条反射后,通过所述光学膜片进入所述摄像头本体内,所述光学膜片包括滤光片及光学衰减片,所述滤光片、所述光学衰减片及所述摄像头本体依次布设,所述滤光片对设定波长范围的红外光进行透过,所述光学衰减片对经过所述滤光片的光线的强度进行衰减,所述光学衰减片的透过率小于30%。该车贴反光条检测装置能够在较为明亮的环境下对车辆上粘贴的反光条的反光性能进行检测。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砾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