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场环境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38799发布日期:2024-02-02 22:07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现场环境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环境监管,具体涉及一种现场环境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1、建筑环境可以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指建筑物周边是否会有造成环境污染的化工厂,交通主干道、垃圾填埋场等,而内部环境则指建筑物内影响环境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噪音、光照的因素,因此对于建筑环境的监测,需要对内部和外部的影响因素进行监测,一套环境监管系统为建筑物提供全面持久的环境数据监测以及提供解决方案。

2、现有的环境数据监管涉及多个监管机构,各部门之间的责任不同,收集不同的指标,无法有效地将数据整合在一起,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而且数据需要汇总,并且逐级上报,使得整个数据监管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收集和处理大量的数据需要相应的设备支持,增加了监管的成本的同时难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并且作为标准的数据、计算公式(即数据源的真实性),一般都是通过计算获得,但是实际生产中总是会有出入,导致监督和实际容易发生脱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能够降低或者避免建筑工程环境检测数据被篡改风险保证监测有效性的现场环境监测系统。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现场环境监测系统,包括:

4、确立有效监测对象,将建筑工程所涉及的需要进行环境监测的所有项目进行汇总,合并不同项目中发生重复的监测对象后获得有效监测对象;

5、建立数据存储端,其中存储端包括固定存储站和移动存储站,当数据输入存储端后,则已输入的数据不能进行更改;所述固定存储站和移动存储站由不同主体进行分管;

6、布置传感器,根据有效监测对象在有效监测对象对应区位进行各类传感器布置,各类传感器分别具有对应的冗余传感器;

7、对数据进行标定,在建筑工程进行作业的情况下并且在人工监督下传感器实时获取数据,并经过人工确认后为标定数据,并根据标定数据和实际生产结果建立标定数学关系;

8、监控端远程现场监测包括:

9、移动存储站:移动存储站设置在移动设备上,所述移动设备上具有摄像头和第一数据传输装置,移动存储站对应的分管主体控制移动设备随机选取传感器所在位置,并驱动移动设备前往传感器所在的对应区位通过摄像头获取传感器的结构信息以及周围的环境信息并通过第一数据传输装置上传监控端,监控端则进行判断传感器是否被干扰,若被干扰,则直接警告,若无则确认对应的传感器上传至固定存储站的数据有效;

10、固定存储站:将各个传感器数据实时上传至固定存储站获得固定监测数据,若确认无干扰,则在固定监测数据有效后不同监测部门由固定存储站获取固定监测数据并评估数据是否异常,评估过程包括:获取当前实际生产情况,将某一段时间内固定存储站的传感器数据与实际生产结果建立监测数学关系,将监测数学关系与标定数学关系进行对比,判断两者偏差是否在预定区间,如果是,则不认为是异常,如果否,则认定为异常;若无异常则不动作,若出现异常,则判断传感器与冗余传感器的数据是否一致,若一致则进行警告,若不一致,则采用冗余传感器的数据进行二次评估,若评估依然为异常,则进行维护提示。

11、优选地,所述移动设备上具有与各类传感器对应且相同的移动传感器,随机选择有效监测对象,并通过移动设备将移动存储站移动至对应区位后获取移动监测数据,移动监测数据与传感器、冗余传感器的固定监测数据进行比对,若移动监测数据与固定监测数据中任一数据的偏差小于等于预设值,则认定固定监测数据有效并不动作,否则直接发出警告。

12、优选地,建立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并在三维模型中将各个传感器的位置进行标注;

13、所述监控端还具有显示装置,所述三维模型在显示装置中进行显示;

14、所述移动设备运动时,根据三维模型进行移动,同时移动设备在三维模型显示所在位置。

15、优选地,所述建立标定数学关系通过人工计算获得或人工智能计算获得;

16、所述移动设备包括无人机、无人车中的一种或多种。

17、优选地,判断传感器是否被干扰进一步包括:

18、通过图像判断传感器的结构信息是否发生损坏或者修改,若是则认定为被干扰;其中结构信息包括电路、布置位置;

19、所述周围的环境信息包括判断周围是否有异物阻挡,若是则认定为被干扰;再判断是否预留有足够允许传感器正常使用的工作空间,若否则认为被干扰,若是则认定为无干扰。

20、优选地,所述预定区间为±10%。

21、优选地,不同监测部门由固定存储站获取固定监测数据时固定存储站给予不同部门的数据偏差在1%内且数据值不重复。

22、优选地,所述监控端远程现场监测还包括人工汇总,所述人工汇总包括:

23、获取不同监测部门的监测报告,并筛选不同监测部门存在的相同监测对象的数据进行横向对比,进行判断不同部门的数据是否存在重复的情况;若是,则找出提供重复数据的部门,进行通告;若否,则获取固定监测数据的原始值,并以原始值为基准进行对比,检查不同部门的数据与基准的偏差是否有超过1%,若存在,则将该部门进行通告,若否则认定为对应部门的报告有效。

24、优选地,所述存储端还包括缓存器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所述存储端已输入的数据则不能进行更改包括:将上传的数据直接输入到缓存器内并对数据加密后通过第二数据传输装置直接上传区块链,再通过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下载后传输给固定存储站,并通过固定存储站进行独立解密后使用。

25、优选地,所述数据加密包括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哈希加密、签名加密中的一种或多种。

2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确立有效监测对象,能够把重复的监测进行删除,避免造成一个监测对象有多种且多个的监测设备,防止数据冲突的同时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并提升效率;同时存储端的数据不能修改,实现了第一次数据防篡改,同时结合一个监测对象只有一个对应传感器和冗余传感器,能够在数据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只要一组数据正确即可,避免出现一些干扰或者波动而一直发出无用的警告,同时进行维护提示,提升准确性的同时也能够降低监测人员的工作负担;并且再结合移动存储站获取传感器的结构信息以及周围的环境信息判断是否发生结构或者环境修改,能够保证数据真实性的第二次防篡改;再者,通过在生产下和对数据进行人工监督下建立的标定数学关系,避免监督和实际脱节,大大提升后续数据计算的真实性,避免偷工减料的同时实现第三次防篡改;并且通过不同监测部门由固定存储站获取固定监测数据,监测机关或者最后的统管部门,可以直接将各个部门提交的报告中所包含的同项数据直接进行横向对比,能够降低监督难度,防止数据造假,实现第四次防篡改,同时无需层层上报,进一步数据被篡改;不同主体进行分管固定存储站和移动存储站,能够避免进行串通,实现相互监督。



技术特征:

1.一种现场环境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场环境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设备上具有与各类传感器对应且相同的移动传感器,随机选择有效监测对象,并通过移动设备将移动存储站移动至对应区位后获取移动监测数据,移动监测数据与传感器、冗余传感器的固定监测数据进行比对,若移动监测数据与固定监测数据中任一数据的偏差小于等于预设值,则认定固定监测数据有效并不动作,否则直接发出警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场环境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建立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并在三维模型中将各个传感器的位置进行标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场环境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标定数学关系通过人工计算获得或人工智能计算获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场环境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判断传感器是否被干扰进一步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场环境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区间为±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现场环境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不同监测部门由固定存储站获取固定监测数据时固定存储站给予不同部门的数据偏差在1%内且数据值不重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现场环境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端远程现场监测还包括人工汇总,所述人工汇总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场环境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端还包括缓存器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所述存储端已输入的数据则不能进行更改包括:将上传的数据直接输入到缓存器内并对数据加密后通过第二数据传输装置直接上传区块链,再通过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下载后传输给固定存储站,并通过固定存储站进行独立解密后使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现场环境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加密包括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哈希加密、签名加密中的一种或多种。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环境监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现场环境监测系统,包括确立有效监测对象,合并不同项目中发生重复的监测对象后获得有效监测对象;建立数据存储端,其中存储端包括固定存储站和移动存储站,当数据输入存储端后,则已输入的数据不能进行更改;布置传感器,根据有效监测对象在有效监测对象对应区位进行各类传感器布置,各类传感器分别具有对应的冗余传感器;对数据进行标定,在建筑工程进行作业的情况下并且在人工监督下传感器实时获取数据;本发明通过确立有效监测对象,能够把重复的监测进行删除,避免造成一个监测对象有多种且多个的监测设备,防止数据冲突的同时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并提升效率;同时存储端的数据不能修改防篡改。

技术研发人员:肖龙峰,颜海雨,林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融固成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