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开裂检测与标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08516发布日期:2023-06-18 03:06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开裂检测与标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混泥土检测,具体为一种混凝土开裂检测与标记装置。


背景技术:

1、冷却塔是利用水与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蒸汽,蒸汽挥发带走热量达到蒸发散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等原理来散去工业上或制冷空调中产生的余热来降低水温的蒸发散热装置,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装置一般为桶状,故名为冷却塔,冷却塔在到达一定使用年限后,塔身的混泥土壁内部容易产生开裂,这时就需要进行混泥土壁的开裂检测和标记,以便于日常维护修补,由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混凝土开裂检测与标记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开裂检测与标记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混泥土壁内部容易产生开裂需要进行混泥土壁的开裂检测和标记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混凝土开裂检测与标记装置,包括测深仪主机,所述测深仪主机上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测深仪主机上还设置有按键,所述测深仪主机的上端电性连接有数据线,所述数据线的一端电性连接有换能器,所述换能器的外侧滑动套设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方壳,所述方壳的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套杆,四个所述套杆的内部滑动插接有插杆,所述套杆和插杆上套设有弹簧,插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滑条,两个所述滑块的内部开设有圆形槽,所述圆形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活动球,所述活动球的上贯穿固定有记号笔。

6、进一步地,所述滑条的下端滑动抵触于方壳的内部,所述支架的表面等距开设有测量线。

7、进一步地,所述记号笔的下端设置有笔尖。

8、进一步地,所述笔尖的最低端高于支架的最低端。

9、进一步地,所述弹簧的上端抵触于滑块下表面,所述弹簧的下端抵触于滑条的上表面。

10、(三)有益效果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开裂检测与标记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通过按压记号笔,记号笔带动活动球向下移动,活动球带动滑块向下移动,滑块带动套杆向下移动,使插杆向套杆内部深入,同时带动弹簧收缩,实现笔尖抵触墙壁的效果,再由人员拨动记号笔,使笔尖在被测墙壁作出标记,通过人员横向移动记号笔,可带动滑块滑动于滑槽内部,从而实现了混泥土壁的开裂检测和标记,以便于日常维护修补。



技术特征:

1.一种混凝土开裂检测与标记装置,包括测深仪主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深仪主机(1)上设置有显示屏(2),所述测深仪主机(1)上还设置有按键(3),所述测深仪主机(1)的上端电性连接有数据线(4),所述数据线(4)的一端电性连接有换能器(5),所述换能器(5)的外侧滑动套设有支架(6),所述支架(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方壳(8),所述方壳(8)的内部开设有滑槽(9),所述滑槽(9)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10),两个所述滑块(1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套杆(11),四个所述套杆(11)的内部滑动插接有插杆(12),所述套杆(11)和插杆(12)上套设有弹簧(13),插杆(1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滑条(14),两个所述滑块(10)的内部开设有圆形槽(15),所述圆形槽(1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活动球(16),所述活动球(16)的上贯穿固定有记号笔(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开裂检测与标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条(14)的下端滑动抵触于方壳(8)的内部,所述支架(6)的表面等距开设有测量线(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开裂检测与标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号笔(17)的下端设置有笔尖(1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开裂检测与标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笔尖(18)的最低端高于支架(6)的最低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开裂检测与标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13)的上端抵触于滑块(10)下表面,所述弹簧(13)的下端抵触于滑条(14)的上表面。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混泥土检测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混凝土开裂检测与标记装置,包括测深仪主机,所述测深仪主机上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测深仪主机上还设置有按键,所述测深仪主机的上端电性连接有数据线,所述数据线的一端电性连接有换能器,所述换能器的外侧滑动套设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方壳。本技术通过按压记号笔,记号笔带动活动球向下移动,活动球带动滑块向下移动,滑块带动套杆向下移动,使插杆向套杆内部深入,同时带动弹簧收缩,实现笔尖抵触墙壁的效果,再由人员拨动记号笔,使笔尖在被测墙壁作出标记,通过人员横向移动记号笔,可带动滑块滑动于滑槽内部,从而实现了混泥土壁的开裂检测和标记,以便于日常维护修补。

技术研发人员:李杨,陈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能宝清煤电化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